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六(1 / 2)

佐渡金礦,從十七世紀初期德川幕府開始,進入工業時代後經受機械化挖掘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前後共三百多近四百年的時間,其礦脈才宣告枯竭,其儲量是世界上已知金礦曆史儲量第一位。

三十萬斤黃金或許很多,可這僅僅隻是葉成在這三年裏的成果,卻已超過了劉協等人的想象。幾人老的老,小的小,活到現在都沒有見過三十萬黃金堆在一起是什麼模樣,今天見到了,都被驚得幾乎變成癡呆。等聽完盧毓說的,葉成每三年都可以送回這麼多黃金之後,他們是真的呆了。

三十萬黃金,隻要等三年,再等三年,然後接著等三年……連手指頭都不用動就能收入三十萬黃金……

這豐厚的財富如此簡單就能獲得,劉協幾人不知是因為太過幸福,還是不可置信,臉上神色變幻間,眼中連焦點都失去了,看著就像是癡呆了一般。一旁的盧毓很了解他們此刻的狀態,因為當初在倭奴見到這麼多的黃金時,他的反應也不過如此而已。

也不出聲打擾,盧毓就這麼陪著劉協幾人傻站在原地,一直過了許久,還是盧植最先回過了神來。一回神,盧植就用手狠狠揉了揉胸口,順了順胸中的一口老氣,這才看向了自己兒子,有些疲憊地問道:“毓兒,你是說葉劍英他在倭奴,能每三年就運回一次三十萬金?”

“父親,葉少傅確實是說若然陛下別無異議,那麼便三年一次把挖掘所得黃金運回京師。”盧植家教甚嚴,即使是在和自己父親說話,盧毓依然是顯得畢恭畢敬的。

“盧少卿。”在盧植父子交談間,荀彧也是回過了神來,正好聽到了盧毓的回答,卻是從中抓住了些要點,“葉少傅隻說每三年運一次金銀回京,沒說實數嗎?”

荀彧這麼一問,盧毓馬上猜到了他的心思,也不敢隱瞞,立即如實回答道:“回尚書令,此次出征倭奴,登陸時穩固陣地,清剿惡戎,礦脈勘探等便已花去一年有餘。此後待葉少傅兵進倭奴本島立下陣勢,方才開始加快挖掘,再者往後若是在倭奴本島發現新的礦脈,所得金銀還會增多,是故葉少傅不曾言明每年上貢數額。”

聽了盧毓的話後,荀彧是點了點頭,一臉的若有所思。

“文若是擔心劍英會對挖掘所得金銀有所截留?”盧毓這個兒子是盧植教出來的,他能猜想到荀彧的心思,盧植當然也能。

“隻說分成,而無實數,葉少傅又遠在海外難以監督,確有此虞。”荀彧也不避諱,實話實說,他知道盧植和葉成還有趙雲的關係,可他更相信盧植對朝廷的忠心。

“既是有此擔憂,那便將葉劍英召回吧。”盧植兩人正說話間,不知何時平靜了思緒的王允是突然插嘴。

盧植和荀彧對視一眼後,荀彧便帶著苦笑地向王允問道:“敢問王(衛)尉,要召回葉少傅,該用何理由?”

“理由?那……”

王允脫口就想說些什麼,可是他嘴巴張了張,最終卻還是閉上了嘴。

理由?當初放逐式的任命葉成領兵遠征倭奴,人家在倭奴又沒有犯錯,也沒有意圖自立謀反,反倒還為朝廷送回大把的黃金,可朝廷卻在一知道倭奴有大把的金銀能入帳後就急著想方設法地要把人給調回來……這算什麼?過河拆橋嗎?

人家通曉政治,身旁又有許多智囊,對朝廷削減北疆政治影響力的心思是心知肚明,人家卻也心甘情願遠赴不毛,還將自己竭盡全力謀得利益的大頭送予朝廷,可謂是對朝廷仁至義盡。

要找理由召回葉成,什麼理由?莫須有嗎?

葉成背後可是站著整個北疆數十萬的雄兵,朝廷要真敢隨意找個理由就把葉成召回,等於是挑明了對葉成的提防和不信任,以葉成在北疆政治集團的地位和聲望,這又無疑等於是對北疆的提防和不信任。

一個政治勢力集團,隻要不是想要自立謀反,那朝廷中樞對它的信賴便決定著他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一旦因為召回葉成,而讓北疆覺得失去了朝廷的信任,為了挽回自己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北疆勢必會有所動作。就是趙雲和關羽等北疆領袖甘心如此,他們手下無數的文武卻也未必會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