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別可以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不同的景別可以引起觀眾不同的心理反應,遠景現深遠,全景出氣氛,中景特別適合人物的交流,近景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特寫出情緒;由遠到近適用表現愈益高漲的情緒,由近到遠適於表現愈益寧靜、深遠或低沉的情緒。
611遠景
遠景是指拍攝距離最遠,表現廣闊空間或開闊場麵的畫麵。
1遠景的特點
(1)遠景畫麵場麵開闊,空間寬大,景物的容量最大而形象最小。遠景主要用來表現環境的規模和氣勢、深遠的背景、宏大的自然景觀,比如江河湖海、群山、草坪等自然景物。
(2)遠景可以表現人物活動的環境空間,烘托場麵氣氛,如足球比賽現場、節日觀燈的人流。遠景的畫麵大都用來交待環境用的。
(3)遠景創造了某種意境,可以拍攝人,但是人物形象較小,很難區分外部形態,也就很難辨認他是某個人,它表示的是人和環境關係的。
2遠景的用光
如要表現遠景層次感和深遠感最好用逆光、側逆光拍攝,顯示空氣透視效果。
遠景拍攝不能用正麵光和側麵光,除非外出旅遊,沒有時間給拍攝者有選擇的機會。
612全景
全景是表現人物的全身、物體的整體、場景全貌的畫麵。
全景不是唯一的畫麵,是相對於被攝主體或某一具體場景大小而言的。由於畫麵內表現對象的不同,因此全景的含義也不相同。對於人物來說,全景包括人物的全身,特寫也許是一隻手、一張臉。對於一棵樹來說,全景包括樹的整體,特寫也許是幾片葉子。
1全景的特點
全景將被攝主體與所處的空間環境在一個鏡頭中同時表現出來。全景能夠完整地表現人物的形體動作,環境對人物有說明、解釋、烘托、陪襯的作用。
如果是人物全景,人物是畫麵的主體,全景能展示比較完整的場景,可以展示人物全身、
表現人物的行動,通過對人物形體動作體現主體人物內心情感和心理狀態,反應人物與環境的關係。如果是物體全景,物體即成為畫麵的主體。在物體的全景中,可以表現物體的運動,表現運動的物體與環境的關係。在一個場景中,總是要有全景畫麵來交待場麵全貌情況的。
2全景的拍攝
在全景構圖時要特別注意保留被攝主體的全部外輪廓線和主體形狀,使其保持完整性。構圖時還應重視特定範圍內某一具體對象的視覺輪廓形狀和畫麵視覺的中心。全景中的人物必須是有頭有腳,但是不能頂天立地,要給人物的活動留有一定的空間。
全景的拍攝角度是電視片某場麵的總角度,對以後各個分切鏡頭的拍攝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如光線、色彩、影調、畫麵線條、拍攝高度、拍攝方向、主體位置、方向、運動等。因此全景畫麵具有確定被攝人物或物體在實際空間的方位的作用。
全景的拍攝可適當選擇前景幫助內容表達,利用具有不同色調的背景來襯托和突出主體,從而加強畫麵縱深感和空間感。
在拍攝全景時要注意各元素之間的調配關係,以防喧賓奪主。拍攝全景時,不僅要注意空間深度的表達和主體輪廓線條、形狀的特征化反映,還應著重於環境的渲染和烘托。
613中景
中景是表現人膝蓋以上部分,物體局部或場景局部情況畫麵。中景是主體大部分出現的畫麵。
1中景的特點
中景畫麵給人物以一定的活動空間,片中重要的人物關係、人物的形體動作、動作情節,並比較清楚地觀察到人物的神態表情,從而反映出人物的內心情緒。在中景中都能得到完整清楚的交代。
中景畫麵符合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觀看事物的習慣,如果中景表現的是人,可展示人物動
作和情緒,人們可以看到人物的形體動作。中景強調的是畫麵中主體的形體語言,中景可恰當地展示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起到一定的敘事作用,因而能表現事物的進程,推動內容的發展。
2中景的拍攝
在中景構圖時,必須掌握好畫麵的重心的平衡。當中景表現人物間的交談時,畫麵結構的中心不是人物間的空間位置,而是以人物視線的相交點為中心點。全景中的人物的構圖是頭頂不能碰到畫麵框架的上邊,要適當留有一些空間。
中景表現的是人與物的關係,畫麵是以人與物的連接線為結構線的中心。中景表現的是物體時,畫麵要把握住物體內部最富表現力的結構線。中景的構圖要始終根據劇情的發展,將情節的中心點放在畫麵構圖的中點。
在拍攝中景時場麵調度要富於變化,構圖要新穎優美。拍攝時,必須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質特征的現象、人的表情、人的形體動作,通過其身體各部分的線條變化、表現姿態、手勢的含義,以展示人物的行為,使被攝鏡頭富於變化。
614近景
近景是表現人物胸部以上部分,物體局部特征或場景局部特征的畫麵。
