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大軍到達了雁門郡(今山西代縣),雁門太守已經調集了全郡守軍,加上緊急動員的鷹揚府,不過兩千餘人,連我的護駕兵力,剛過七千。我又派韋雲起、楊暕領禦林衛千餘人去守保崞縣(今山西原平北)。崞縣在雁門之南,是連接太原和雁門的一處要地,故而派兵防守。子女之中,唯有楊暕成年,我此時也隻能委其以重任了。另外一層,如果我此次不能幸免,就隻能寄望於楊暕可不可以為隋朝留條血脈了---楊暕雖然不成器,但此時,一個成年的君主總好過一個小孩子。
八月十三,突厥追至雁門,雁門郡四十一座城池,除了雁門和崞縣,全部失守。
雁門城中,現在有兵民上十萬,許多鄰近的百姓,也已經逃入城中。我派人設法組織城中青壯年男性,用木棍、鐵器趕製“武器”,協助防守,如此一來,守城者勉強達到了三萬多人。
隻是城中糧食,卻隻夠支持二十天。
我依稀記得《資治通鑒》中記載楊廣被困雁門,城中有兵民十五萬---因為楊廣每次出巡,帶的兵馬絕不止我的區區五千,糧食夠二十天,我如今不過十萬多,按說應該夠將近一個月所用,何以仍然隻有二十天?一問才知道,還是因為我的原因---大家應該還記得,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我曾經下令把官倉中三年以上存糧全部出售。
我隻好下令對糧食嚴加控製,實行限量供給,為了顯示公平,連後宮、百官和我這個皇帝也在限量之列。我記得,雁門之圍前後三十多天,我必須保證糧食吃不少於三十五天。
八月十四,突厥攻城,我為了“鼓舞”士氣,親自登上北門城樓。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突厥兵,我再無了半分豪情壯誌。
四十萬,聽著隻是一個數字,看在眼裏,才知道是何等的龐大。
我此刻,隻能發抖,發抖,冷汗直流。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麵對戰爭,和影視中縮減,完全不是一樣的感覺。而這第一次,就如此規模宏大,又如此力量懸殊---很不幸,我處在力量薄弱的一方。
一支箭直奔我的麵門而來,如果不是身邊的宇文成都一把把我扯開,我恐怕再也不用感到害怕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被沈光、宇文成都他們攙扶下---也可能是抬下城牆的,一直到回到雁門郡的太守衙門---而今的“行在”,我的靈魂才終於又回到我的身上。
與靈魂一起附體的,是恐懼,我於是又開始不停地發抖。小楊杲抱著我的腿哭著。
許多老人和婦女也登上了城,他們為的並不是我,誰都知道,突厥人如果攻破了城池,會是怎樣的結局。經過守城軍民的死戰,突厥人的進攻終於被打退了。
當然,所謂的打退,不過是沒有攻上城牆,突厥人在雁門四周紮下大營,綿延百裏。
突厥人把主力都放在了雁門,留萬餘人盤踞在被攻占的各處城池,隻有不到兩萬人攻崞縣,韋雲起和楊暕調動了整個崞縣的力量,使得守軍達到五千,倒也支持得住。我雖然不放心楊暕,但還是放心韋雲起的。
當然,在十四日這一天,我完全顧不上去想崞縣。萬卷書屋www.wjsw.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萬卷書屋原創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