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首席執行官 (1)(1 / 2)

在2005年年底的時候,戴蒙突然接到哈裏森的電話:我要提前退休了。

提前退休?那麼,誰來領導摩根大通?

戴蒙沒有多想。但內心忍不住有一絲幻想:難道自己的生日禮物提前來了?

但這是董事會決定的事情。

哈裏森的話早有預謀。在隨後舉行的董事會上,戴蒙被正式確立為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

董事會對接任計劃的提前,給出的解釋是:我們沒必要拖延華爾街都知道的事情。

華爾街都知道什麼?

他們都知道戴蒙一定會成為摩根大通的領航者。

這不是取決於接任條款的威力。接任條款在一定的時候也是可以修改的。而是源自對戴蒙能力的熱切渴望。盡管摩根大通在與第一銀行合並後業務情況有所好轉,但所有人都充滿渴望地等待一個問題的答案:如果哈裏森離開,戴蒙上台,摩根會發生怎樣的巨變?

戴蒙的能力不可估量,值得期待。

如果董事會一定要呆板地按照接任條款設定的日期進行,那麼他們將會被恥笑。

自己家裏養著一匹凶猛的獅子,還繼續用一隻狗看家。這是誰在愚蠢?

並沒有貶低哈裏森的意思。但他與戴蒙相比,的確戴蒙更有能力。

戴蒙,屬於你的大舞台已經交給了你!

從接任這件事情上,可以充分看出威爾與哈裏森的不同。

威爾愛好權力。當年他將希爾森公司並入美國運通公司,為了不使自己進入這個帝國的計劃受到影響,他可以犧牲掉彼得?科恩。將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銀行合並,當所有人都會認為戴蒙會是他的接班人時,甚至連與他平起平坐、來自花旗銀行的裏德都這樣認為時,他依然能夠不顧董事會和整個華爾街的感受而無情地將戴蒙驅逐出去。

表麵原因是戴蒙打了摩恩,再深一點,是威爾看不慣戴蒙結交小團體。

其實根源就在於威爾不想失去權力,他害怕戴蒙將他的權力奪走。

這一點從戴蒙離開後,他想方設法擠走裏德就可以充分看出來。

而哈裏森顯然不是這樣的人。他愛戴蒙勝過愛權力。在合並確定之後,他因為戴蒙的到來而飲酒竊喜。當戴蒙真正進入到摩根大通工作後,他竭盡所能地為戴蒙提供便利。

哈裏森的專業知識顯然不如戴蒙。戴蒙是典型的從華爾街成長起來的金融家,受父親的指教和影響,他在高中時就能熟讀上市公司的年報了。他還是哈佛商學院的高才生。

而哈裏森的專業教育背景與之相比就顯得非常業餘。

在北卡羅來納大學上學時,哈裏森是學校籃球隊的隊員。他的球技應該不錯,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喬丹就是畢業於這個學校,隻不過要比哈裏森晚一些。

上學期間一次不經意間的機會,讓哈裏森在化學銀行參加了業務培訓。他對銀行的業務知識就是來自於這次培訓。一個培訓班的成員與一個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相比,自然有高下。

這是哈裏森自戴蒙一進入摩根大通就放權給他的原因。

接任計劃提前完成。消息公布後,在華爾街並沒有引起當初合並消息所帶來的那種震動。

原因就是:這件事情大家早就預料到了。

或者說,戴蒙其實一直就是在做首席執行官的事情,隻不過在名分上沒有給予確認。

《紐約時報》評論這件事:提前扶正戴蒙,就等於宣告這半年的工作一直是戴蒙打理的。

摩根大通的董事會承認這一點。

沒錯,戴蒙早已是實際上的首席執行官。

早在合並之初,很多人就擔心戴蒙的管理風格與摩根大通企業文化之間的融合問題。

這種擔心是正常的。

大公司都有通病,比如強調等級製度,辦事官僚化。

戴蒙始終堅持的是直率的風格,這一點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

但問題是,當一種新生的管理風格麵對一種有著百年根基的企業文化時,誰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