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日,為紀念爸爸您九十華誕,以及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我送給國家一所非牟利的中小學。該學校位於上海。第一年招收一年級至三年級,有百餘位來自14個國家(地區)的學生報名。學校辦得很成功。第二年有400多名學生申請,錄取100名。
現在我們在上海金山區置地,該處接近往寧波的杭州灣跨海大橋,2010年新校區建成後,是一所提供住宿的中學。在上海市內則開辦小學。而您會最感驕傲的,會是我的小兒子文駿,他長駐在上海辦教育。他不但把包玉剛實驗學校辦得有聲有色,還洽辦其他教育機構,包括您當日捐助的上海交通大學的一間附屬公司昂立教育機構。文駿有理想,有毅力,有恒心,與他哥哥文剛不遑多讓。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滿麵笑容,把爸爸您的座右銘掛在辦公室裏,“持恒健身,勤儉建業”。爸爸,您在高爾夫球車裏教文駿,說了些什麼?讓他能如此專注為國家做點教育下一代的事情?文駿還說:“我要親自幹。媽,千萬不要隻送錢就罷手。您可以把您教我們三姊弟的理念,放到這學校裏,好嗎?”我當然答應:“追求知識,要如外祖父一樣終身學習,多發問。假使路走不通,問題不能解決,也要有聯想力及創意。”爸爸,這不都是您教我的嗎?“要量才而用,推動各人發揮各自的長處,要積極去解決問題,吸取別國優良的文化,帶回自己國家,興家振國,讓中華民族發出更耀眼的光輝!”這所學校是紀念您的活博物館。
1999年,爸爸離世九年,我和海文到夏威夷的墳前掃墓。曾就讀建築設計專業的三妹夫渡申一郎,替爸爸設計了一個既簡單,又高雅的小亭,以四條柱子撐著下麵山坡的屋頂,屋當中樹立一個黑色的大石頭,上麵刻了爸爸名字和他的生卒年月,也用紅字雕上媽媽的姓名,準備有一日她會去陪伴爸爸。石碑前是一塊黑色大理石,上麵刻了爸爸親筆寫的座右銘:“持恒健身,勤儉建業。”這所小亭子高高立在一個小山頭上,背著小山,麵向草原,遠眺太平洋,看到巨輪從一個國家運輸燃料到另一個國家,給世界每個角落的家庭帶來溫暖。
這座建築物,是由最普通的木頭建造,代表了爸爸雖出身普通,但卻比一般普通人站得高,望得遠。他自己生活極其簡單,每天除了健身運動和遊泳,便是工作和思考。此外,就是吃飯、休息。一年365日都是這樣,生活平凡,幾近單調。
很多人提議我為爸爸設立一所博物館以作紀念,但裏麵可以放什麼?一件破毛巾袍、一對運動鞋、一條繩子、一個破舊的皮公文包、幾套藏藍色的西裝?又或是每日陪他遊泳的小收音機,這是他唯一的用品,供他隨時聽新聞(因為他每刻鍾都不會浪費)?再者,或是一個小的錄音機,這是他一邊散步一邊學習英語時用的。至於什麼日記簿、珍藏、飾物,他通通沒有。爸爸在世時並不看重物質。他之所以要成功,要多賺錢,隻不過為了養活我們一家九十多口的大家庭,幫助更多貧苦的香港人、內地人,以及為國家捐建國際酒店或大學、醫院等。爸爸從不把錢花費在自己身上,對四個女兒也如是教育。除了這些無形的精神,又有什麼個人珍貴物品可以陳列出來呢?
爸爸,您連永別塵世的日子都選擇在中秋團圓後的一天。當我九年後到夏威夷掃墓,坐在酒店海邊追月時,甚有感觸,記於以下小詩:
懷念爸爸——
九年前今晨,家父忽西歸。與父永相隔,夢中哭幾回。念父恩情深,思父心傷悲。諄諄詞猶嚴,句句入心扉。遙想創業難,未聞言後退。苦心來經營,赤手建船隊。短短三十年,國際有地位。改革又開放,發展好機會。報國滿腔血,酬誌精力沛。中英穿梭忙,香港迎回歸。鄧公情誼深,日月同光輝。今日中華美,崛起正直追。“入世”全球化,“奧運”再接軌。我來夏威夷,款款和風吹。女見父含笑,父見女流淚。默默兩牽掛,此情永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