1近景的特點
近景的內容更加集中到主體,內容趨向單一,畫麵包含的空間範圍極其有限,主體所處的環境空間幾乎被排除出畫麵以外。
近景是表現人物麵部神態、情緒、衣著,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別,用它可以充分表現人物或物體富有意義的局部。
近景可拉近被攝對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使觀眾仿佛置身於事件中,容易產生交流感。近景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比如節目主持人、來賓、人物介紹和領導的講話等。
2近景的拍攝
近景畫麵的畫麵結構一般以人物的麵部為主,主要是表現人物麵部表情,強調人物的情感、頭部的動作。有時人物上身的動勢、手臂的活動也參與表情作用。
近景人物的拍攝通常要給以眼神光加以處理。近景的拍攝要拍出人物的眼神、人物的麵部表情。有時目光的流動、眉毛挑動、麵部肌肉的變化都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景構圖時,應把主體安排在畫麵的結構中心,背景要力求簡潔,避免雜亂無章的背景分散觀眾的視覺注意力。
615特寫
特寫是表現人物肩部以上的頭像(主要是指麵部),物體或場景中具有表現特點的局部的畫麵。
特寫可以細致描寫人的眼睛、手、手持的特殊物件及細微的動作變化,以表現人物瞬間的表情、情緒,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1特寫的特點
特寫鏡頭是畫麵中視距最近的鏡頭,因其取景範圍小,特寫畫麵內容單一,可起到放大形象、深化內容、突出細節、強化本質的作用。特寫通過描繪事物最有價值的細節,排除一切多餘的形象,它能給人以集中和突出的印象,強烈地刺激人的視覺和心理,達到揭示事物本質的目的。
特寫可在繁雜的環境中強調主體,環境空間與被攝主體的關係完全淡化和虛化。特寫總是突出事物具有獨特價值的部分,集中地強調內容的重要性,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給觀眾以鮮明生動的形象。
2特寫的拍攝
在拍攝特寫畫麵時,構圖力求飽滿。對畫麵的曝光量也要控製好,用手動光圈將曝光量調到最合適。
特寫的拍攝在燈光、影調、色彩上要求比較嚴格。特寫人物的拍攝一般要加些眼神光。特寫人物的拍攝一定要拍出人物的眼神,重點突出人物臉部的喜怒哀樂和人物細微的情感變化、內心活動,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為塑造人物性格服務。
對於物體來說,它可以表現物體在整個場麵中所獨有的含義和特殊的表現作用,也可以突出物體具有特殊表現意義的質感狀態。特寫鏡頭應具有局部造型的滲透力和感染力。
特寫鏡頭應拍出有畫麵深淺的特點,將前景與背景虛化處理,而實像部分則是觀眾關注的對象。
62拍攝角度
拍攝角度是攝像機在拍攝時的視角,它是攝像機空間位置與被攝體空間位置之間形成的角度。拍攝角度有三個因素構成,即拍攝距離、拍攝高度和拍攝方向。
角度是畫麵造型的表現手段,它影響畫麵的空間構成,同時又形成了畫麵的空間。拍攝角度的不同,直接決定了畫麵上被攝主體的輪廓線條和線形結構,又決定了畫麵的光影結構和主體陪體的位置關係等。攝像師在拍攝角度的選擇中溶入了對畫麵構圖的創造和想象,溶入了對畫麵形象的情感和立意。對同一被攝對象來說,不同角度的造型表現將會得到不同的視覺效果和畫麵結構。
在大多數情況下,拍攝以平攝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攝,就會使觀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采用多變的角度拍攝,會使影片增色不少。不同拍攝視角有不同的表現意蘊。
621拍攝距離
拍攝距離是指攝像機和被攝體之間的距離。
在拍攝角度不變的前提下,拍攝距離的改變可使被攝體畫麵的大小產生改變,距離近則景別變小而圖像變大,拍攝距離與景別的關係
距離遠則景別變大而圖像縮小。除了拍攝距離可以影響到電視景別外,攝像機的鏡頭焦距也會使景別大小發生變化。鏡頭焦距越短,景別越大;鏡頭焦距越長,景別越小。
拍攝距離與景別的關係,L1與L2表示拍攝距離,L2>L1,視角θ相同;拍攝距離越遠,景別越大。
622拍攝高度
拍攝高度是指拍攝鏡頭在垂直方麵相對被攝對象所處位置的角度。這個位置存在於麵對拍攝對象垂直線上的任何一點上。這個位置的不同高度拍攝出來的被攝對象的形象畫麵是互不相同的。拍攝高度有三種形式:平拍、俯拍和仰拍。
1平拍
平拍是指拍攝鏡頭和被攝對象處於同一個水平麵上所進行的拍攝。
平拍又稱為平攝、平角拍攝。它的視覺效果與我們的生活環境觀看物體一樣。它是照片攝影和電視電影片中最常用的拍攝方法。
