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人性(1 / 3)

再說賈複重傷,抬回軍營,已是奄奄一息。劉秀聞訊大驚,歎道:“惜哉!失吾名將。”急遣使者前往探視,帶去口諭,替賈複打氣,“聽說賈將軍之妻有孕,如果生的是女兒,我兒子娶之,如果生的是兒子,我女兒嫁之,絕不使賈將軍擔憂後事。”不知是受此口諭鼓舞,還是本就命大,賈複不久竟然痊愈。

岑彭大敗,劉秀早有心理準備,他不怪岑彭,隻是越發記恨吳漢,惹誰不好,偏惹鄧奉!然而,此時關中的軍情更為緊急,疲憊不堪的赤眉大軍,已經流露出東歸的跡象,正是一舉殲滅的大好時機,劉秀顧不上鄧奉這邊,果斷抽調精銳主力,禦駕親征,前往宜陽圍堵赤眉軍。

主力抽調而去,對付鄧奉,便隻能以拖為主。漢軍已經被鄧奉殺得心驚膽寒,不堪再戰,劉秀於是命岑彭及諸將散入南陽,鄧奉不來則打,鄧奉來了則跑,不求獲勝,但求擾敵。

劉秀還必須警惕,鄧奉趁大勝之威直搗洛陽。從南陽入洛陽,必經昆陽,因此,昆陽守將的人選便顯得至關重要。此時,備選勇將仍多,而劉秀卻偏偏選中了陰麗華之兄陰識。諸將皆大惑不解,論武功和智慧,陰識都並不出挑,如此重任,劉秀怎能任人唯親?

鄧奉大勝之後,挾一腔義憤,當真直殺洛陽,大軍一路突進,不日便抵達昆陽城下。陰識身為昆陽守將,既不秣馬厲兵,也不組織防禦,隻是換了一身幹淨衣裳,孤身出城,前往迎接鄧奉大軍。

陰識迎上鄧奉,二人見禮,寒暄一陣。陰識道:“鄧君天下無敵,我守城或不守城,皆必死無疑。思量之下,不如自迎將軍之刀,痛快一死,以全活城中將士性命。”

鄧奉聞言皺眉,他萬萬沒想到會碰上這麼一出,他生性就見不得弱者,況且,陰識又是陰麗華的長兄,和他也是交情深厚,陰識送上門來讓他殺,而且眼睛瞪得那麼大,充滿誠意地望著他,叫他如何下得了手?

董見鄧奉猶豫不決,催促道:“送上門來的,鄧侯還客氣什麼!”

陰識分明是跟董一夥,接茬兒催鄧奉道:“戰場之上,不論私情。動手吧!”說完長歎一聲,又道,“我死不足惜,就怕麗華妹妹傷心。”

一聽到陰麗華的名字,鄧奉再無多話,洛陽也不攻了,撥馬便往回走。

陰識一夫當關,力退鄧奉大軍,諸將這才開始佩服劉秀用人之妙。要對付鄧奉,不能靠人,而要靠人情。

且說鄧奉為陰識所阻,不能越昆陽半步,空有一身武功,結果卻隻能困守南陽。而岑彭等人化整為零,又在南陽和鄧奉展開遊擊之戰,將鄧奉拖得疲憊不堪。

岑彭的戰法近乎無賴,類似於軍棋裏麵的玩法,一看見敵方有威脅的子力過來,馬上行營,讓對方恨得牙癢癢,卻也隻能望營興歎,攻擊不著。岑彭也是如此,一看見鄧奉過來,立即進城,靠城池堅守,與鄧奉死耗。鄧奉之所以無敵,全靠騎兵和武力,利於野戰,一旦攻城,便有如鷹失飛翼,虎去利爪,與其他部隊並無太大區別。而鄧奉又是公子哥習性,沒太多耐心,攻城這種事,最為曠日持久,鄧奉一見敵軍入城,往往也就意興闌珊,棄而不攻,隻是命少年們在城下惡罵幾聲解恨。

建武三年(公元二十七年)三月,劉秀業已迫降赤眉軍,關中無憂,於是調回大軍,親征鄧奉。

劉秀這一次親征,諸將再無反對之聲。排名前十的功臣之中,排第二的吳漢、排第三的賈複、排第四的耿弇、排第六的岑彭都已被鄧奉打得落花流水;排第八的朱祐更是被鄧奉生生俘虜;至於排第一的鄧禹,關中慘敗之後,威信大減,已經失去為帥資格;排第五的寇恂則以文職為主;排第七的馮異正掌舵關中,抽身不得;排第九的祭遵正在河北力拒彭寵;排第十的景丹又已於去年離世。因此,要想討伐鄧奉,除了劉秀親自出馬,確實再無別的選擇。

聞知劉秀將親征鄧奉,陰麗華請求隨行,劉秀許之。

劉秀大兵自洛陽起程,浩浩蕩蕩進發南陽。擱在往日,劉秀大兵壓境,心理素質差一點的,早就不戰而逃,心理素質好一點的,最多也就是堅壁清野,死守城中。然而,董自從跟隨鄧奉之後,別的都不見漲,唯獨膽量見漲,有鄧奉這麼個戰神在後麵撐腰,誰來他都不怵。

劉秀一入南陽,剛剛抵達葉縣,董便率數千人主動挑戰迎擊,根本不把劉秀的數萬大軍放在眼裏。

人的精神力量確實不容低估,董這數千人,仿佛得到了鄧奉的勇力熏染,居然連戰連勝,硬是將劉秀數萬大軍堵在路上,一步也前進不得。

劉秀大驚道:“董尚且如此能戰,何況鄧奉!諸將之敗,何足深怪!”

諸將一聽,無不血性上湧,他們哪裏受得了這樣的激將!加上皇帝親自督陣,誰敢不盡死!於是各催部曲,奮勇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