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皇後和沈鶯一再勸說,我又開始到各宮履行自己“丈夫”的職責。
不過我的確是該善待元妃的,兩個孩子,她帶的很好,一個個乖巧可愛。不過,如果我可以知道以後的事情,我一定會加倍地體貼、善待她。
曆史已經因我發生了改變,有許多事情,已經不是我可以預知的了。
還有高妃,我在雁門被困,正值她身懷六甲,卻要為我擔心,以致動了胎氣,還好宮中禦醫高明,總算沒有大礙。
不過,一個月裏的將近一半的晚上,我卻是都要在禦書房度過的。因為不能到禦書房當值,沈鶯每次都會做了精美可口的飯食,讓翠荷或者杏兒送來。
十一月十七,竇建德在竟陵郡(今湖北鍾祥)討平朱粲,朱粲走投無路,率了數百殘部投降,消息報到東都,我恨他歹毒,下令押解到深受其害的房陵郡(今湖北房縣)斬首,當地百姓“競搶其肉生啖之”。吃人者,終被人吃。所部全部流放建安郡(今福建)。原任江漢道鎮守使“處置不當”,被降了一級,調到西都做了個閑散的朝請大夫,而原清河郡丞楊善會,此次作為竇建德的副手,平賊有功,接任鎮守使。其他杜伏威、單雄信等,皆官升一級。竇建德進封“夏郡公”,仍回南京原任。
兵法雲,上兵伐謀。
和突厥最後必定是決勝於疆場,然而僅僅疆場,遠遠不夠。
針對東突厥的一係列“陰謀”,就在大業十一年的冬天一步步展開。
首先的工作對象,當然是處羅可汗阿史那叱吉。他雖然在秋天無疑是得了好處,卻也已經得罪了老哥,與大隋,已經是“榮辱與共”。
十一月十九,加封阿史那叱吉“左突厥衛大將軍”,每年的賞賜,增加一倍。
第二個自然是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阿史那咄吉的另外一個兄弟。他在雁門城下的“班師”,已經令阿史那咄吉不滿,吞並兩個部落,更使阿史那咄吉氣憤。兩兄弟雖然還沒有公開翻臉,小的摩擦卻已經開始。
阿史那咄苾婉拒了“右突厥衛大將軍”的封號---他現在還不想和阿史那咄吉徹底鬧翻,不過他也明白,大隋是他對抗哥哥的唯一可以倚仗的後盾,更何況,他何嚐沒有“進步”的想法。所以,私下裏,他表示了和大隋“合作”的“誠意”。
接下來的這些,單個看起來,沒有兩個可汗分量重,可是實際上,卻更加重要。
直到公元六世紀,突厥還隻是鮮卑的分支柔然屬下的一個專職打鐵的小部族,公元五四六年,吞並鐵勒部五萬餘戶,才開始成為一個大部族。六年後,突厥打敗了自己的老東家柔然,開始稱霸草原,至今不過六十餘年。突厥興盛僅僅三十年後的公元五八二年,突厥就分裂為東西兩部。
所以,真正的“突厥人”,隻是非常少的一部分。
突厥最主要的人口組成,是鐵勒---事實上,突厥很可能也是鐵勒的一個小分支。當時的鐵勒,分為十五個部族,分屬東西突厥,一方麵,鐵勒是突厥的臣屬,另一方麵,不甘突厥欺壓,經常武力反抗---並且搶掠本就是漠北遊牧民族的本能,鐵勒也不例外,他們搶掠的對象,常常正是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