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公孫述其人 (1)(2 / 2)

皇帝使者的到來,驚動臨邛全城,百姓們扶老攜幼,都趕著來看稀奇,轉瞬之間,城上城下,已是黑壓壓人頭一片。

使者裝模作樣地拿出聖旨,封公孫述為輔漢將軍、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全權剿滅宗成、王岑等一眾亂黨。公孫述高呼“吾皇聖明”,跪拜謝恩。

公孫述拿到自封的名頭,即刻著手募兵。百姓們看完使者封拜的好戲之後,無不信以為真,踴躍應征。公孫述選出精兵千餘人,北上討伐宗成、王岑。消息傳開,一路不斷有人前來投軍,到達成都之時,部隊已經眾達數千人。宗成、王岑出城迎戰,大敗,宗成副將垣副殺宗成、王岑,率眾而降。

公孫述滅掉宗成、王岑,可謂是為民除害,救百姓於水火。公孫述擔任蜀郡太守多年,本就德高望重,經此一役之後,越發得到百姓擁戴,郡縣也都覺得隻有跟著公孫述才有安全感,於是紛紛歸附。

更始二年秋,劉玄遣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張忠,領兵萬餘人前來接管蜀地。

蜀地百姓傷疤剛好,還沒來得及忘了痛,聞訊大感恐慌。劉玄的部下,口碑向來不佳,李寶、張忠二人,弄不好就是下一個宗成、王岑,又要來燒殺擄掠,禍害匪淺。百姓求告郡縣官長,郡縣官長求告公孫述,央請公孫述務必出手,趕走李寶、張忠二人,保境安民,庇佑益州。

公孫述此時漸有割據野心,郡縣都來求他趕走李寶、張忠二人,可謂正中下懷,於是遣其弟公孫恢為將,阻擊李寶、張忠於綿竹。李寶、張忠大敗,狼狽逃離蜀地,公孫述從此威震益州,更加得到郡縣百姓之擁護。

號為天府之國的巴蜀盆地,借用《劍橋中國史》中的一句描述,是一個在“曆史上一直以其分裂主義情緒而聞名於世”的地方。

從地勢上看,巴蜀盆地西方背靠青藏高原,北方為秦嶺山脈,東方為長江天險,南方為雲貴高原,在冷兵器時代,如此險峻的地形,幾乎是不可能被攻陷。可想而知,一旦某位強大的軍閥控製了巴蜀盆地,很難不產生非分之想,天生這麼一塊好地方,既富饒又險要,倘若不割據一下,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北宋仁宗朝,蜀中一舉子獻詩給成都知府,詩雲:“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知府大驚,這不是勸我割據嗎?趕緊將舉子關進牢裏,並向朝廷上奏此事。宋仁宗得知之後,笑道:“這老秀才,不過是想當官想瘋了,沒必要難為他,就給他個司戶參軍的閑職,外放到偏僻之地。”舉子赴任,不到一年,慚恧而死 。

太平盛世,尚且有人意淫割據之夢,到了亂世,那還不得真練!縱觀曆史,每逢亂世,巴蜀之地幾乎都會湧現出或大或小、或長壽或短命的割據政權,而開其先河者,便是公孫述了。

公孫述趕走李寶、張忠二人後,功曹李熊趁機進言,慫恿道:“當年商湯、周武,不過百裏之地。將軍割據千裏,地盤是二人的十倍。如今四海動蕩,可謂天賜良機,足成霸王之業。宜改名號,以鎮百姓。”

公孫述大喜道:“我也正有此意。”於是自立為蜀王,建都於成都。

隨著中原局勢的越發混亂,戰火的進一步蔓延,無數難民開始逃來巴蜀避難。而巴蜀在公孫述的經營之下,越發豐饒富庶,兵力精強。西南少數民族的君長,也都慕名遣使,向公孫述上貢稱臣。

放眼神州上下,到處都是一團糟,風景這邊獨好,李熊於是又勸公孫述,要不咱稱帝吧。

公孫述聞言,嚇一大跳。稱王的膽子他有,然而稱帝?要知道,自從公元前三一六年秦惠王滅掉古蜀國之後,巴蜀便臣屬於中原,再也沒有獨立過。公孫述如果稱帝的話,那將是巴蜀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心裏難免有點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