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中國服裝界的“國家隊”——北京紅都服裝公司(1)(3 / 3)

三、3位名經理

如果要勒石記功,首先要記述的,應當是3位著名經理,他們都是從紅幫策源地走出來的,都是紅幫老師傅中的高手,皆因作品的優異而享譽於海內外;又都是進京的帶頭人;在京期間,都立下過許多奇功,都有許多製裝佳話廣泛流傳。

1.餘元芳

首任經理餘元芳,前文已初涉他的非同尋常的技藝。

餘元芳師傅是寧波奉化縣白杜鄉泰橋村人,小學畢業後去上海王升泰西服店當學徒,由於戰火燒到上海,中途曾2次回鄉避難,1941年滿師後,憑真工夫考入南京路的紅幫名店工作,他以過人的才智贏得同行的欽佩。抗日戰爭勝利後,餘元芳風采凜然,獨自創業,美譽遠播,並曾去香港尋求發展機會。

1944年2月,其兄餘長鶴在上海百老彙大廈(今上海大廈)一樓開辦的波緯西服店,主要承接各國駐滬領事館、各國其他駐滬機構的製裝業務。6月,應兄長之聘,餘元芳至“波緯”工作。曾為上海市市長陳毅、市委書記劉曉,華東局的領導人譚震林、魏文伯、陳丕顯、穀牧等人製裝,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上海服裝形象亮麗轉身屢屢立功。美名傳至北京,於是有了“小尼改衣”的故事。

“波緯”進京之初被安排在北京前門飯店營業,翌年遷至駐華外交官員聚集的東交民巷與遷京的萬國時裝店聯合,餘元芳出任經理。餘元芳由此邁進了創業的黃金發展階段。他們曾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葉劍英、李先念、賀龍、羅榮桓、郭沫若,以及各部委的領導人劉曉、黃鎮、姬鵬飛、伍修權等領導同誌和駐外使館人員製裝,特別是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的服裝,大部分都是由餘元芳偕同紅幫老師傅完成的,已經成為蜚聲國內外的經典之作。餘元芳知道,周總理是代表新中國出現在國內外許多重要的場合的,他的服飾形象往往成為新中國的服裝形象,所以餘元芳不但綜合運用了他所掌握的紅幫的最高技藝,而且根據周總理的工作地位、非凡儀表、氣質、個性和愛好,精心設計,大膽創新,傾盡心力為其製裝,因之,其作品往往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應,影響極為深遠。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周總理出席著名的“萬隆會議”、“日內瓦會議”,更可以說是新中國服裝的兩次大亮相。

1973年9月,餘元芳出任新建的紅都服裝公司經理,老當益壯,一直幹到退休。

像許多紅幫老師傅一樣,餘元芳退休之後,實際上是退而不休的。1980年,外交部下屬的一個為外交人員服務的部門根據中外交人員的需求,組建了一個服裝加工部,餘元芳又成為首先被邀請的高級技師。20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餘元芳的故鄉奉化縣服裝工業異軍蜂起,餘元芳等紅幫老師傅自然又成為各服裝廠恭聘的首選對象。“羅蒙”、“金海樂”等服裝廠的領導者,都先後進京到左家莊新源裏餘元芳家中拜訪,聘請他擔任他們的顧問。

為家鄉的服裝業騰飛出力,自然是餘元芳極樂意做的事情,於是,他熱忱地為他們建言獻策,多次到各廠具體指導,常常親自動手示範,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培養新技術人才。1998年3月,奉化市服裝商會成立,餘元芳又熱情應邀出席成立大會,並欣然接受顧問之聘。

“革命人永遠是年青,他好比大鬆樹冬夏長青……”把這兩句經典歌詞送給餘元芳老師傅,不是非常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