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1 / 2)

允康九年的第一次大朝會,廟堂掀起軒然大波,不僅來京陛見的諸侯、外臣深感驚詫,三省六部的閣僚重臣都瞠目結舌,深感朝局之波譎雲詭,除了少數不參與黨爭的大臣有撥雲見日的欣然,更多人則是滿心憂鬱,擔心皇儲之爭驟然間變成短兵相接。

這天,滿臉倦容的皇帝在皇極殿接受百官朝賀。

在皇帝身邊侍候的是大貂寺宋泰來。宋大貂寺不僅是大內第一高手,也是天子近侍,甚得允康皇帝信任。

山呼萬歲,接受一批批的文武官員朝拜之後,皇帝讓宋大貂寺宣讀上諭。

宋大貂寺是禦前掌印太監,位置尚在敬事房總管張貂寺之上,站在皇帝身邊連讀三份詔書。

份份驚心動魄。

第一份詔書就是追封榮皇貴妃為皇後。宋大貂寺玄功深厚,徐徐讀來,不論遠近,所有人聽來都如在耳邊。

這個皇命因為是皇帝親筆製詔,除了武安侯事先知道,連首輔呂不群也不知道。等宋大貂寺讀完詔書,呂不群、李元之等人震撼不已。這些久居廟堂的老狐狸怎麼會看不明白背後的深意?榮貴妃追封為皇後,得益者隻有一人,就是前幾天在武定場一鳴驚人的九皇子燕楓!

緊接著第二個聖旨讓呂不群尤其不安,“六皇子燕昊代承緒業,早聞才幹,著加封陳王;戶部尚書王繁璋之女王佳芝賢淑敦厚,品貌佳好,今特旨指婚於七皇子燕衝為妃,一個月內完婚;益州牧呂廣才之女呂青蓮品貌端正,孝敬性成,文才斐然,今特旨指婚於九皇子燕楓為妃;通州刺史張邛之女張憶晚品貌端正,賢良淑德,尤擅武道,今特旨指婚於九皇子燕楓為側妃。待九皇子曆練歸來,即行完婚……”上諭尚未讀完,呂不群猛然想起前不久呂青蓮的提醒,後背上汗水頓時流了下來,這一來,恐怕呂黨成員都會心生踟躕,在五皇子和九皇子之間重新選擇站隊。

等宋大貂寺讀完詔書,呂不群顫巍巍地跪倒磕頭,上奏道:“皇上,臣孫女呂青蓮心性乖張,德不配為皇子妃,請皇上收回成命。”

呂不群的這個反應自然在允康皇帝預料之中,一反往常的優柔寡斷,九五之尊的皇帝斬釘截鐵道:“呂愛卿,朕意已決,此事不用再提。”

宋大貂寺很默契地宣讀第三個詔書:“……朕聽聞各皇子府廣招門客,良莠不齊,昨日慶王府竟發生門客叛逃事件,夜闖他府,欲行不軌。即日起,各皇子府必須嚴格約束門客行為,各府門客人數以五百人為限,超出者必須遣散,以五天為限,屆時如不裁撤,交宗人府申飭並看管,欽此!”

虞王燕中誠是宗人府宗正,這個大祁皇朝最注重維護皇權的臣子朗聲說道:“臣等遵旨!”

老太師宋如雙磕頭稱頌:“皇上聖明!”

武安侯顧亭北緊跟著稱頌:“皇上聖明!此乃大祁朝萬世永繼,繼往開來的英明之舉,臣等謹遵。”

皇極殿內依然形勢微妙,呂不群、李元之等人眼觀鼻,鼻觀心,內心泛起驚濤駭浪。允康皇帝這三個詔書如三座大山那樣壓在他們的心頭,何止重愈千斤?而且,如此大政事先不經過尚書省,這讓他們情以何堪?

兵部尚書陸思法遲疑片刻,跪倒磕頭:“皇上聖明!六皇子、七皇子、九皇子皆有才幹,臣等遵旨。”

老皇叔和武安侯站出來支持在所有人意料之中,但是,老太師和大將軍陸思法的態度如此鮮明,更讓一心輔助五皇子和二皇子的呂不群、李元之眼皮直跳。

三份詔書,圍繞的中心內容隻有一項,抑製慶王、雍王的實力,抬高其他皇子的地位……

太突然了!

朝會結束之後,呂黨、李黨、陸黨、各大士族、外省官員等涇渭分明地聚成數個圈子,禦道上隻聞各人身上佩玉“叮咚叮咚”的敲擊聲,無一人高談闊論。氣氛格外壓抑。

三省六部的朝廬內一時間人滿為患。

以往散朝,呂不群、李元之等閣僚都要到朝廬休息片刻,意氣風發地高談闊論一番,或者與三兩個知己淺酌,天寒地凍的,在朝廬喝上幾杯可以暖暖身體,順便處理朝政。這天,出內宮後,呂不群、李元之不約而同地坐著馬車揚長而去,丟下無數想看他們臉色行事的大臣,朝廬裏的人流便逐漸散去。

兩人心有靈犀地來到老太師府中。

老太師宋如雙知道他們要來,關照管家守在府門,等他們進府,送去東院的一個小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