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1 / 3)

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給自己機會

古人雲:“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留餘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絕,不把事情做到極點,於情不偏激,於理不過頭。這樣,才會使自己得到最完美無損的保全。在平時的工作與生活中,給別人留有餘地,同樣是一種可以幫你成功的美德。

留餘地,其實包含兩方麵的意思,給別人留餘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不要把別人推向絕路,萬不可逼人於死地,迫使對方做出極端的反抗,這樣一來,事情的結果對彼此都沒有好處。另一方麵,給自己留餘地,讓自己行不至絕處,言不至於極端,有進有退,以便日後更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複雜多變的問題。

日本鬆下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以其管理方法先進,被商界奉為神明。他就善於給別人留有餘地。後騰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長,慕名而來,投奔到鬆下的公司,擔任廠長。他本想大有作為,不料,由於他的失誤,一場大火將工廠燒成一片廢墟,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後騰清一十分惶恐,認為這樣一來不僅廠長的職務保不住,還很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這輩子就完了。他知道鬆下幸之助從不姑息部下的過錯,有時為了一點小事也會發火。但這一次讓後騰清一感到欣慰的是鬆下連問也不問,隻在他的報告後批示了四個字:“好好幹吧!”鬆下的做法深深地打動了後藤清一的心,由於這次火災發生後沒有受到懲罰,他心懷愧疚,對鬆下更加忠心效命,並以加倍的工作來回報鬆下。

鬆下幸之助給下屬留有了餘地,也給自己公司留下了更快發展的餘地。人都有求生存求發展的本能,如果有百條生存之路可行,在競爭中給他斷去99條,留一點餘地給他,他也不會跟你拚命。倘若連他最後一條路也斷了,那麼,他一定會揭竿而起,拚命反抗。想一想,世界之大,何必逼人無奈,激人至此呢?給別人留餘地,本質上也是給自己留餘地。斷盡別人的路徑,自己的路徑亦危;敲碎別人的飯碗,自己的飯碗也脆。

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寬容有度的胸襟,為他在商場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有一段時間,胡雪岩與龐二合夥做絲業收購,兩人齊心協力,逼壓洋人,抬高國人絲價,為了這件事,胡雪岩費了大量心血,做得實在不容易。誰知到了後來臨近交貨時還出了一個亂子,那就是朱福年在暗中搗鬼。

作為龐二的檔手,朱福年野心勃勃,想借龐二的實力,在上海絲場上做江浙絲幫的首腦人物,因而對胡雪岩表麵上“看東家的麵子”不能不敷衍,暗地裏地處心積慮,並想打倒胡雪岩。但是,他不敢明目張膽地跟胡雪岩對著幹,一切都在暗中操作。所幸,另一個員工尤五最先發現問題,派人告訴管事古慶春,古慶春又來告訴當時身在蘇州的胡雪岩,聽得古慶春細說原委,胡雪岩漸漸有了辦法,要治服朱福年。

他們可以將龐二請出來,幾個人合夥給他演一出戲,慢慢揭穿他的把戲,朱福年就沒得混了。做得狠一點的話,讓他在整個上海都找不到飯碗。

但是,在對待吃裏扒外的朱福年時,胡雪岩還是牢牢記住“饒人一條路,傷人一堵牆”的道理,因此,胡雪岩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是極為漂亮的。

朱福年做事不地道,不僅在胡雪岩與龐二聯手銷洋莊的事情上作梗,還拿了東家的銀子“做小貨”,他的東家龐二自然不能容忍。依龐二的想法,他是想要徹底查清朱福年的問題,狠狠整治他一下,然後讓他滾蛋。但胡雪岩覺得不妥。胡雪岩說:“一發現這個人不對頭,就徹底清查之後請他走人,這是普通人的做法。最後是不下手則已,一下手就叫他心服口服。諸葛亮‘火燒藤甲兵’不足為奇,要燒得他服帖,死心踏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過關係,摸清了朱福年自開戶頭,將絲行的資金劃撥“做小貨”的底細,然後再到絲行看賬,在賬目上點出朱福年的漏洞。然而他也隻是點到為止,不點破朱福年“做大貨”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讓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經被抓到了“把柄”,但又莫明實情。同時,他還給出時間,讓朱福年檢點賬目,彌補過失,等於有意放他一條生路。最後,則明確告訴朱福年,隻要盡力,他仍然會得到重用。

