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我家住四樓,每次上樓梯我們都讓他一邊上一邊數,有時來勁了還不要我們扶,自己扶著樓梯往上走,那時我從書上就學到兒歌:一二三,翻大山。四五六,吃魚肉,七八九,喝小酒。沒想到平時這些不經意的兒歌,兒子還真學到了知識,看來寓教於樂,真是兒童教育的經典概括。
這幾天,兒子對數的認識又進了一步,常常聽到他說六、七、八這樣的大數,也喜歡數數字,但有時也有錯的時候,並不能時時把數字一個不錯從小到大地數出來。有時連我自己也不相信。
解析:兒童數學概念的發展是要經曆一個複雜的過程,但千萬不要以為數學是上學之後的事情,專家告訴我們,嬰幼兒期是人類數學能力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寶寶0-3歲年齡段,就應該引導和啟發他們接近數學、喜歡數學、學習數學了,因為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正是從這樣一些基本的“細胞”開始的。這個階段的培養可以是通過生活的潛移默化,也可以是家長有意識地和孩子玩一些數字小遊戲。隻要你願意,你就可以讓小寶寶在生活中快樂輕鬆地學數學,覺得數學好玩。
親子課堂
寶寶進入兩歲以後,數的概念在這個階段迅速發展。就像許許多多的敏感期一樣,抓住這個數字概念的第一敏感期進行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字概念的教育與算術、數學完全是兩碼事情。在培養孩子數概念方麵,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了解什麼是數的概念
對孩子而言,最簡單而最直接的概念就是知道多與少、大與小的區分。當你問他“7和5哪個大?”,他不假思索地回答“7”時,那麼恭喜你,你的寶寶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字概念。而這,比他知道“7-5=2”更有意義。
過早進行數學、算數訓練是誤區
除了個別天才兒童外,讓三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做數學題不僅不會有開發智力之效,而且還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因力不從心而早早喪失對數學的興趣,更有可能讓孩子喪失寶貴的學習數學自信心,實為得不償失之舉。
當然,不讓孩子做數學題並不意味著不讓孩子接觸數概念。鑒於嬰幼兒的腦海中還是一張白紙,往往容易接受新概念,家長和教師此時若能抓住時機及早向他們灌輸簡單的數概念,則能對孩子的數學智能發育起促進作用。此外,如果灌輸得法,孩子從小就具備對數學特感興趣且思維敏捷、反應靈活的數學頭腦,無疑將有助於孩子成才。
用實物代替抽象的數字
在最初的階段,培養孩子時不要指望一口吃成個胖子,也不要丟給寶寶一些幹巴巴的數字,這對他們毫無意義。實物才是寶寶能夠理解的唯一事物,隻有在一遍遍的重複與教育之後,他才可能真正理解數字的涵義,原來“1”代表的並不一定是一隻蘋果,而可以是一塊糖、一個小朋友、一座房子等等所有的單個物體之後,他就能觸類旁通,真正明白數字的含義。
學數數非常關鍵
在寶寶理解數概念後,家長就可以教孩子學數數了。數數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爬樓梯、上台階、分水果、數紐扣,用遊戲的方式在生活中任何時間段裏穿插,比單純地坐下來練習數數要愉快得多。
家長如果有空,可以兩個人一起陪寶寶數,比如爸爸數1,媽媽就數2,寶寶接一個3,這樣循環地數,難度雖然大,但效果卻會好很多。寶寶學數數的難點在“進十”,很多孩子能順利地從1數到9,卻很難從9數到10,所以家長在陪孩子學數數的時候應當注意把這些進位的難點留給孩子,一次次深化孩子的印象,最終達到記憶目的。
利用生活中的教具
市麵上有很多訓練孩子數概念的教具,其實,那些昂貴的數學教具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替代品,因為孩子對它們熟悉,往往更有效果。比如,吃水果的時候,媽媽可以拿一些水果讓寶寶比較是橘子多還是香蕉多呢?孩子搭積木的時候,家長可以鼓勵他搭樂高這種等量、等大的小塊積木,不同的塊數拚接在一起,長短就不一樣了,而且還是同比例的增減,這完完全全就是數棒的模型。總之,生活中無處不存在各種各樣的教具,家長應該樹立一個用直觀的教法來灌輸抽象的數學知識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