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2 / 2)

????我親筆寫了一封信,信中重申了他和大隋的友誼,然後十分委婉卻明確地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此戰阿史那咄吉如果勝了,阿史那咄苾的頡利可汗的位子,多半也要保不住了。

????九月初六,阿史那咄苾借口北方部族襲擊自己的地盤(他控製的地方,在東突厥的西北部),將自己的五萬人馬撤走。

????九月十五的清晨,我被歡呼聲吵醒,派身邊的近侍去打聽,不多時,許安跌跌撞撞地跑回來:“皇上,突厥人撤兵了。”

????我走上城樓,隻看見遠方突厥軍的煙塵。

????宇文成都自告奮勇,領兩千騎兵追擊,一直追到馬邑,俘獲掉隊的突厥老弱病殘兩千餘人。

????就在九月十五,阿史那咄吉收到了可賀敦義成公主的來信。信中提到了西線隋軍出五原,深入突厥五百裏,東線隋、契丹、奚、霫和南突厥聯軍更是深入突厥七百裏,因為突厥主力都在雁門,使得隋軍如入無人之境。義成公主信中還說,北方的鐵勒人趁機“圖謀不軌”,這其實是為了解雁門之圍編的假話,不過正好和阿史那咄苾的撤軍理由相互印證。

????自己的老窩告急,這邊的突襲已經成為曠日持久的對峙---並且由於隋軍逐漸趕來,實力的天平已經發生了傾斜。撤軍,便成了突厥人最好的選擇。

????突厥撤軍以後,各路勤王軍的統帥很快就進了雁門見駕。

????東西兩路隋軍也先後撤回了國境之內---突厥主力既已返回,再滯留突厥既無必要也很危險。真正獲益的卻是處羅可汗阿史那叱吉和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

????阿史那叱吉在隋軍撤回的同時也撤回自己的地盤,擄回大批人口、牲畜,增加了自己的實力。阿史那咄苾則趁機以“反擊侵襲”為由,吞並了兩個小部落,突厥是由許多部族、部落組成,這些小部落雖然並不直接從屬大可汗,卻是要向阿史那咄吉進貢以示效忠的,阿史那咄苾此舉,無疑是從大可汗那裏搶劫。

????九月十八,我抵達太原。

????在太原,我“親切”接見了唐國公李淵,不管怎麼說,李淵在危局中“挺身而出”,守備太原,還盡力向雁門提供了兩千援軍,算起來也是有功之臣了。

????但我知道,李淵此時,是已經有了反意的。因為據史書記載,李淵這些年在太原“結納豪傑,眾多款附”,楊廣征高句麗時,李淵與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士及(算起來還是楊廣的大女婿)密會,至於密會的內容,還是李淵當皇帝以後自己說漏了嘴,他當時很器重宇文士及,而宇文士及既不是最早起兵的“元勳”,歸附後又並無大功,這使得其他人不解(包括不滿),或許為了緩和大家的情緒,李淵說:“此子與謀大事,還在諸位之前。”何謂大事,可想而知。

萬卷書屋www.wjsw.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萬卷書屋原創文學!

試試:不花錢賺萬卷幣,免費看vip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