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成功的道路(2)(1 / 3)

確實,爸爸通過“借雞生蛋”借錢買船,開始建立自己的“海上王國”。桑達士因支持爸爸搞船運,開創了銀行涉足海運的先河,而環球航運集團公司又直接為彙豐銀行賺了不少錢。於是,1972年他被提升為香港彙豐銀行的首腦。兩年後,桑達士更與爸爸攜手合作,由香港彙豐銀行投資環球船運。

在一篇介紹爸爸成功之道的文章中,作者這樣來形容爸爸與桑達士以及香港彙豐銀行的關係:“桑達士最大的功績,是發掘了包玉剛。包玉剛的事業,是憑借彙豐銀行發展起來的。桑達士令包玉剛發達;包玉剛令桑達士升級,令彙豐銀行發展成功,令桑達士以主席身份獲得英女皇冊封爵士銜頭。”

爸爸領導的環球航運有限公司,從1961年到1968年短短7年間,船隊所擁有的輪船達到50艘,船運載重達1300萬噸左右,總值4億美元。到了1974年,爸爸的海上王國達到了頂峰,擁有202艘船。

根據吉普遜船隻經紀公司的記錄,當年的世界十大船王排名次,爸爸穩坐首把交椅,且以倍數領先其他船王。

當年,行銷世界的美國《新聞周刊》對爸爸有過這樣評述:“他看來不像一個真正的航運界巨子。”《新聞周刊》說爸爸不像航運巨子,是因為大多西方人,無論是北歐或希臘船東,都是非常有錢,生活也是非常多姿多彩。比如,起碼有豪華的大型遊艇,常開大型派對,與許多漂亮的女明星一起玩。出入有保鏢,有私人飛機等數樣的“行頭”。甚至一些香港的中國船東,也有多位妻子、女朋友或大把撒錢收集中國古代瓷器。董浩雲用一條船改為海上大學(Seawise University),也是報上頭條新聞。但爸爸很少上報,作風低調平凡。

不過,爸爸卻經常笑著反駁說:“誰說我身邊不夠女人?我身邊一個老婆、四個女兒,50條船都是女人名字,還不夠女人嗎?”

是啊,爸爸“玩”的是又大又重又多的海輪,他一生的精力全神貫注在輪船事業的發展上。

他生活簡單得似乎有點“寒酸”:隻有一條由渡海輪改裝的遊艇,但也曾接待過歐洲皇族、美國總統。很多船東都有漂亮的女人在身邊,而他卻沒有。

他從不開大派對,就是開酒會,也是為了請做生意的朋友。他總是教導我:不要為自己張揚!

爸爸是一個不習慣於海洋生活的後起之秀。他常告訴我們,1955年他37歲投身航運業時,甚至分不清船隻的左舷右舷;但是他精力充沛,勤奮工作,集中精神,埋頭苦幹。唯一與眾不同的是,他為吸取更多新鮮空氣,每天早上自行遊泳到快艇,再乘快艇上班。這也符合他船王身份:海上行船,取代了陸上駕車。如此敬業、專業,使他迎頭趕上,而且後來居上。

3.踏入一個非常有紀律的環境

海文和我於1970年回到香港,爸爸叫海文到環球航運公司他的辦公室,開始工作。他委任海文為環球副主席。

海文加入時,爸爸已經有300萬噸巨輪(VLCC)。其中有一條名號World Chief的25萬噸的VLCC油輪,是從1969年開始建造的。運作成本與小輪相比差不多,因此海文勸爸爸發展巨輪生意。

過去爸爸對幾個女兒從不講自己的航運事業,但對海文這個女婿卻講解不少。海文對爸爸敬佩萬分:一個未能讀完中學的人,一個英語完全靠自學的人,卻一直能以英語準確表達複雜的航運業務,多麼不容易!

爸爸對海文說:

“第一點,我是實事求是,並且相當保守的商業家,基本上相信管理才能要從經驗建立起來,不能單憑學校教育得來,當然有高深的學問會有更大的成就,例如你有博士學位,又懂得公司法律、國際法律,一定會幹得比我好!在商業方麵,最危險的就是自以為萬事皆通,或者以為隻是工作細節,不隨時深入檢查便貿然處之。無論私人企業或政府機關的主管人員,都應該不斷學習以求適應或成長,否則就會落後。”爸爸逐一把他做船業的“笨辦法”講明……“記得1955年,我初做船東,買了一艘船齡已27年的燒煤貨輪並長期租出去後,船業界紛紛笑我太傻。他們說:‘這個年輕人難道瘋了,竟以固定租價(較市麵每行程運費率低得多)把船長期包租給人。’其實我當時隻是開創一個租船的新趨勢。這種新作風基本要旨是:把船租給財政可靠的卓越租戶,為期數年,這樣憑租約便可以向銀行貸款,再增購船隻,擴充船隊。這是較新異的做法。可能我的背景是銀行家,萬事謹慎、保守,不承擔風險。在租約期間,還要注意通貨膨脹的因素。不過,當時的通貨膨脹情況,遠不能跟今日相比。我當然明白其中利弊,自從經營船業以來,著實花過許多功夫務使船隻管理費用(人事費用、保險費、修理費等)不致浪費與劇增。一般人認為,把船以遠比當時計程租賃市場價為低的租價長期租出,真是愚不可及。他們當然是對航運市場供求關係的實況熟視無睹,也忘了在市場情況最興旺而使人陶醉時即應該未雨綢繆,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