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時,李政道正在西南聯大讀大學二年級課程。艱難的8年抗戰終於勝利了,全國人民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
李政道自己也不例外,他感到非常快樂和興奮。抗日戰爭剛剛勝利,當西南聯大的廣大師生還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時,校方接到國家教育部緊急通知,國民黨的總參謀長陳誠將軍要會見吳大猷、華羅庚、曾昭掄三位知名教授,說有重要事情要請三位當麵相商,並希望他們三人能夠迅速前往重慶。南京失陷後,國民黨政府首都西遷重慶,所以重慶是中國人民8年抗戰的首都,重慶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剛剛結束戰爭摧殘的首都重慶山城,到處都顯示著戰亂的痕跡。三位各有特長的名教授被邀請到重慶山城,就是為了商談建立國防科研機構的問題,同時,國民黨政府還決定利用“庚子賠款”的錢,先派一批有特長的優秀青年赴美國留學深造。而這些分給西南聯大的留學生人選也想請這三位教授推薦。什麼是“庚子賠款”呢?事情是這樣的: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從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最有名的是義和團運動。但義和團運動在德、日等八國聯軍和清政府聯合鎮壓下失敗了。
昏庸無能的清政府竟然與侵略者訂立了喪權辱國、臭名昭著的《辛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清政府把大約9億多兩白銀雙手恭敬地奉獻給侵略者以“賠償”侵略者侵略中國的“損失”。
1900年是中國紀年法的庚子年,所以這年戰爭的賠款就稱“庚子賠款”。後來由於時勢所迫,1908年,美國首先退還一部分賠款,並作為設立清華大學選派留學美國學生之用,從而開了“庚子賠款”退款辦學的先例。
從此後,這筆款項就作為選拔留學生赴美留學的費用。而選派留學生的方法基本上是采用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的辦法。根據這個慣例,陳誠要求三位教授推薦留學美國的學生。接到校方通知,三位教授沒有時間準備,立刻一起前往山城重慶。三位教授都是國內外知名的人物,但他們的生活仍然十分清苦,他們三人都沒有一件像樣的禮服,因而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準備的。吳大猷先生上身穿著一件破舊的西裝,腳上穿的是一雙類似美國士兵才穿的皮鞋,華羅庚和曾昭掄與吳大猷先生一樣,也是衣著樸素簡單。三位教授是乘飛機抵達重慶的,他們一走下飛機,就被接送到海陸空軍招待所。由於三位教授衣著普通,甚至顯得破舊寒酸,又沒有什麼特殊身份標誌,所以門衛和招待所服務員根本看不起他們。不僅如此,服務員還有意刁難三位教授,沒有一點熱情的服務,甚至連房間也不打掃。沒有辦法,三位教授隻好自己收拾房間,打掃衛生,並且親自到水房打水,到餐廳拿飯。第三天上午,正當三位教授打水拿飯往自己所住房間走時,一輛高級轎車開到了招待所門口,總參謀長陳誠親自來拜訪這三位被服務員視為“土包子”的教授了。
當門衛和服務員看見後,他們一個個都怔住了,表現出非常吃驚的樣子:“這三個人是什麼人呢?”
“教授?教授有多高級別,還要總參謀長親自來看望?”
“不會吧,他們怎麼能是教授呢?”
陳誠把三位教授請到官邸後,首先商談了建立國防科研機構的具體事宜,隨後就請三位教授推薦5名在數學、物理、化學方麵優秀的青年學生出國學習深造,其中物理方麵有兩個名額。吳大猷先生手下有不少得意門生,被人譽為“群英會”。吳先生總是謙虛地對學生說:“除了我比你們多知先知一點以外,你們的能力是比我高的。”
但現在在重慶,吳先生仔細一算,“群英會”裏的成員,有些已經出國,有些已經到別的地方和不同的部門工作。經過一番深思細想,他推薦了正在西南聯大任助教的朱光亞和正在讀二年級的李政道。華羅庚推薦了孫本旺,曾昭掄推薦了唐敖慶。實踐證明,被推薦的4人都是人才,都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人才,後來都為中華民族做出了重大貢獻。因而,這三位教授都可稱為是很有眼力的當代“伯樂”。吳大猷先生當時推薦李政道留學美國攻讀物理學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李政道當時還是一位讀二年級的學生,按常規,李政道是沒有資格入選的。吳大猷先生回到聯大,向學校報告說已推薦了李政道這一情況後,立刻引來了不少教師的反對,校方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吳大猷先生不改初衷,頂住壓力,向校方多次陳述理由,他堅信李政道是可造之材。在吳大猷先生的極力堅持下,校方終於同意李政道留學美國攻讀物理學。就這樣,李政道還未讀完大學就告別祖國,告別了老師和親人,踏上了留美的旅途,開始了他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