這一下,朱福年心驚不已,自己的毛病自己知道,卻不明白胡雪岩何以了如指掌,莫非他在恒記中埋伏了眼線?照此看來,此人莫測高深,真是步步小心才是,他的疑懼流露在臉上,胡雪岩就索性開誠布公地說出了一席話,這段話很有水平:“福年兄,你我相交的日子還淺,恐怕你還不知道我的為人,我的宗旨一向是有飯大家吃,不但吃得飽,還要吃得好。所以,我決不肯輕易敲碎人家的飯碗,不過做生意跟打仗一樣,總要齊心協力,人人肯拚命,才會成功,過去的都不用說了,以後看你自己,你隻要肯盡心盡力,不管心血花在明處還是暗處,我說句自負的話,我一定看得到,也一定不會抹殺你功勞,在你們二少爺麵前幫你說話。或者,你若看得起我,將來願意跟我一起打天下,隻要你們二少爺肯放你,我歡迎之至。”

這番話,聽得朱福年激動不已:“胡先生,你說到這樣的金玉良言,我朱某人再不肯盡心盡力,就不是人了。”他對胡雪岩是畢恭畢敬,顯然是對胡雪岩徹底服帖了。要知此人平日裏總是自視清高,加之東家龐二“強硬”,所以平日裏總在有意無意間流露“架子大”的味道。此刻一反常態,才是真正內心的表現。

饒人一條路,傷人一堵牆。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以信為本,得饒人處且饒人。胡雪岩的寬容大量收服了朱福年,也靠信義結交了龐二,成為互相依托的股東,這為胡雪岩以後闖入上海絲業又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契機。所以說,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沒有寬容大度的胸懷是不可能的。

不給別人留餘地,就等於伸手打別人耳光的同時,也在打自己的耳光。人生就是這樣,不讓別人為難,不讓自己為難,讓別人活得輕鬆,讓自己活得自在,這就是留餘地的妙處。給別人留有餘地,他一定會感激你,協助你,這也就等於給了自己一次成功的機會。

該說不時就說不,適時的拒絕是一門藝術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就任總統之前,曾在海軍部擔任要職。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聽海軍在加勒比海一個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問道:“你能保密嗎?”“當然能”。“那麼”,羅斯福微笑地看著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羅斯福的意思,不再打聽。

富蘭克林·羅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絕,其語言具有輕鬆幽默的情趣,表現了羅斯福的高超藝術。在朋友麵前既堅持了不能泄露的原則立場,又沒有使朋友陷入難堪,取得了極好的語言交際效果。以致於在羅斯福死後多年,這位朋友還能愉快地談及這段總統軼事。羅斯福運用自己的聰明和機智,不但達到了拒絕透露情報的效果,而且在拒絕的同時保持了與朋友之間的良好的親密關係,達到了拒絕的高境界。

在合適的時候大膽地說出“不”字,是相當重要的。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學會說‘不’吧!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當別人向你提出要求的時候,合理的、悖理的往往並存,如果你礙於麵子,不好意思拒絕,輕易承諾了自己難以履行的職責,將會帶給自己更大的困擾和溝通上的困難。

當有人向你提出於情理、特別是於法規不合的要求時,你即使有“能力”也必須拒絕。

小王和小李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小王來到小李的單位請求小李幫忙。原來小王的未婚妻被車間主任欺侮了,小王發誓要為未婚妻報仇,並買了一把鋒利的彈簧刀,要放倒那小子,但考慮到車間主任人高馬大,自己對付不了他,於是請小李幫忙。小李聽後,心中很明白,盡管車間主任不是好東西,應該教訓教訓他,但如果感情用事,放倒了他,那是會觸犯法律的。因此,小李決定拒絕參加這次行動,於是他努力說服小王,他問小王:“你愛你的未婚妻嗎?”“愛,當然愛,不然我就不理這件事兒了。”小王回答說。“這就好,愛一個人不容易,真正愛上一個人,不管她遇上多麼大的不幸,都是不會動搖愛的決心的,相反,還要幫助她從不幸之中解脫出來。如果你感情用事,並不是愛她,而是在害她,她不會為此而感謝你,相反會恨你。壞人總是要受到懲罰的,這要靠法律。車間主任的行為是犯法的。這樣吧,我幫你和你的未婚妻運用法律的手段來懲處車間主任吧,我相信,法律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