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節 其他性能的檢測方法(1 / 3)

一、彈性的檢測方法

1.適用範圍

適用於鞋底材料彈性及發泡泡棉耐衝擊能力的測試。

2.使用儀器

水平式彈性試驗機

3.檢測取樣

取圓柱形直徑為29~35mm、厚度(12.5±0.5)mm試片。如由製品上切取,而其厚度未達所規定厚度時,可以3片重疊。

4.檢測步驟

(1)確認機台是否水平,擺外向錘是否固定在釋放杆內。

(2)按測試材料不同更換衝擊頭。

(3)將測樣夾緊於試驗裝置機台上。

(4)使用擺錘以水平位置往試驗樣品於同一位置反複衝擊3次(調節儀器的機械性能)每一次確保擺錘於反彈時即被截停。

(5)按上述進行4~6次衝擊試驗樣並讀取裝置上彈性的讀數。

(6)此反彈高度值即為反彈性(%)。必要時,可用滑石粉撒在試樣上來消除表麵黏性。

5.結果判定

檢測試驗結果係3個試片反彈性(%)的平均值,此指第4~6次的數據。

二、硬度的檢測方法

1.適用範圍

適用於鞋底材料硬度的測試方法。

2.使用儀器

橡膠硬度計706N型(測量不發泡材料)和微孔材料硬度計701N型(測量發泡材料)。

3.檢測取樣

微孔材料底是否去掉表麵致密層(即冷硬層)按產品標準要求執行。測試部位要平整,無缺膠、氣泡、機械損傷及雜質。若無平整處,則需打磨平整。試樣在(23±2)℃的溫度條件下放置1h以上。每組試樣為一雙成鞋或成型底。

4.檢測步驟

(1)試驗前檢查試樣,如表麵有雜物要用紗布蘸酒精擦淨。

(2)每點隻準測量一次硬度,測量點與邊緣距離不小於10mm,測量點間距離不小於10mm。

(3)每組試樣兩隻鞋(底)分別測試,一般檢驗每隻測3點,仲裁檢驗每隻測5點,取算術平均值,再以兩隻鞋(底)的平均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試樣的測試結果,取整數位(兩隻鞋的測試值與平均值的允許偏差為≤5%,如超差舍掉超差的數值補測)。

5.結果判定

以硬度計指針所表示的表值為測試值,單位為“度”。

三、質量的檢測方法

1.適用範圍

適用於鞋麵材料質量的測試方法。

2.使用儀器

3.檢測取樣

取10cm×10cm試片3片,將試樣放置於標準狀態的檢測試驗室或裝置內,保持溫度(20±2)℃,相對濕度(65±2)%,使試片達到水分平衡的狀態。

4.檢測步驟

(1)按調整後的試片分別測其在標準狀態下的質量。

(2)以電子天平稱量(小數點後取三位數)求出每平方米的質量(g/m2)。

(3)用其平均值表示(小數點後一位)。

5.結果判定

結果表示為g/m2。

四、厚度的檢測方法

1.適用範圍

適用於鞋麵材料(合成革、天然革)厚度的測試方法。

2.使用儀器

3.檢測取樣

每組試樣為一雙成品鞋或成型底。成品鞋要裝楦,成型底要墊楦。測試部位處鞋楦與成品鞋(成型底)間不得空隙。裁取革臀部、肩部、腹部的位置裁取試樣。試驗前檢查試樣,如表麵有雜物須用紗布蘸酒精擦淨。

4.檢測步驟

手持硬度計勻速垂直地壓在試樣表麵平整處(若產品標準有規定試驗部位的,則在規定部位平整處),壓緊試樣後立即讀表值。每點隻準測量一次硬度,測量點與邊緣距離不小於10mm,測量點間距不小於10mm。

(1)測定器具有1/100mm刻度。

(2)測定器的加壓荷重為(393±10)g(500g/cm2)。

(3)加壓麵的直徑(10±0.1)mm,圓形。

(4)加壓後5s再讀取厚度,並取4個的厚度平均值。

5.結果判定

以mm表示,精確至0.01mm。

五、長度的檢測方法

1.適用範圍

適用於鞋底材料長度的測試方法。

2.使用儀器

遊標卡尺。

3.檢測取樣

按卡尺量測實物體。

4.檢測步驟

(1)遊標卡尺(精密度0.02mm)。

(2)內卡——測量實物體外表。

(3)外卡——測量實物體內空的空寬。

(4)深度——測量各式孔、洞深度。

5.結果判定

以mm表示。

六、密度的檢測方法

1.適用範圍

適用於鞋底材料密度的測試。

2.使用儀器

電子天平。

3.檢測取樣

試片的質量不得少於2.5g,表麵須平滑,無裂縫及灰塵。

4.檢測步驟

(1)以適當長度懸掛試片於天平吊勾上,使試片底部離支架約25cm,此線須無吸水性及不溶於水,在量取試片質量時須扣除線的質量。

(2)在空氣中稱取試片的質量,精確至毫克,再將試片浸於支架上的燒杯中。

(3)杯中盛標準試驗室溫度的清潔的已沸騰後冷卻的蒸餾水,除去附著於試片的氣泡。

(4)再稱取試片的質量,觀察天平指標數秒鍾以確定無對流水的情形發生。

5.結果判定

密度以(g/cm3為單位),精準度至小數點第二位。

七、防滑性能的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