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與偉人鄧小平的交情(3)(2 / 3)

在釣魚台國賓館12號樓設宴回請鄧小平全家。鄧家的外孫女、孫子都參加了。

那天,盧家伯伯及當時該賓館負責人翟蔭堂等也出席了宴會。

宴席上,爸爸暢談了他多年來從事航運業的一些體會,對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十年來的成就感到欣喜。

鄧小平頗多感慨地說:

“開放可不是容易的事啊!我們釣魚台這裏也是這個問題。1979年,我支持翟經理開放。當時他們是伸手要錢的,而且還要幾百萬。後來一開放就好了,不僅不要錢,而且還賺錢!對!還是改革開放好,全國也一樣,還要進一步開放哩!”

爸爸深深理解鄧小平的心情,便頗有感觸地說:“的確變化很大。1978年張勁夫在這裏請我們,這裏服務還是一般。現在可不同了,很多方麵香港也比不上呢,既有西餐與中餐一同吃,又有中國酒和洋酒一同喝。”

一提到改革開放,鄧小平便如數家珍,笑嗬嗬地對爸爸說:“我們的洋酒是國產的,你看如何?是和法國人合作的。”

爸爸當然稱讚。

鄧小平說:“我卻還是喜歡茅台。”

這一天,鄧小平特別高興,他與爸爸頻頻舉杯,不知不覺間竟喝了六杯茅台。還是外孫女羊羊跑過去,硬搶走了鄧公的酒杯,他才打趣地說:“被孫女專政了!不能喝了,不能喝了!”

大家都笑了!

那天,鄧公還對爸爸近幾年來在教育、航運業等方麵為祖國四化建設所作的貢獻多次表示感謝。

一席話說得爸爸及在座各位都開懷大笑。

那些年,爸爸見鄧公時總喜歡讓我作陪。有時候我不方便,也有帶二妹陪容。起先我還認為是爸爸看重我的語言能力。後來,到北京、回家鄉的次數多了,特別是多次見到鄧公,聆聽他的說話,才逐漸明白了爸爸的用意:爸爸是在刻意培養我的國家觀念和奉獻精神,開闊我的視野,增強我對中國的了解,提升我為中國效力的誌向。

確實,初見鄧公的時候,因為我以前長年在國外,對國內情況隻是在外文報紙上看的,比較淺薄,想不到一個被多次打倒,受過多次折磨的人,還能那麼快樂、開朗。他沒有把苦難背在身上,而是把苦難丟在後麵,自己向前走,真是了不起。

鄧公給我,給所有中國人民以深刻的啟發。還有一件事,是許多朋友經常問起的:“你們經常赴京見鄧公,總不能空手,都送什麼禮?”

我坦然回答:“當然不會空手。禮物是爸爸每次赴京見鄧小平前,必吩咐我準備的,你猜猜,我們給鄧公準備的是什麼禮物?”

朋友們像猜謎:

“是啊,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世界船王,會給鄧小平送什麼禮呢?莫不是高檔燕窩、魚翅?!還是鑽石、稀世珍寶?!”

我總是笑著揭開謎底:“牛角包!”

“法式麵包?!”

對啊,每次去北京之前,爸爸就讓我到香港文華酒店買上一打,或兩打剛出爐的法式牛角包。這便是“船王”全家晉見鄧公的禮物了。

因為爸爸聽鄧公說過一次,1974年他出席聯合國第六次特別會議途中的一段故事:那時國家財政很困難,一位副總理出國才領到30元(合16美元)的補貼。鄧小平決定用這點錢來買法式牛角麵包,黃華還建議他回國途經巴黎時再買,那樣可以便宜些,並保持新鮮。

鄧小平接受建議,回國時果然用這點錢一下買了100個牛角麵包,帶回來送給周恩來和其他早年在法國留學的老朋友。

此事在今天說起來不免令人心酸,而當時鄧小平想的卻是,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牛角包不敢奢望,以當時留學生的經濟實力,能買起一個牛角包充饑,就是最好的“美食”,而如今一下子買了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