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攝像用光(3 / 3)

(7)景別大小的選擇。

拍攝時景別的選擇應舍大取中或舍中求小。中景、近景有利於表現下雨的效果。此外主體和背景之間的距離要近一些,這樣拍攝的下雨的效果也可以明顯些。

雨天的夜景拍攝更富有情調,是獲取良好畫麵效果的拍攝時機。車燈前,路燈下,門口、窗口等光照處,雨水格外明亮、格外清晰,繁華鬧市區、五光十色的燈光及潮濕路麵上的倒影,加上攝像機變焦鏡頭的虛實變化,可以產生別有特色的夜景藝術效果。

下雨拍攝時應該注意攝像機鏡頭要與雨點之間拉開一定的距離,以免雨水濺到鏡頭上,因為哪怕隻有一滴很小的雨點濺在鏡頭上,也會使攝取影像模糊不清。

853霧天的拍攝

霧是由空氣上的水蒸氣形成的,它具有較高的散射反光率,可以造成強烈的大氣透視效果。霧豐富了所攝景物的層次,從而有效地表現出空間深度;霧還能改變被攝物體的明暗反差和色彩飽和度,使被攝對象的形態與表麵結構的清晰度發生變化。

1霧天的特點

(1)霧有朦朧美。霧中景物近景清晰,中景朦朧,遠景模糊,有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透視。

(2)霧有鬼斧神功之妙。霧能使景物產生殘缺,又能把這些殘缺的景物重新組合。

(3)霧景變化莫測。霧在飄逸,霧在變化。同一角度、同一景別、同一拍攝點的霧景均不相同。

(4)霧有水墨畫的意境。霧能天然留白,隨風飄動,若隱若現,使秀美絕倫的自然奇觀溶進水墨丹青之中,霧是中國水墨畫的原本。

雨後的雲霧在群山之中隨風飄動,時而停留在山腰間,時而隻露出山峰,若隱若現,呈現出霧的意境。

在山裏拍攝的霧景,取景構圖時要注意山上的霧瞬息多變的特點,山上的霧隨風時而升高,時而降低,時厚時薄,霧中的景物也會隨著霧的變化而時濃、時淡、時隱、時現,所以在山裏可以拍攝出有動感的多變的奇特的霧景。

2霧天的拍攝

(1)調整好白平衡。

霧天光線的色溫偏高,在拍攝前,一定要調整好白平衡。

(2)霧天的拍攝時機。

當日出兩小時以後,由於陽光照度的加強,霧氣呈現出乳白色,霧將散未散、陽光隱約出現的時候,遠景開始由濃變淡,近景的物體視感清晰,但離開被攝主體不遠處的景物仍然有朦朧的影子,此時是拍攝霧景的最佳時間。

(3)畫麵的構圖。

在安排構圖時,應盡量選擇有遠景、中景、近景的景物,以便使所攝的畫麵既有縱深的空間感,又有朦朧含蓄的美。近景、中景應盡量選取色調較深的景物。如果被攝主體是人物,那麼被攝人物應盡量穿暖色調的衣著來平衡冷暖色調。

(4)景別的選擇。

拍攝時,主體所占的麵積不要太大,一般以不超過畫麵麵積的1/4為好,可以用大景別表現淺色調霧景氣氛,用小景別表現暗色調的主體人物的麵部。否則此時用全景拍攝人物時,就會呈現所謂的“剪影”效果。作為前景主體人物與作為後景或背景的霧景,形成的明暗對比可以增加畫麵的縱深感。

(5)霧景用光。

霧景的用光,一般用逆光或者側逆光進行拍攝,在這種光照條件下,霧有質感,有層次感,可以顯示出光線透過濃霧層的美景。

(6)霧景拍攝時的曝光量。

霧有薄霧和濃霧之分,拍攝霧景的曝光量要比正常時增加1~2級,此時層次不會丟失,要把霧拍白。

(7)使用三腳架拍攝。

拍霧要使層次清晰,要有足夠的景深,所以光圈調得比較小。為了保證總的進光量,快門速度相對較慢,因此必須使用三腳架,以保持畫麵的穩定。

854夜景的拍攝

夜景主要是指在夜晚室外燈光或自然光下的景物。拍攝夜景的關鍵是保持夜晚的特色,同時還要考慮夜間景物的光源特點,並兼顧人物和其他被攝對象。

拍攝城市夜景,可以以街道為主,這樣,才會使照片更具有城市的特點。各種閃爍著的霓虹燈,排列整齊的街燈,道路上的車燈,以及房間窗口透出的方方的窗燈等等,五顏六色,交織成一片燈光的世界。

