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母子情深
在許多場合,楊振寧都情不自禁地提起自己的母親。
1987年11月,他在接受“新加坡新聞”記者的采訪時,深情地說:“我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在10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就到美國教學,前後共5年。所以,在我出生到6歲這段時間,就隻有母親和我兩人相依為命,關係非常密切。
“母親沒有受過新式教育,舊式教育也受得很少。她的中文閱讀能力是自學而來的。我頭6年對中文字的認識也是母親教的。她雖然沒有真正受過教育,但她的意誌非常堅強。
“30多年來,母親一直保持她一貫刻苦勤儉的作風,為一家大小操勞。她是到了80多歲以後,因為精力比較不夠才休息下來,真是八十年如一日。
“我本人的個性和作風,受到父母的影響都很大,也許可以說,明顯的影響(如學術知識)是來自父親,而不明顯的影響(如精神氣質)是來自母親。到現在我自己年紀大時,從我和子女的接觸中,我才深深體會到,母親對我的成長所給予的熏陶和影響。母親的勤儉樸實作風給我很大的影響。”
這些滿含深情的話語,表現了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敬重和愛戴。
1984年,母親已經88歲了。許多年以來,振寧都想把母親接來美國,接到自己的身邊,讓母親來看看美國,看看兒子離開家後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未能如願。這次,他借回國的機會,把母親接來了。母親來到兒子的家,全家人都為老人家的到來欣喜萬分。致禮忙著為婆婆做最好的飯菜,光諾、光宇和又禮圍在奶奶的身邊,聽她講中國古老的故事,講父親小時候那些有趣的事情。這是一個難得的星期天,天氣晴朗,微風徐徐。振寧親自開車,陪母親來到布魯克海文實驗室。這裏對振寧來說,是個終生難忘的地方,他在這裏度過了一生中最不平凡的歲月,他的兩篇轟動世界物理學界的論文就是在這裏寫成的。布魯克海文仍然是那樣寧靜,那樣美麗。綠絨般的草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濃密的樹林裏時而傳出一陣陣小鳥的鳴唱,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在路上跳躍出沒。振寧陪著母親來到了他原先的辦公室。振寧告訴母親,1954年,就是在這裏,他和米耳斯創立了楊—米耳斯規範場。當時,這篇論文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越來越顯示出耀眼的光輝。
楊振寧又告訴母親,也是在這間辦公室裏,他和李政道多次交談、討論,在1956年寫出了《弱作用中的宇稱守恒問題》這篇令世界物理學界震撼的論文。這個地方對他的一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振寧慢聲細語地娓娓道來,母親認真地聽著,她雖然不太懂兒子所說的“規範場”、“宇稱守恒”等,但她知道,這些對兒子一定很重要,因此她頻頻點頭。從這間辦公室裏出來,振寧攙扶著母親,站在窗前的一棵大樹下拍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母親站在兒子的身旁,臉上流露出的全是喜悅和滿足。母子倆又穿過樹林,來到了布魯克海文的國際村。這裏是專為從世界各地來此進行學術訪問和工作的科學家建造的。50年代,楊振寧一家就居住在這裏。現在雖然房屋舊了,門窗也有了改動,但周圍的環境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