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平叛軍隊的統帥人選,最後由於前方戰況緊急,再爭論下去,要是讓黃巾軍兵鋒進入司隸,那他們誰都討不了好,於是兩方權力集團隻好各讓一步,任命皇甫嵩、朱雋和盧植這三個算是中立人員擔任平叛軍隊的統帥。
皇甫嵩三人一上任就馬上展開了一係列的戰備工作,其中包括了皇甫嵩為了後方穩定以及提升軍隊士氣,所以在朝堂上提出了解除黨禁,赦免天下黨人,拿出中藏錢和西園廄馬賜給將士;而盧植則由於要北上直麵張角的黃巾軍大部隊,所以一聲令下,就從曹操三人手中拿走了五千戰馬;朱雋則是看上了曹操三人的軍隊,一紙調令就把三人調入了麾下,聽其調遣。
這一下可是讓趙雲三人急壞了,因為一旦調入朱雋麾下,如果沒有朱雋的命令,他們也就隻能留在雒陽,等待著隨同大軍一起出發平叛,偏偏朱雋性格上多少有點剛愎自用,多次拒絕了三人提前出發馳援陽翟的請求,尤其是在朱雋聽說先前已經有一支軍隊馳援陽翟的時候,他更是堅定了留下趙雲三人在自己帳下聽命的念頭。
最後三人無法,為免惹惱朱雋,使得朱雋在出發後奪了自己軍權,三人隻能乖乖留在雒陽,等著朱雋和皇甫嵩完成諸如選拔軍士,籌措糧草,整編部下等戰前準備,然後出兵潁川平叛。
結果在等了十來天以後,皇甫嵩和朱雋終於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帶著四萬多五校三河精銳並曹操三人所部五萬餘人向潁川出發平叛。
在半路上,皇甫嵩和朱雋所部遇到了先期出發的吳班等人,在吳班和童淵、王越向兩人彙報過一路上的情況以後,皇甫嵩決定由吳班三人帶領所部馳援陽翟,而他和朱雋則分兵攻擊長社和鄢陵,以防潁川黃巾和兗州黃巾合兵一處,而曹操則在這時候適時地提出了由他和趙雲、太史慈代替吳班三人負責清剿潁川北部的黃巾軍,好保證後方糧道。
原本朱雋是不同意曹操的提議的,但是皇甫嵩卻持讚成意見,並以後方糧道重要,需要派人確保暢通為由勸說朱雋,朱雋可以無視曹操三個年輕人的建議,但是卻不能駁了皇甫嵩這個同僚的麵子,於是最後朱雋在扣留了三人一半的士兵以後同意了曹操的建議。
然後就是吳班三人一路急行軍一般,心急火燎地向著陽翟飛馳而去;曹操三人則是帶領著剩下的數千兵馬開始掃蕩潁川黃巾;皇甫嵩帶領兩萬軍隊開向長社,而朱雋則是指揮麾下三萬兵馬直撲鄢陵而去。
由於之前波才等潁川黃巾的高層對戰事的預計錯誤,把絕大多數的部隊都聚集到了一起,造成各處攻占城池的留守兵力不足,其中就包括了長社和鄢陵這兩處對黃巾軍來說極具戰略意義的城池。
當波才聽到士兵說漢軍經過了不怎麼激烈的戰鬥,就攻破了兩城的城門,並把其中留守的數百黃巾軍殺盡,波才的臉色一下就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