1夜景的光線

拍攝夜景除了正常布光外,還要利用其他一些便利的客觀條件。比如,雨天的夜晚街景,柏油路上的積水,會使路麵顯得十分光滑,像池水一樣,將街頭燈光倒映出來;即使沒有積水,地麵也是濕漉漉的,它可增加反射光,使地麵產生層次。還有積水深的地方或小河邊上,由於水的反光可使周圍的亮度增加,襯出被攝人物或景物的輪廓。

在拍攝夜景時,如果得不到足夠的光線,可使用攝像機上的增益選擇器GAIN。GAIN有H、M、L三個等級,各個等級的默認設定為18dB(H)、9dB(M)、0dB(L)。數值越大,圖像越亮。增益可以將攝像後的電信號放大,能使被攝體在照度不足的情況下,增加拍攝畫麵的亮度。此外,還要將攝像機的光圈與速度均放到手動控製,調整後使畫麵效果得到進一步改善。為了保持穩定,還須用三腳架拍攝。

2選擇背景

選擇背景時一般多選擇燈光通明的城市景點等作為背景。

拍攝高度以選擇高拍攝點為好。如在高層樓房上或花壇的邊沿上,以便從上往下形成俯拍的效果,增加畫麵的縱深透視效果。

3夜景拍攝的對焦問題

對焦模式有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一般對於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難以準確對焦,所以在進行夜景拍攝對焦時,盡量將對焦點對準明亮的景物上,對準焦後再鎖定焦距(處於手動對焦位置)進行構圖。

4白平衡的調整會影響畫麵的色彩

進行夜景攝影時,如果不采用白平衡調節(采用白天已經調好的白平衡),被攝景物及景物的泛光燈所產生的光波會呈現出豔麗的色光,特別是傍晚時分的天空表現出更為驚奇亮麗的色彩。

如果采用白平衡調整,反而喪失了景物豔麗的色彩。夜景拍攝需要發揮攝像師的創作靈感,夜晚的美景才能夠被展現出來。

5拍攝夜景的最佳時機

拍攝夜景不是在天完全黑了以後,而是在剛日落後,天空與景物還有些亮度,適當控製曝光量後,從攝像機上看到的夜景與人眼的視覺印象很接近。沒有燈光的景物隱隱有些輪廓,也不會死黑一片,是劇情片拍攝夜景的最佳時機。

6白天拍夜景

(1)白天的夜景造型。

白天的天空是非常明亮的,要通過技術手段使天空亮度大幅度地降下來,達到夜景中天空亮度的要求。

曝光控製是造成夜景造型不可缺少的技術和技巧,也是夜景造型成敗、優劣的關鍵之一。要形成夜景造型,需要想方設法使畫麵中影調暗下來,控製曝光本質就是使畫麵造成夜景的影調。還可用中性濾光器,使天空亮度大幅度下降,達到夜景造型的要求亮度。

(2)色溫的調整。

夜景的色溫是一種偏藍的影調,我們可以拿一張暖色調的紙張比如黃色的紙張作為基準來調整白平衡,這樣可以使攝取的畫麵蒙上了一層藍色,使夜景更加真實。

(3)選擇光線的方向。

使用逆光或側逆光。因為逆光和側逆光的照明會形成被攝主體的光影和陰影,這是使畫麵影調變暗的重要環節。同時光影又可以在畫麵中模擬月光的影子。在逆光、側逆光下,明暗反差比較大。這一係列的照明效果,對夜景的造型非常重要。

(4)畫麵構圖與影調結構。

夜景畫麵構圖就是要求畫麵中不帶天空,使暗色調占有較多麵積,要求所拍攝的景物色調都要偏暗些,這樣暗的基調就會形成。

如要造成月夜的氣氛,可以營造畫麵中的高光光斑,如水麵的耀斑。小麵積的光斑可以使畫麵富有變化,富有生氣。但要掌握好拍攝時間、拍攝的角度,光斑在鏡頭中的麵積大小應點到為止。

855日出與日落的拍攝

日出和日落的景色,是指太陽剛剛升起或即將西沉,太陽就是主要的被攝對象。這時,太陽本身以及太陽附近的天空很亮,地麵的景物以及離太陽較遠的天空較暗,自然景物的明暗分布很不均勻,畫麵上的明暗反差較大,色彩呈現出橙紅色與金黃色,畫麵中的最亮點是金黃色的,而不是白色的。

1拍攝的季節

拍攝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節是春、秋兩季。日出晚,日落早,有利於拍攝。在春秋季節雲層較多,天空有彩霞,這樣可使畫麵的色彩豐富、氣氛濃鬱,可增加拍攝的藝術效果。

