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國際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發來了通知:由於李政道和楊振寧一起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從而使基本粒子研究獲得重大發現,因而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並請屆時參加授獎儀式。接到這一通知,李政道和楊振寧非常高興,兩人共同舉杯祝賀,又一次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諾貝爾獎在人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每個科學家都把能獲得這一獎勵當做是極其崇高的榮譽。更使李政道和楊振寧高興的是,這次獲獎的時間,距他們發表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的問題》論文,隻一年多一點,而吳健雄教授的實驗證明,也隻是本年年初的事情。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受到國際物理學界的公認,並獲得諾貝爾獎,這在諾貝爾獎的曆史上是罕見的。諾貝爾,瑞典著名的化學家和發明家,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一個剛剛破產的諾貝爾家族,他生下來就瘦小多病。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個麵色蒼白、病魔纏身的孩子,後來竟成了擁有355項發明專利的大發明家,並成為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金創始人。對諾貝爾的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人是他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他是一個對發明興趣極為濃厚的人。諾貝爾出生的時候,父親剛剛破產。他離開家庭到芬蘭、俄國時,諾貝爾才隻是一個4歲的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由於身體多病而無法上學,他經常在家裏學習、讀書、寫作業、畫畫。諾貝爾學習是很努力、刻苦的,因而取得了好成績。1842年,諾貝爾和家人乘船遠行,離開故土,到了彼得堡,從而也結束了他的童年生活。到彼得堡後,生活和學習條件大為改觀,諾貝爾希望成為詩人和小說家。這時父親的發明事業和工廠裏隆隆的機器聲對他很有吸引力。為了使諾貝爾盡快地走上科學發明的道路,父親讓他到國外學習新的科學與技術。就這樣,17歲的諾貝爾一個人周遊了世界。他先到了德國,後又到了丹麥和意大利,不久他又到了法國巴黎和英國倫敦,他最希望去的是美國紐約,他在紐約停留了兩年。他終於學成回家,和父親兄長一起辦起了工廠,從此他對炸藥極感興趣。工廠破產了,他對炸藥的興趣和研究沒有停止。經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硝化甘油炸藥終於研製成功。後來,弟弟在實驗室發生的爆炸中喪命,諾貝爾還堅持實驗,達納炸藥研製成功,取得專利。
從此,諾貝爾工廠走向世界。諾貝爾達到了他事業的高峰期,發明一個接著一個,專利一個又一個地得到批準。他積累了巨大財富,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接納為會員。諾貝爾一生沒有結婚,他的興趣就是永不停息地工作,工作,再工作,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盡管諾貝爾發明的很多東西與戰爭有關,人們送給他“軍火商”、“炸藥大王”、“靠製造毀滅性武器而發大財的大實業家”等稱號,但諾貝爾卻極為關注世界的和平運動,並且不斷地資助和平事業。1893年,他從法國遷回祖國瑞典。1896年12月10日淩晨2時,諾貝爾結束了他那不平凡的一生,終年63歲。諾貝爾沒有把一生艱苦創業所積累的數額巨大的財富據為己有,或留給自己的親屬,而是通過設立諾貝爾獎的形式,把它無私地獻給了世界和平、科學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事業。當時,諾貝爾獎金不是平均地使用於人類各個科學文化領域的,隻是選擇了他認為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關係最為密切的五個重要領域: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
1900年6月29日公布了諾貝爾獎評選獲獎人的程序,並於1901年12月12日,頒發了第一批獎金。
2.輝煌的一頁:李政道在領獎台上
李政道和楊振寧及他們的夫人是12月8日抵達斯德哥爾摩,來參加隆重的諾貝爾獎授獎儀式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是個景色秀麗的水上城市。它位於波羅的海西岸、梅拉倫湖的入海處。它坐落在14個小島和半島上,水道縱橫,景色宜人,遠遠望去,西接一望無際的梅拉倫湖,東臨波羅的海海灣,橋梁把市區連成一片。水麵上水鳥飛翔,船隻不斷,街道上高樓聳立,綠蔭如蓋。清晨,整個城市常被薄霧籠罩,如夢如幻。霧散之後,樹枝上會留下潔白而又蓬鬆的霧花,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迷人。這真是人間仙境,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被稱為“北歐的威尼斯”。位於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藍色音樂廳,看上去既不高大,外表上也不能說特別美麗漂亮,但它在人們的心中卻是十分莊嚴高貴的,人們都把它視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每年的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都要在這裏以隆重的儀式頒發本年度的諾貝爾獎。12月的斯德哥爾摩,已是隆冬季節,但這裏卻顯出一派熱烈的節日的氣象。莊嚴的時刻終於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