正文 第六章(1 / 3)

依賴是一種束縛,要拋開依賴的拐杖

有一個人很想學溜冰,於是就去了一家溜冰館,請了一名老師教自己溜冰。

開始時,他不知道技巧,總是跌倒。所以,老師給他一把椅子,讓他推著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椅子穩當,可以使自己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還可以推著它前行,來往自如。

他想,椅子真是好!

於是,他一直推著椅子溜。

溜了大約一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師來到冰場,一看他還在那兒推椅子啦!這回老師走上前來,一言不發,把椅子從他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他不覺驚惶大叫,腳下不穩,跌了下去,嚷著要那椅子。

老師在旁邊,看著他在那裏叫嚷,無動於衷。他隻得自力更生,站穩了腳步。

這才發現,在冰上這麼久,椅子已幫自己學會了許多。但扶椅子隻是個過程,真要學會溜冰,非把椅子拿開不可——沒有人帶著椅子溜冰的!

對於成大事者而言,拒絕依賴他人是對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驗。這就是說,依附於別人是肯定不行的,因為這是把命運交給了別人,而失去做大事的主動權。

有些人一遇到任何事,首先想到的是求人幫助;有些人不管是有事沒事,總喜歡跟在別人身後,以為別人能解決他的一切疑難,在他們的心裏,始終渴望著一根隨時可以依靠的拐杖。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到處都是。這樣的人,就是有依賴心理的人。

依賴他人,覺得總是會有人為我們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這種想法對發揮自助自立和艱苦奮鬥精神是致命的障礙!試想,一個身強體壯、背闊腰圓,重達近一百五十磅的年輕人竟然兩手插在口袋裏等著幫助,無疑是世上最令人惡心的一幕。

有些人是在等著從父親、富有的叔叔或是某個遠親那裏弄到錢。有些人是在等那個被稱為“運氣”、“發跡”的神秘東西來幫他們一把。

但從來沒有某個等侯幫助,等著別人拉扯一把,等著別人的錢財,或是等著運氣降臨的人能夠真正成就大事。隻有自強,自立,自尊的人才能打開成功之門。

一家大公司的老板說,他準備讓自己的兒子先到另一家企業裏工作,讓他在那裏鍛煉鍛煉,吃吃苦頭。他不想讓兒子一開始就和自己在一起,因為他擔心兒子會總是依賴他,指望他的幫助。在父親的溺愛和庇護下,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的孩子很少會有出息。隻有自立精神能給人以力量與自信,隻有依靠自己才能培養成就感和做事能力。

美國石油家族的老洛克菲勒,有一次帶他的小孫子爬梯子玩,可當小孫子爬到不高不矮(不至於摔傷的高度)時,他原本扶著孫子的雙手立即鬆開了,於是小孫子就滾了下來。這不是洛克菲勒的失手,更不是他在惡作劇,而是要小孫子的幼小心靈感受到: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就是連親爺爺的幫助有時也是靠不住的。

人,要靠自己活著,而且必須靠自己活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盡力達到理應達到的自立水平,擁有與之相適應的自立精神。這是當代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基礎,也是形成自身“生存支援係統”的基石。因為缺乏獨立自主個性和自立能力的人,連自己都管不了,還能談發展成功嗎?即使你的家庭環境所提供的“先賦地位”是處於天堂雲鄉,你也必得先降到凡塵大地,從頭爬起,以平生之力練就自立自行的能力。因為不管怎樣,你終將獨自步入社會,參與競爭,你會遭遇到遠比家庭生活要複雜得多的生存環境,隨時都可能出現你無法預料的難題與處境。你不可能隨時動用你的“生存支援係統”,而是必須得靠頑強的自立精神克服困難,堅持前進!

有這樣一個青年,出來闖世界,在別人眼中,似乎是很獨立、很有主見的人;可實際上,他之所以出來,是因為別人叫他出來。出來之後,當然得找工作,可他根本不會自己去找,而總希望由別人帶著去。別人帶著去當然可以,可是別人總不能一直帶著他,一旦沒有人管他,他就不知所措,一籌莫展。

後來他總算找到了工作,是替一個擺服裝攤的老板做跟班。帶他出來的人很奇怪,怎麼做起了人家的跟班,不是有很多合適的工作可以挑選嗎?他說,什麼工作都得他去動腦筋,他去主動地做,他最怕這個。他寧願做人家的跟班,人家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試想,要是那個擺服裝攤的老板不要他了呢?

