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謝你的對手,是他提升了你的生命高度
要感謝你的對手,你的進步和成熟是在與對手的競爭中逐步積累的。
有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不一樣,每分鍾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對這些差別,這位動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屬類都是一樣的。在這位動物學家的倡議下,動物保護協會做了一個試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捉了10隻羚羊,把它們送到對岸。結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隻,而送到東岸的羚羊隻剩下了3隻,動物學家們發現,另外7隻都是被狼吃掉的。
這個謎底終於被揭開。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結果它們反而越活越有“戰鬥力”。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為它們缺少這麼一群天敵。生物學中有一個“天敵定律”。任何一個物種都需要在一種既相互聯係、又相互製約的平衡環境中健康發展。一旦平衡喪失,某個物種處於不受製約的環境之中,那麼,這個物種就會產生惡性膨脹,在毀滅其他物種的同時也漸漸地毀滅自己。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腹背受敵的則繁衍至今。大自然中的這一悖論,在人類社會也被驗證得非常驚人。羅馬帝國因沒有了強大的對手而分崩離析,東方的強秦,建立不久就迅速覆滅,不能不說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一位年輕人第一次參加馬拉鬆比賽,就獲得了冠軍,並且打破了世界紀錄。
記者團團圍住他,不停地提問:“你是如何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的?”年輕的冠軍喘著粗氣說:“因為我的身後有一隻狼。”迎著記者們驚訝和探詢的目光,他繼續說:“三年前,我開始練長跑。訓練基地的四周是崇山峻嶺,每天淩晨兩三點鍾,教練就讓我起床,在山嶺間訓練。雖然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進步卻一直不快。有一天清晨,我在訓練的途中,忽然聽見身後傳來狼的叫聲,開始是零星的幾聲,似乎還很遙遠,但很快就急促起來,而且就在我的身後。
我知道有一隻狼盯上我了,我不敢回頭,沒命地跑著。那天訓練,我的成績好極了。後來教練問我原因,我說我聽見了狼的叫聲。教練意味深長地說,原來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身後缺少了一隻狼。後來我才知道,那天清晨根本就沒有狼,我聽見的狼叫,是教練裝出來的。從那以後,每次訓練時,我都想像著身後有一隻狼,成績突飛猛進。”
有時候,將我們送上領獎台的,不是我們的朋友,而恰恰是我們的敵人。
競爭對手能激發你的生命衝動,競爭對手能使你沉悶死寂的生活藹出藍盈盈的波紋。沒有對手就沒有人生的超越,沒有對手你的生命就會走向怠墮和沒落。回顧你走過的路,你會驚奇地發現,真正促使你成功的不是順境和優裕,真正讓你堅持到底的不是朋友和親人,真正激勵你,讓你昂首闊步的不是金錢和榮譽,而是你的競爭對手。
多年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麥當勞和肯德基,柯達和富士,微軟和sun,這些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似乎一刻也沒有停止過爭鬥。爭鬥的客觀效果之一,就是把全世界的眼球都吸引到他那裏去了,不管快餐業還有多少個麥肯雞,基肯麥,肯麥基,都隻能在角落裏發聲,在舞台的正中,永遠隻有兩個主角,那就是麥當勞和肯德基,隻有他們才配互為對手。
古人搏殺時,若英雄相遇,常常不忍加害,雖然各為其主,場麵上打得熱鬧,內心其實是相互喜歡、相互敬仰的,這樣的人我們視為真英雄。因為他們在對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是英雄,也就有了理解的基礎,有了相互尊重的前提。珍惜對手就是珍惜自己,寬容對手就是自尊的表現。
—個真正相配的對手,是一種非常難得的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與自己相輔相存,競爭最激烈的時候,也就是雙方最輝煌的時候,一旦一方消亡,另一方也會走向衰退,除非他能脫胎換骨,或者找到新的對手。
那種對競爭對手動輒咬牙切齒,不惜背後使絆的人,隻是一種街頭混混的做法,不可能有什麼大出息。苦大仇深是被壓迫階級的形象,咬牙切齒也是失敗者的姿態,如何對待你的敵人,不僅是心胸的表現,也會暴露你的處境。
縱觀曆史,有多少著名的對手啊!李白和杜甫堪稱中國詩壇上的雙子星座,兩人的情誼也廣為人知,李白曾經寫過多首讚頌友誼的詩,杜甫也曾作《天末懷李白》一訴衷腸。可兩人也是詩壇上的對手,互相競逐,以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裝點了中國文學的殿堂。
平靜的海麵磨練不出真正的舵手,隻有親身經曆驚濤駭浪中的搏擊,才能成為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舵手。這些驚濤駭浪、險灘暗礁就是我們的對手。我們呼喚這樣的對手,也珍惜這樣的對手,
所以,不要把你的對手當作芒刺,當作和你爭奪奶酪的敵人。應該想想,對手若沒有一定的分量,又怎能成為你的對手?針鋒相對,隻能走向狹隘;放開胸襟,擁抱對手,才是自信、自尊的風度!