平拍的拍攝鏡頭與被攝對象處於相同的高度,比較符合人們日常觀察事物的視覺習慣。平拍的特點是拍攝到的形象會和人眼看到的形象在畫麵中各物體之間的大小比例、結構關係大致相同。平拍畫麵的透視效果客觀和公正,使人產生平等、穩定和親切的感覺。
平拍時,攝像機的高度應該與站立的被攝人物的胸部到頭部之間的高度拍攝。如果要拍同學們上課的鏡頭,應該蹲下與學生們的頭部在同一水平麵上拍攝;如果有小孩在地上玩耍時,平拍隻能趴在地上拍攝。
用平角拍攝人物的近景或特寫,拍攝鏡頭與被攝人物眼睛的連線水平。平角使拍攝人與被攝人有感情的交流,使其感到平等、冷靜,有眼神的表現。平拍也要注意光線的使用,如果拍攝鏡頭與照射光線角度相同,可以使被攝人物的臉亮麗些。用這種光線特別合適拍攝年輕人,可以去掉臉上的皺紋,如果要拍個老太太就不太合適了。
平拍也有缺點。由於是平拍,前景、後景和背景處在畫麵中處於同一水平麵上,因而容易產生重疊現象,從而不能表現後景的主體和陪體。如果要表現出拍攝景物的層次和數量,不宜用平拍。對於任何由於重疊妨礙主體表現的情況,都應該設法避免。平拍畫麵較好,前後景的魚相互錯開。
用平角拍攝風景,地平線的處理相當重要,應該避免地平線處在不恰當的位置分割畫麵,攔腰中間的一條地平線,會破壞畫麵構圖,影響美觀,
2俯拍
俯拍是拍攝鏡頭處於被攝對象的上方,鏡頭偏向下方的拍攝。
俯拍得到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由高向低的一種俯視效果,因此縱深環境方麵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俯拍可以用來顯示某個場景,可以交待這個場景裏的環境特點,比如人物的位置、物體的位置、景物的數量、景物的層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等等。
俯拍適合表現視野開闊的大場景,電影中常以鳥瞰景物全貌,以遠景畫麵來介紹故事發生地的環境,大場景的畫麵有很強的立體感。也可以用全景或遠景拍攝大場麵,如小區的環境、街景或足球比賽等。用中、全景鏡頭拍攝,容易表現景物的層次感、縱深感。
用俯視的鏡頭拍攝人物,如果景別大些,在畫麵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間,則這個人物就會顯得孤單。如果景別小些,人的臉部被壓縮,則不易看到人的麵部表情,也很難表現人物之間的感情交流。
俯拍位於被攝對象之上,拍出的人物形象位於拍攝鏡頭的下方,鏡頭中的人物看起來會顯得矮些,給人以渺小、萎縮的感覺。特別是用近景或用廣角鏡頭近距離拍攝,俯拍會產生透視變形,使人物麵部被歪曲,達不到正常比例,有“藐視”、“醜化”被攝對象的作用。因此,我們用俯視拍攝人物時,在這方麵必須引起注意。
航拍是一種典型的俯拍,當拍攝鏡頭從地麵升向空中,鏡頭始終俯視拍攝著地麵的景物,那種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很獨特,也給影片帶來了特殊的藝術感染力。隨著拍攝鏡頭在空中的移動,一個個大場景劃出畫框,心胸立刻開闊。
3仰拍
仰拍是指攝像鏡頭處於被攝對象的下方,由低處向上所進行的拍攝。
仰視使我們想到抬頭觀看被攝對象,觀看者會覺得這個對象顯得特別高大,比如,一棵大樹、一座高樓,為了顯示其高大,運用仰角拍攝。在實際拍攝時,還可以降低攝像機的拍攝角度一邊向前,一邊將鏡頭傾斜向上去拍攝,使被攝對象顯得更雄偉高大。
仰拍鏡頭大多數出現的背景為天空,主體相當突出、醒目。在用其他角度能夠拍到的前後景,也由於仰角的特殊性,後景物被前景物擋住了看不見,故而能夠起到淨化背景,突出主體的作用。
仰拍的鏡頭由於透視變形造成形象上的誇張,使人們產生這個物體更加高大的感覺。接近地麵的仰拍,能夠誇大人或物躍起的高度,給人一種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仰拍的被攝人物在觀眾眼中顯得雄偉高大,所以它可以用於表現英雄人物的形象,給人以崇高、偉大、威武、莊嚴的感覺。如果把攝像機架得很低,鏡頭朝上,會使觀眾感到主體人物更具威懾力,稍微低頭的說話有種壓迫感,增加說話的分量。仰拍鏡頭與俯拍鏡頭的結合使用,可以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果。
仰拍如果用得不好,會使人臉部過於誇張,變形太甚,反而會醜化人物的形象,有時也可以用來拍攝反麵人物。
仰拍這種拍攝方法,因和人們正常觀看事物的習慣不同,形成的畫麵形象和正常觀看事物的形象不一樣,因此不常使用。如果要用這種方法拍攝,也帶有攝像師某種明顯的創作目的,為藝術形象服務。偶爾的運用,可以渲染氣氛,增強影片的視覺效果,使觀眾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