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於吉應劫(2 / 2)

孫策痛罵獄吏,這時又有手下數十官員,在張昭的帶領下連名作狀,拜求孫策,希望能為於吉擔保。

周瑜眼看孫策怒氣更勝,不能加以勸阻,隻得一再提醒孫策要保重身體,不能動怒,“伯符,我們不如就先行關押道人,同時收集罪狀,等到證據確鑿,再定其罪也不遲。”

周瑜畢竟是孫策的兄弟,雖然這樣說有些愧對於吉,不過他自有一股狠勁,真到了緊要關頭也不得不舍棄道人的性命來保全孫策了。

可以說周瑜提出的法子很穩妥,但是孫策正在氣頭上,就想要立刻將於吉處死,以防夜長夢多。他對著周瑜一擺手說道:“不行,這妖道必有黨羽,萬不能走脫了他!”

賈清知道這時再不出麵,恐怕於吉就要身隕當場了,隻得出來對孫策說道:“伯符,聽我一言。”

孫策深吸了口氣,“請講。”

“我曾經聽說,為政者因為一個人莫須有的罪名而定他的罪行,而不是按照法度懲戒罪人,為政者稱不上仁愛,百姓以後必然人人自危。”賈清正色說道:“若是將軍你真想要殺掉於道人,我有一計。方今江東連日大旱,何不下令讓道人祈雨贖罪,若是道人求不來雨,到時再定罪不遲。”

“莫須有”的意思是現在還沒有,將來可能會有,算是南方的方言了。

賈清自己就曾經求過雨,心裏想著萬一於道人不會求雨,那自己就偷偷幫忙。

孫策還沒見識過人祈風禱雨,當年賈清求雨和求晴的事情也被隱瞞下來,因此心裏倒是不以為然,不認為道人能求來風雨。他冷笑著說道:“也好,就聽刺史的話,讓他多活一刻,且看這妖人有何能耐。”

下令將於吉從獄中領出,解開枷鎖,令其登壇求雨。

賈清心中不安,找機會的來到於吉身邊,“道長,我受左慈仙長囑托,前來幫助你渡劫。不知道這求雨的事情,你可有把握?”

於吉縱然身處絕境,可氣度仍然從容,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須,微微苦笑道:“有勞小友了,祈雨之事,貧道倒有有些手段。可是吾縱使求來三尺甘霖,救得萬民,可貧道終究免不得一死。”

賈清一皺眉說道:“前番我拿話激孫策,想必要是求得雨來,他也不會再行殺戮。”

“氣數至此,恐不能逃。”於吉搖了搖頭,卻是低聲對著賈清說了幾句話。

賈清拱了拱手,鄭重的答應下來:“知道了,道長放心,此事我一定會辦得妥當。”

於吉便沐浴更衣,於烈日下登台,頭上現出一團青雲,裹著百卷書冊,正是那傳說中的《太平清領道》。

孫策見老道頭上現出法相,恐其真有求雨的神通,便到法壇下令:“若午時無雨,便焚死於吉!”

先令人在法壇下堆積幹柴,將近午時,狂風驟起,大風過處,四下陰雲聚合。

孫策大喝道:“如今時間已近午時,空有陰雲,卻無甘雨,正是妖人!”

叱責左右四下舉火,焚燒法壇。

就見黑煙一道,直衝空中,一聲霹靂,雷電齊發,大雨如注,澆滅了柴火。

頃刻之間,街市成河,溪池皆滿,足有三尺甘雨。

於吉躺在柴堆上,大喝一聲,雲收雨住,複見太陽。

眾官、百姓人人歡喜,上前將於吉扶下柴堆,解去繩索,再三稱謝。

孫策雙眼赤紅,看著官民皆拜於水中,勃然大怒,“晴雨乃是天地定數,這妖人不過是偶乘其便,爾等何故受此惑亂!”下令左右速斬於吉。

眾官再勸,孫策大怒道:“你等欲從於吉造反麼?”

造反的大帽子壓下來,眾官才不敢多言。

這時於吉卻對著孫策灑脫的一笑,“將軍,何苦為難大家。貧道現在口渴的很,不如請我喝杯毒酒吧?”

孫策一愣,心想這於吉又想要幹什麼?不過想到他不為自己辯解,隻是希望換個死法,怒火不禁也消減了一二。

他命左右看住於吉,親自去藥店買來砒霜,加入酒中。

於吉端起酒杯,衝著賈清隱蔽的點了點頭,再深深的看了一眼孫策,把毒酒一飲而盡。

片刻之後,於吉滿臉慘白,毒發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