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吳大猷先生的話,李政道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開始他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或者是吳先生怕自己失望,故意安慰自己的。實際上,這個消息正是他盼望的,但這個消息真的傳來了,他還以為是自己的耳朵有問題。過了好大一陣子,李政道才清醒過來。他不好意思地看著吳先生,抱歉地說:“吳先生,我太高興了,所以……”吳先生看到李政道這麼實在,心裏真高興。他看著這位年輕人,更堅定了自己的看法——李政道是可造之材。隻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李政道一定能成為國家所需要的棟梁之才的。有人說:一個企業主如果選擇錯了重要的主管管理下屬,他的事業可能毀於一旦;一個聰明的人如果投錯了老板,那他也一輩子無出頭之日。當然,李政道和吳大猷先生之間的師生關係絕對不能這樣比附,但自從李政道遇上吳大猷,李政道的生活和未來確實改變了。

李政道遇上了吳大猷先生,李政道的聰明才智、巨大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吳大猷接受了李政道,吳大猷先生心裏也感到自豪和驕傲。

李政道開始了在西南聯大的學習生活。

李政道是幸運的,他遇上了在他人生關鍵時候能給予他無私幫助的人。在這段難忘的歲月裏,李政道耳濡目染吳先生的教誨,受益良多。

從此李政道師從吳大猷,並且通過吳大猷先生結識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和老師。吳大猷先生對李政道要求也很嚴格,常給李政道吃“小灶”,經常給李政道布置一些困難的課題實驗。

李政道在吳先生的引導下,學習比以前更努力,進步也比以前更快了。

為能學到更多東西,李政道不離吳先生左右。師生兩人常為了一個新想法、新的解題步驟,在一起切磋爭執到半夜。吳大猷先生對李政道的進步感到欣慰,同時也盡量創造條件,使李政道接觸更多的人。由於吳大猷先生在物理方麵的研究貢獻和和善為人,他的周圍聚集了很多學者、專家、教授、優秀的學生。吳先生總是把李政道介紹給大家,這就使李政道進步更快,尤其是結識了許多學有專長、對事業有重大貢獻的人物。在李政道結識的人物當中,就有一名他後來的合作者——楊振寧博士。根據吳大猷先生的回憶,常常有10多個學生在他家裏聚會,這種聚會被學界同仁稱為“群英會”。吳大猷先生非常高興,經常給他們介紹新參加的“會員”。一次聚會時,在吳大猷先生的介紹下,李政道和楊振寧相識了。

由於他們都是吳先生的學生,又都和吳先生關係密切,所以從第一次見麵後,通過幾個月的交往,李政道和楊振寧就建立了較深的友誼。在西南聯大,李政道和楊振寧相處的時間雖然不算長,但這短暫的相處卻為日後兩位當代傑出物理學家的攜手合作埋下了伏筆,奠定了基礎。

4.慧眼識英才,李政道赴美留學

在西南聯大學習期間,李政道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學習成績優異,從而博得聯大師生的好評。在吳大猷先生的極力推薦下,李政道得到了國家資助的助學金,取得了到美國留學深造的機會,從此他開始了新的生活。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轉入全麵反攻。2月4日至1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克裏米亞的雅爾塔舉行了重要的會議,即“雅爾塔國際反法西斯會議”。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德國柏林郊外的波茨坦舉行了會晤,會議重申在歐戰結束後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為了迅速打敗日本帝國主義,8月6日和9日,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同時,在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9日淩晨,蘇聯三個方麵軍和太平洋艦隊、紅旗阿穆爾河艦隊,總兵力達150萬人,在總長400公裏的戰線上,越過中蘇邊境,同時對日本關東軍發動猛烈進攻。蘇聯還出動了480架飛機,分別轟炸了沈陽、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朝陽等日軍軍事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麵對不可逆轉的形勢,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天皇向日本全國廣播了《停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上舉行。至此,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終於勝利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終於投降了。

8年的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和平民傷亡共計2180餘萬人,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高達1000多億美元。當然,中國的教育事業也遭到了極大破壞,許多學校被毀,很多知識分子被殺被監禁;日本還實行奴化教育,大肆破壞中國書籍,歪曲中國傳統文化;不少知識分子,由於生活無著,工作條件惡劣,不得不停止研究工作而到處流浪。國家百廢待興,教育更需要恢複和發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恢複和發展是政府的首要工作,不少有識之士明確提出“教育乃興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