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數日,波才終於率兵渡過穎水,回返潁陰,準備重振旗鼓後再戰陽翟。隻是波才才剛在潁陰休息了一天,就有士兵傳來一個消息,讓波才麾下又是一陣雞飛狗跳。
“你說什麼?漢軍攻下了鄢陵?”波才霍然而起,睜大雙眼盯視著堂前一個形容狼狽的黃巾士兵,在波才的大聲質問下,這名黃巾士兵連頭也不敢抬,隻是跪在地上,唯唯諾諾地說起了鄢陵失守的經過。
波才剛剛才從陽翟退兵,想不到還沒過上幾天安生日子,就又聽到了這樣一個消息。
原來當日葉成和荀攸把黃巾軍的異動傳回雒陽,趙雲和曹操等人便想向朝廷稟報,然後領兵前去支援葉成,掃平潁川黃巾,隻是還不等他們有所行動,太平道聚眾起兵的消息便又傳至京師,漢靈帝劉宏得知消息既驚且怒,馬上便下令出兵平叛,本來事情的發展可以說正好符合了趙雲等人的意願,既不用他們上下跑動又能名正言順地出兵,隻是東漢末年漢王朝卻在這時候又一次的表現了它的混亂。
就在劉宏下令出兵平叛的第二天,朝堂上為由誰領兵出征戰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宦官一方自是想要劉宏任命與他們親善的將領統領平叛的軍隊,而以大將軍何進以及太尉楊賜為首的百官則是上言平叛軍隊的統帥應該由他們一係的武將擔任。
結果這兩大集團就這樣在朝堂之上互相扯皮,一會兒宦官說他們推薦的將領能力出眾、忠心耿耿;一會兒百官又說他們推薦的人老成持重、經驗豐富,一連幾日的爭論,雙方都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一時間朝堂之上就彷如菜市場一般喧鬧,喧鬧到劉宏頭都大了。
到得最後還是曹操看不下去了,動用家族力量,在朝堂上向皇帝進言,說是潁川治所陽翟正被黃巾大軍圍城,軍情緊急,希望劉宏下令先期派出兵馬前去支援,因為潁川的重要地位所以劉宏批準了曹操的建議,下令從西園新軍中派出兵馬前往支援陽翟。
劉宏旨意一下,趙雲和太史慈就要帶領兵馬出發,隻是曹操卻阻止了他們,原因則是因為他注意到了先前葉成所傳回來的消息說是黃巾軍早已占領了潁川北部的多處縣城,封鎖了由司隸進入潁川的道路,不可魯莽行事,當時兩人聽取了曹操的建議,先行確定行軍計劃。
經過眾人一天的商議,最後決定由吳班帶著童淵、王越這兩個不諳軍事的武林高手先行出發,目標是清除黃巾軍布置在潁川北部的釘子,為後續大軍掃清障礙;而曹操、趙雲以及太史慈則延遲數日出發,一是要等吳班等人順利在潁川北部打開一處缺口方便行軍,二是三人要在這段時間裏盡可能多地從朝廷手上要來戰馬,以提升他們所部的行軍速度。
要是曹操等人的計劃能順利實施,確實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馳援陽翟,畢竟讓四條腿跑起來那速度不是兩條腿能比的。隻是就在吳班等人出發兩天後,曹操和趙雲太史慈三人的計劃正進展順利,該上報的上報,該疏通的也疏通了,然而就在三天等著那八千戰馬到位的時候,朝堂上關於平叛軍隊統帥的爭論也在這時候有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