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3 / 3)

李政道還向嚴濟慈副院長及國家領導人建議,將這一做法推廣到其他學科。為了勉勵中國留學生,他題寫了八個大字:“自尊向上,不進則退。”

李政道給中國留學生所題的留言,被學生複印後人手一份,作為座右銘。

1984年,李政道回國訪問,受到鄧小平的親切會見。

李政道就中國留學生繼續提高水平問題,向鄧小平提議在中國應設立博士後科技流動站。鄧小平笑著問李政道:“博士這個名稱恐怕在漢朝就有了,博士的知識顯然已經很博了,為什麼還要設博士後呢?”

李政道回答說:在大學學習的時候,大學生是老師給他出已經有解的題目,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解題,如果這個題解是和老師已知的正確的題解相吻合,這個學生就算大學畢業,可以得到學士學位。在讀研究生時,老師交給的題目是老師也不知解的題目,這就要求研究生要按照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析老師交給的題目,而學生的解析是否正確要由老師及同行來共同討論分析,如果老師及同行認為這個解析是合理的,這個學生就算畢業,可以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可是真正做學問和研究、真正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是要自己給自己出題目,並進行獨立研究;而這個培養獨立工作的階段,就是博士後的過程。因此博士後的設置是非常必要的。

李政道還進一步向鄧小平解釋道:從研究院學成後的博士後,已經成為獨立的研究人員,這樣就可以使優秀的博士生成為傑出的年輕學者;中國要建設現代化,必須要有一支能獨立研究的精銳隊伍,人數不一定要多,但必須要精;隻有這樣,才能適應世界的科技競爭,也隻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鄧小平聽了李政道的解釋,大為讚賞,並指示有關部門著手這項工作。為了表示對祖國建設的巨大責任,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拿出畢生積蓄30萬美元在北京大學設立了“李政道、秦惠獎學金”,以獎勵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李政道是特邀人員之一。

李政道是優秀的炎黃子孫,他為祖國的建設和繁榮昌盛貢獻了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