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成品鞋、成品靴的外觀質量檢驗,要在光線充足的常溫環境中進行。檢驗量具和器具為大理石磨板;鞋用帶尺的分度為1.0mm;遊標卡尺的分度為0.05mm;鋼直尺的分度為1.0mm;高度遊標卡尺的分度為0.05mm;寬座角尺為90°3級。感官目測項目發生疑義時可使用量具檢驗。
一、檢驗項目與方法
1.整體外觀
目測成鞋是否端正,對稱,平整,平伏,色澤一致,清潔,標誌齊全清晰及鞋幫、鞋裏、鞋底、鞋跟等各部位有無缺陷等。需要量尺寸的點狀缺陷以遊標卡尺測量,線狀缺陷以鞋用帶尺測量。
2.前幫長度
以鞋用帶尺貼緊前幫麵,測量前幫子口端點至前幫麵沿口邊沿中點或特定部位點(如前幫與鞋舌接縫處等)的長度。同理可測外包頭長度。
3.後幫高度
以後幫中縫為準,測量後幫子口中點至後幫上口端點的高度,以鞋用布帶尺貼後幫測量。
4.鞋口門
用多用定位器測量。把成鞋置於多用定位器底板上,鞋前頭底牆中心線對準前定位杆,將後定位滑板移至適當位置,使後定位頂針對準鞋後跟底牆中心線或後縫,調整透明刻度板的高度和仰角,測同雙鞋的口門,平口門以口門橫線為準,其他口門以口門裏懷為準。
5.後縫歪斜
(1)後縫歪斜檢驗將鞋正放在大理石磨板上,用寬座角尺垂直邊對準後幫子口中點,以鋼直尺測量鞋幫後縫至角尺垂直邊的最大距離。
(2)鞋後縫的檢驗以鞋底後中線為準,檢驗鞋幫中縫的垂直線,用鋼板尺測量。
6.縫線與針碼
(1)目測縫線針碼是否均勻,線道是否整齊。是否有跳線、斷線、翻線、開線、並線重針及縫線越軌等。
(2)針碼的檢驗針碼的計算方法是以兩個針孔中間的線條直距為一針的連續測量,取其直線長,用卡規測量。
7.外包(後)跟、主跟(內後跟)
(1)外包跟、主跟檢驗目測外包(後)跟是否端正、平伏,同雙兩隻鞋的外包(後)跟是否對稱。以拇指和食指在外包(後)跟兩側按壓,觀察其變形及複原情況。
(2)鞋跟高的檢驗將鞋平放在平台上(或平麵物上),用鋼板尺測量後跟上端邊沿至下邊沿的垂直高度。
(3)明主跟長度的檢驗以鞋子口幫明主跟一端貼子口幫外圍量至另一端,取其總長,用鞋用帶尺測量。
8.包頭
目測外包頭是否端正、平伏,同雙兩隻鞋的外包頭是否對稱。以拇指按壓包頭,觀察其變形及複原情況。
9.外底長度
以鞋用帶尺(拉緊)測量外底麵前端點至外底麵(跟麵)後端點之間的長度。
10.外底寬度
將外底內側底牆接觸大理石磨板垂直側立,以鋼直尺垂直測量其外側底牆距平板的最大寬度即為外底寬度。
11.外(鞋)底厚度
(1)外底厚度檢驗一般以鋼直尺測量底牆相關部位厚度。必要時沿外底軸線將鞋底切開,以鋼直尺在切開處測量外底相關部位厚度。底牆異型或圓弧狀等,用直尺無法測量時可用遊標卡尺測量。
(2)鞋底厚度的檢驗測量鞋底厚度一般是測量底牆厚度,必要時從蹠趾中心部位剖開,用鋼板尺測量掌心厚度。
12.內底長度
剪掉鞋幫,以鞋用帶尺貼緊鞋內底,測量內底前後兩端點之間的距離。廠內抽檢時,可抽取被檢產品同品種同型號內底進行測量。
13.前蹺
將鞋正放在大理石磨板上,用高度遊標卡尺測量外底麵前端點至大理石磨板的垂直距離。
14.鞋跟裝配牢度
一隻手持鞋,另一隻手持跟,向各方向搖動鞋跟,手感和目測鞋跟是否鬆動。
15.幫底結合牢度
一隻手持鞋,另一隻手拇指沿幫子口按壓鞋幫,觀察有無開膠或脫線等。
16.裝飾件裝配牢度
一隻手持鞋,另一隻手輕拉裝飾件,觀察是否牢固。
17.鞋號
以鞋內底為基礎,把保留幫高2mm的鞋底平放後,以鞋用帶尺貼緊鞋內底墊測量前後中心線與幫底連接外內緣兩交點的距離。
18.鞋幫織疵與色差
(1)鞋幫織疵的檢驗織疵長度用鋼板尺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