窮人一樣可以變得富有,關鍵在於有沒有致富的野心
法國一位年輕人很窮,很苦。後來,他以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成為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不幸,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去世。他去世後,法國的一份報紙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在這份遺囑裏,他說:我曾經是一位窮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成為富人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將作為睿智地揭開貧窮之謎的人的獎金、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與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有58462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當然是金錢了,有了錢就不會再是窮人了。另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最缺少的是機會,窮人之窮是窮在背時上麵。又有一部分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無所長所以才窮,有一技之長才能迅速致富。還有的人說,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是漂亮,是名牌衣服,是總統的職位等等。
在這位富翁逝世周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他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在所有答案中,有一位年僅九歲的女孩猜對了。為什麼隻有這位9歲的女孩想到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她在接受100萬法郎的頒獎之日,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於是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謎底揭開之後,震動法國,並波及英美。一些新貴、富翁在就此話題談論時,均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恒的“治窮”特效藥,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窮人之所以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
不能否認,在商業時代,對大多數成功者而言,致富的野心是非常強烈的,同時也以財富為自己成功的標誌——這沒什麼可值得責疑的,社會變了,價值觀自然會隨之改變。隻要不違法,不以犧牲大多數人為代價,擯棄不擇手段的做法,你的財富的積累就是正當的、合理的、受人尊重的。如果你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想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社會出人頭地的話,尤其應該有這樣的財富野心——就像達克爾·戴爾那樣。
達克爾·戴爾出生在美國休斯敦一個比較殷實的家庭,父母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名醫生,但戴爾天生對醫學就沒有一點興趣,而商業卻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著他,他更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商業巨人、商界新星,這種財富野心一直纏繞在他心頭。12歲時,他通過郵購目錄銷售郵票,賺了2000美元。高中時,渴望製富的他從各種渠道尋找最可能的潛在客戶,向他們推銷《休斯敦郵報》,使平淡無奇的賣報工作成了賺錢的好差事。他利用自己努力賺來的錢買了一部寶馬車。看著這個用自己掙來的現金購買車子的少年,車行老板不禁目瞪口呆。
順從父母的意願,1983年戴爾高中畢業後,進了奧斯汀的得克薩斯大學學習生物。但他仍醉心於商業,醉心於計算機。當時,他感到市場對個人電腦的大量需求並未得到充分滿足。而零售商店的個人電腦售價過高,且銷售售貨員對電腦不是一竅不通,就是一知半解。針對這種狀況,戴爾想出了一條賺錢的好路子:通過電話訂購向客戶直接出售按客戶要求組裝的電腦。於是,戴爾說服一些零售商將剩餘的電腦配件存貨以成本價賣給他。接著,戴爾在電腦雜誌上刊登廣告,以低於零售價15%的價格出售個人電腦。此後,訂單如潮。戴爾在他的大學宿舍裏組裝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