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這是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到日本訪問,鄧小平不僅親自去親自看,還帶著電視台記者,拍攝了日本農村和工廠的情形,而且您還對日本鬆下的總裁說,歡迎他到中國投資!讓大陸的中國人,能通過電視看到日本戰後的實際情況,這是要有氣魄和決心的。
因為按照中國‘文化大革命’的說法:日本人民很苦。實際呢!很多日本農民每家都有兩輛汽車,一輛用於搬運東西,一輛是交通工具。”
鄧小平讚同地點點頭:
“是啊!現代化50年代一個樣,60年代一個樣,70年代又一個樣。我到日本,確實看到了什麼是現代化。我們與現代化的差距,大概有50年。我們乘坐新幹線‘光81號’列車,列車風馳電掣前進。記者問我乘新幹線的感受時,我說:就是快嘛,就像催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爸爸接著說:
“是的,日本記者說,新幹線對鄧小平決心回去進行現代化建設有啟示作用。他們得出結論,鄧小平對日本沒有偏見,能夠實事求是,因而他一定能夠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
從我和日本人接觸中,確實看到他們有許多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除了先進技術之外,日本人的團隊精神,重承諾、講信用、重質量、講效率,都非常值得中國學習。”
鄧小平吸了口煙:
“是啊,日本媒體問我中國的經濟現狀,我當然首先必須承認自己落後。本來很醜,就不應該表現得像美人一樣。
我和福田首相會談了兩次,我對他說,《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對中國、對日本,甚至對世界都是件大事。盡管我們的社會製度不同,這沒有關係,從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形勢來說,兩國必須搞好關係。我多次講,兩國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發展不是權宜之計。在現在這個動蕩的局勢中,單就東方來說,中國需要跟日本友好,日本也需要和中國友好。”
兩人話題又轉到美國。
爸爸說:
“中美1979年1月1日實現關係正常化,這個意義重大。
鄧主席又是第一位訪問美國的中國領導人,訪問非常成功!因為冷戰這麼多年,美國人太不了解中國了。
我和尼克鬆(Nixon)、基辛格(Kissinger)都見過麵,尤其是基辛格,多次見麵交談過,他親口對我說:別看鄧小平是中國年紀最大的政治家,他同時也是思想上最年輕的政治家!今天見到,我更欣賞和讚同他的這個評價了。”
這確實是爸爸的真心話。
1979年鄧小平訪美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Bresz‐insky)在回憶文章中生動描述鄧小平:“鄧小平個子小,氣魄卻大,立即使我心服。他富有才智、機警,理解很快,相當幽默,強硬而直率。”
卡特也有同感:
“這位身材矮小卻十分健壯的中國領導人,和諧完美地體現了機智、豪爽、魄力、風度、自信和友善。是一位極其令人愉快的談判對手。”
可見75歲高齡的鄧小平,反應從容、機敏、智慧和不乏幽默,使在場人等無不讚歎。
爸爸讚歎鄧小平的遠見卓識、非凡勇氣,和任勞任怨又充滿人情味的魅力!
特別讚賞他的觀點: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爸爸感慨道:“香港也就是抓住了70年代的機遇,發展經濟。我與撒切爾夫人、香港港督都是很熟悉的朋友,英國管理香港的一些經營理念和經驗,有些也值得國內借鑒的。英國采用小政府,以最少,甚至無幹預的政策,讓香港經濟自由發展,促進市場推動經濟,是可行的。”
爸爸用手指著身旁的茶杯:“主要是要看如何把錢放入老百姓的口袋裏,讓他們自己去買杯。如果中國每人買一隻杯,工廠不停地生產杯,那就是中國幾億的人口養工廠裏的工人、商店裏的職員。哪裏還需要國家擔心如何開支?如何分配?如何運輸每隻杯?可以想象嗎?老百姓們都到商店裏去買杯,幾億人進入,把商店的門也擠破了。工廠的生產線也得不停地運作。”
鄧小平吸了口煙:“是啊,不解放思想不行。為什麼社會主義就不能有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應該把人類已經創建的文明和先進的東西,都運用起來。中國可實行‘有特色的社會主義’。至於香港的繁榮,主要是靠香港居民創造的嘛!”
“就說我們劃出的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特區,也是接納了華僑朋友的建議,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搞的試點。”
與鄧小平的第一次見麵,讓爸爸久久不能平靜,後來,爸爸曾萬分感慨地說過:“盡管鄧小平的行為和思想,隻是順應曆史潮流和民心民意,但若沒有他個人的勇氣與膽識,中國在結束‘文化大革命’後,究竟應向何處去,恐怕還要在十字路口徘徊若幹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