2選擇合適的地點

拍攝地點應該選擇視野開闊的地方,比如山頂、海灘、河邊、野外、樓頂。山頂、海灘空氣濕度比較高,雲層較多,隨風飄動,呈現出多彩多姿的景象,這就是攝像時所刻意追求的景色。

平靜的河麵和海麵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呈現出如鏡中一樣的影像。拂過水麵的微風總是會擾動這種倒影,在水麵上留下一條條耀眼的光線,並從地平線到畫麵的前景之間勾畫出一條光暈。如果河中有一艘捕魚的小舟,水中映出的彩霞、日落的場景,看上去心情舒暢,可以暫時忘卻城市的喧囂。

荒郊野外的田地上,潮濕的田地水塘映出的天空都別有情趣。

3畫麵的構圖

拍攝日出和日落的景色時,要處理好水平線。一般來說,不要將水平線置於畫麵的中心,簡單地把畫麵分割成兩半,而應該根據被攝主體的需要,將水平線置於畫麵的上1/3處或下1/3處。如拍攝的主要是群山或太陽和雲彩,可以將這條水平線放在上1/3處;如拍攝的主要是河中的小舟,可以將這條水平線放在下1/3處。

4白平衡的調整

日出、日落的色溫為2800~3500K,拍攝日出和日落的景色時,當太陽處在地平線以下時,攝像機的濾色鏡可以選用3200K一檔,調整白平衡後即可拍攝。

當太陽旭日東升,升出地平線後,此時應使用5600K的濾色鏡,不要再調整白平衡,直接拍攝日出,畫麵效果較好,整個畫麵呈現出橙紅色或金黃色。如果還是用3200K的濾色鏡,經白平衡調整後再進行拍攝,那麼太陽在畫麵上的效果將是白色的,感覺太平淡,反而不真實。

5使用手動拍攝

拍攝日出和日落要手動控製光圈、速度,不能自動曝光。因為鏡頭中大部分天空較暗,太陽在畫麵中的麵積很小,自動曝光會使曝光太大,太陽會化開,不真實。

拍攝時要將光圈調得小一些,因為光圈小,景深大,可以拍出景物的層次,而且光圈的縮小還能減少鏡頭上的眩光。調整速度或可以加ND(灰色濾光鏡),使太陽保持為圓形,一般手動控製的曝光量要比自動曝光小兩檔左右。

6使用三腳架

要使拍攝的畫麵比較穩定,我們可以使用短焦距鏡頭。但是短焦距拍攝的景別太大,太陽太小。如果要把太陽拍得大一點,最好用長焦距鏡頭,而長焦距又會使畫麵不穩。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三腳架,太陽在畫麵中麵積拍得大一些,長鏡頭的拍攝可以獲得日出、日落的過程和雲彩流動的美感。

7拍攝太陽時的注意事項

鏡頭對準太陽後,光圈的調整要由小調到大,速度的調整要由高調到低,過大的曝光不能長時間停留在太陽的位置,否則很容易燒壞攝像機的成像器件,特別是CCD。

拍攝時注意保護眼睛,觀看太陽隻能一晃而過,不能停留過長。取景要透過攝像機的取景器去觀察,太陽在空中越高就越亮,這時直接拍攝太陽就越危險,尤其是用長距鏡頭拍攝更要注意,情願不拍,也不能損壞攝像機。如果雙眼看太陽不能停留3~5秒鍾,那麼應該果斷地結束太陽的拍攝。

第9

章色彩畫麵與特效拍攝91色彩基礎

自然界的景物和圖像,是通過光的傳遞映入人們眼睛的。攝像機鏡頭攝取的就是景物的彩色光像,它首先通過分色棱鏡將彩色光分成紅、綠、藍三束基色光,然後分別通過三個光電轉換器件如三片CCD,把景物的亮度和彩色信息變成相應的基色電信號,如紅基色信號、綠基色信號、藍基色信號。

三基色是形成彩色圖像的基本方法,讓我們來正確認識電視攝像中的三基色。

911彩色三要素

自然界的色彩極為豐富,鑒別色彩的主要依據是彩色三要素。彩色三要素指的是彩色光的亮度、色調、飽和度這三個量。任何一種彩色光對人眼引起的視覺作用,都可以用這三個量來描述。

1亮度

亮度是指彩色光作用於人眼而引起的視覺上的明亮程度,即對人眼引起亮暗感覺的程度。

2色調

色調是指彩色的顏色類別,是指色與色之間的主要區別,如紅、綠、藍、黃、品、青等就是屬於不同的色調。色調不同,顏色也不同。

3飽和度

飽和度是顏色的深淺程度,也即顏色的濃淡或鮮豔程度。飽和度大小取決於該色中所含白色光的大小。含有白光成分越小,飽和度就越大;含白光成分越大,飽和度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