要是不要他的話,他肯定會找到另一個可以追隨的人。今天他是服裝攤老板的隨從,明天他可能是某個小官僚的秘書;今天他可能是人家的秘書,明天他可能是人家的傭人。

有著這樣的依賴心理,他怎麼能夠獨立成事呢?他怎麼能夠成為一個事業成功的人呢?說到底,他出來闖蕩世界,又有什麼意義呢?

他出來闖蕩世界之前,是想跟著人家的。他以為人家成功了,他這個跟在後麵的人,也會跟著成功。這個青年,就這樣帶著依賴心理闖蕩。結果呢,可想而知,他不可能混出什麼名堂來。

對於這樣的人、對於依賴心理如此嚴重的人,我們要奉勸他們一句:及早掉頭,要相信自己,要自力更生。隻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人生路上也許電閃雷鳴,也許荊棘叢生,但都不要期待別人撐起遮風擋雨的傘,也不要等待別人為自己砍去荊棘。要獨立自主,要成功,一切全靠自己。魯迅先生說,地上本無路,走得多了,便成了路。

真正的勇者,就是要獨立自主地走出一條人生之路。

舉手之勞,有時可能會挽救一個人

一個男孩被拌倒在地,他懷裏抱著很多書、兩件運動衫、一個棒球拍、一副手套和一個隨身聽全都掉在了地上。正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的馬克看到了,也是馬克單膝跪在地上幫他把散落在地上的東西一一撿了起來。

這個男孩叫比爾,正好和馬克同路。所以馬克就幫他拿了一部分東西。在路上比爾告訴馬克他喜歡玩電子遊戲、打棒球和曆史課,他說其他學科他學不好。此外,他還告訴馬克他剛剛和他女朋友分手的事情。

他們先到達比爾的家。比爾邀請馬克進去喝杯可樂,看看電視。那天下午他們在一起談論,說笑,過得很愉快。從那以後,他們在校園裏經常遇到,有時還在一起吃午餐。初中畢業以後,他們有在同一所高中上學,在那裏他們也過幾次短暫的接觸。在他們畢業前3個星期,有一天,比爾問馬克是否可以談一談。

比爾問馬克是否還記得數年前他們第一次相遇的情形。“你有沒有想過那天我為什麼要帶那麼多東西回家?”比爾問馬克。

馬克搖了搖頭。

比兒說:“你知道嗎,我把衣物櫃清理了一下,因為我不想把混亂留給別人。我已經從我母親那兒偷偷那了些安眠藥攢了起來,那天我準備回家後就自殺。但是,在我們一起快樂交談和說笑之後,我意識到如果我自己結果了自己的性命,我不會有那樣快樂的時光,以及以後還可能會有的其他很多很多美好的東西。所以,你瞧,馬克,當你那天撿起我的書,你不僅是撿起了我的書,你還挽救了我的生命。所以,我想向你道謝!”

很多時候,幫助別人對於自己來說隻是舉手之勞,而對別人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句話,或是一個動作的問題,有可能會因此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李娜畢業後在另外一所著名學府的中文係讀研究生。授課的老師中有一位50出頭、風度翻翩的男教授。這位教授不僅著作等身、學識淵博,而且談吐幽默風趣,經常走到學生們中間和他們談古說今,縱論文事,成為班裏女同學們心中的偶像,許多女生甚至於主動接近他,希望得到他的提攜和指點。

“精明”的李娜當然也是其中一個。一天,她約了兩位要好的女同學一塊兒去教授家請教幾個問題,穿過一條林陰小路,來到了教授居住的一座靜謐小院,她們在那青磚灰牆的小樓前停下了腳步,伸出手來正欲敲門,卻發現門是虛掩著的,於是她輕輕地推開,看到了令她目瞪口呆的一幕。

教授正在屋內擁抱並吻著一個女孩子。而那個女孩子是他的學生。

看到她們的意外出現。教授的手像觸電一樣一下子猛然鬆開、垂落,臉色霎時變得慘白。

雙方就這麼站著,也許僅僅隻有幾秒鍾的時間,卻像漫漫的一個世紀,空氣死一樣沉寂,聽得見彼此猛烈的心跳和呼吸。

李娜當時的確很震驚,天底下最尷尬的事也莫過於此,恐怕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上帝也不可能讓時光倒流。

裝作沒看見迅速走掉?或幹脆走上前委婉地勸說?報告領導或告訴他的愛人,讓他受到懲罰甚至身敗名裂?這些念頭在她腦海中迅速一閃而過。但憑她對教授的了解,她認為教授不是這種人,他也許隻是一時糊塗。教授有一個他所深愛也深愛著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在同城的另一所高校任教,他們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即將大學畢業的女兒,這是一個幸福而完美的家庭。他們的家庭和教授本人潔身自律的品質在校內一直有著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