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1 / 3)

給別人麵子,就是給自己麵子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每個人都有好勝心,你想聯絡感情,就必須重視對方的自尊心,特別是不要在小事上讓人丟麵子。

從前有一顯宦,公餘之暇,喜歡下棋,自負是國手,某甲在其門下做一名食客。有一天某甲與該顯宦對弈,一出手便表現出咄咄逼人之勢,該顯宦知是勁敵。比賽到後來,競逼得該顯宦心神大亂,汗涔涔而下。某甲見對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興,故意留一個破綻,給該顯宦發現了,立即進攻,滿以為可以轉敗為勝。誰知某甲突然使出殺手鐧,一子落盤,很得意地說道:“你還想不死麼?”該顯宦正殺得性起,突遭此打擊,心中大為惱火,立起身來就走。據說該顯宦向來著意於修養,胸襟比普通人寬大,但也覺得顏麵大失,頗為不快。因此對某甲始終耿耿於懷。

而在某甲呢,還是莫名其妙,他始終不懂得為什麼該顯宦不再與他下棋。該顯宦本能使某甲飛黃騰達,為了這一點不快,老是不肯提拔他,某甲隻好鬱鬱不得誌,以食客終其身。也許他要自歎命薄。誰知是忽略了對方的自尊心,抑製不住自己的好勝心,傷了對方麵子,小過失鑄成了終身的大錯。

掉了麵子,有些人會認為是“奇恥大辱”,會一直耿耿於懷,隨時找機會進行報複。所以,一般人際交往千萬不能傷害別人的自尊。這個故事旨在教訓我們,在無關得失的小事中,總要讓對方一步,這當然不是為了博得對方的歡心,作升官發財的階梯,而在於獲得多方麵的好感,給人麵子,給自己多留一些餘地,使自己不會因小事而受到不必要的損害。

事實上,給人麵子並不難,大家都在人性叢林裏討生活,給人麵子基本上就是一種互助。尤其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你更要會給人麵子。也就是說,給人麵子是聯絡感情的最好方法。而傷人麵子,受害的最終是自己。

據曆史記載,隋煬帝很有文采,但他最忌諱別人的文采比自己強。有些臣子因為犯忌,慘遭殺害。有一次,隋煬帝寫了一首《燕歌行》詩,命令“文士皆和”,也就是仿照他詩的題材和一首。多數臣子皆較明智,不敢逞能,抱著應付態度,惟獨著作郎王胄卻不知趣,不肯屈居隋煬帝之下。後來,隋煬帝便找了一個借口將王胄殺害,並念著王胄的“庭草無人隨意綠”的詩句,問王胄日:“複能作此語耶?”意思是你還能作出這樣的詩句來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爭強好勝,使對方下不來台,常常不會有好結果。對於明智的人來說,即使自己會做得很好,也絕不逞一時之強,做使他人麵子難堪的蠢事。

中國人曆來十分重視自己的麵子。古代的項羽兵敗後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烏江,為了麵子,連命都不要了。因為麵子代表著尊嚴與榮耀,有麵子才能被別人看得起,才能表明他的優越感。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要想與別人建立和諧的關係,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歡,就必須懂得給他人一個麵子。

王輝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單位的雜誌評審工作,這個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卻是一項榮譽,很多人想參加都找不到門路,也有人隻參加過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王輝年有此“殊榮”,讓大家都羨慕不已。

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微笑著向人們揭開謎底。

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給別人“麵子”。

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他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多稱讚,鼓勵,而少講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編輯上的缺點。

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如此一來,王輝使每個人都保住了麵子。也正是他顧慮別人的麵子,因此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各雜誌的編輯人員,大家都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每年找他當評審了!

人際關係是相互的,正如《聖經·馬太福音》裏所寫的:“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尊敬別人,給別人麵子,其實也是給自己留下了餘地。所以你一定要記住:你傷過誰的麵子,也許早已忘了。可是被你傷害的那個人永遠不會忘記你。

第一印象是關鍵,要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盡管大家都知道人不可貌相,但在現實生活中,憑第一印象決定對一個人的好惡取舍,卻是常常發生的事情。根據第一印象來判斷人,是別人評價你最常見的方式;同時,又何嚐不是自己對別人的最初評價呢?

孔子有好多弟子,其中一個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初次見麵就博得孔子的好感,給孔子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孔子後來發現他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還有一個叫子羽的人,第一次拜見孔子時,孔子見他體態和相貌很醜陋,印象不好,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所以對子羽態度很冷淡,不願盡心教他。子羽隻好退而自學,以後他刻苦自勵,終有所成,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

這兩件事情,讓孔子深為後悔地發出了“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歎。由此可見,第一印象是多麼重要,作為世代宗師的孔子,盡管才高德深,也難免受到第一印象影響,何況我們平常人呢?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打開交往大門的一把無形的鑰匙。有人把它稱為“一張最有權威的介紹信”。可見當人們步入社交場合時,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第一印象”,在社會心理學上被稱作“首因效應”,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初次印象往往非常強烈、鮮明,並且成為正式交往的重要背景,且有認知上的“先入為主”的心理作用。如果第一印象好,則對以後的交往行為將做出盡可能好的解釋和對待,反之亦然。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欲想在社會競爭中獲勝,必須獲得人們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因此,在與人交際的過程中,更應該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人與你初次相交,便有一見如故、相見恨晚的感覺,就願盡全力與你合作共事。

1972年,尼克鬆總統第一次到中國來,為了給中國人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他事先做了精心安排。比如在下飛機的時候,擔心隨從人員蜂湧出來不能突出自己,就讓所有人都呆在飛機裏,自己和夫人首先走下舷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個人都願意被人牢牢地記住,但在這個節奏匆匆的商業社會裏,人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慢慢認識你,隻能在第一時間內對你迅速地做出判斷,而且一旦得出第一印象就不願意輕易改變自己的看法。

所以,你要想被人接受,必須在最開始的1秒讓人過目不忘,這就是“出鏡”,給人閃亮登場的感覺。反之;如果你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表現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麵,給別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第一印象,盡管你可能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也可能會失去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而且今後也未免就能夠把握住同樣的機會。

《三國演義》中鳳雛龐統當初準備效力東吳,於是去麵見孫權。孫權見到龐統相貌醜陋,心中先有幾分不喜,又見他傲慢不羈,更覺不快。最後,這位廣招人才的孫仲謀竟把與諸葛亮比肩齊名的奇才龐統拒於門外,盡管魯肅苦言相勸,也無濟於事。

無獨有偶,美國總統林肯也曾因為相貌偏見拒絕了朋友推薦的一位才識過人的閣員。當朋友憤怒的責怪林肯以貌取人,說任何人都無法為自己的天生臉孔負責時,林肯說:“一個人過了四十歲,就應該為自己的麵孔負責。”雖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點之處,我們卻不能忽視第一印象的巨大影響作用,因而必須通過提高自身修養來整飾自己的形象,為將來的成功奠定基礎,搭好台階。

千萬不要嘲笑“以貌取人”這種社會風習,我們為人處世是要適應現實,而不是改變現實。在人際交往中,應該時刻照鏡自省,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付出小小的善舉,收獲大大的回報

人際關係的成功與你是否善待別人有很大的關係。一個樂於助人,願意幫助別人的人,人們都願意與之交往做朋友,自己也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