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寫在前麵(1 / 3)

電視需要創意文本

一、最好?還是最壞的電視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Itwasthebestoftimes,itwastheworstoftimes)。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開場白,用在當下電視行業身上,也是這樣的契合。為什麼這樣說?那是因為——

(一)“這是最好的時代”

自全球電視發展七十年來以及中國電視發展五十年來的今天,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說,電視媒體都稱得上是傳統媒體中的老大,它的社會影響力、民眾接受度以及最實際的廣告收益額都領先於其他媒體的表現。

在觀眾這一塊,我們看到:2007年,中國4歲以上電視觀眾總數為12.05億人,99.89%的中國家庭擁有電視機,93.72%的觀眾閑暇選擇看電視;有線網絡和衛星天線接收進入更多家庭,觀眾戶均收看的頻道數量為32.4個;電視觀眾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率為99.29%,在農村人口中所占比率為98.74%(參考《中國電視觀眾已達12.05億》,新華網,2007年1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7-1219content_7281755.htm。)——看電視,基本上成為“全民運動”,吸引了廣泛目光。

在廣告這一塊,我們看到:2006年,尼爾森媒介研究常規監測的包括報紙、雜誌和電視等三大主流媒體廣告市場達3886億元人民幣,所有的媒體均保持了向上的增長態勢;電視媒體依然是眾多廣告主投放廣告的首選,在2006年,電視媒體在三大主流媒體廣告市場中份額達到了81%(參考《06年中國報紙、雜誌、電視媒體廣告額達3866億元》,新華網,2007年2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0214content_5734387.htm。)——再加上2008奧運大勢,電視媒體掙得海量資金。

在影響力這一塊,我們看到:在美國,ThePewResearchCenterforthePeopleandthePress2008年12月發布的針對美國各類新聞媒體重要性調查的數據發現,從2001年到2008年,電視是重要新聞媒體的認可率雖距2002年82%的峰值下降12個百分點,但仍以70%的比率高居第一。互聯網認可率從2001年的13%迅速躍升至2008年的40%,已經超過同期報紙35%的認可率;在台灣,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也做過此類調查,其結果是電視高居首位,報紙第二、互聯網第三(後兩者差距不大)。

(二)“這是最壞的時代”

對於四大傳統媒體(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特別是現在的“王者”電視媒體而言,“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然高懸於頭頂——是的,這就是幾乎每分鍾、甚至每秒鍾都在成長、擴張的網絡媒體,它的創新拓展、輿論引導、經營表現、社會包容以及互動平台,令殘酷一些的“傳統媒體消亡論”或者善意一些的“媒體融合論(基於網絡的)”處處可聽聞得到。

乃至於筆者在2007年參加的一次記者節活動中,代表央視發言的台長、“道長”(頻道總監)以及主任級別的各一位嘉賓都非常“自覺、主動”地談到了網絡,談到了新媒體。接著,在這一年的年底,我們看到央視高調宣布自己獲得了2008北京奧運會新媒體轉播權。

除此之外,“80後”作為看著電視長大的一代,作為中國真正“複興”與“崛起”的適齡建設者,他們雖然現在多少還被認作是另類、邊緣,但再過十年、十五年呢?他們的使用習慣決定了不同媒體的未來命運——電視,並非中國的“80後”們的第一選擇,而網絡成為他們接受幾乎一切信息(影像、文字)的主打平台,他們說,“在我地盤(網絡)這兒,你就得聽我的”。

(三)在最好與最壞之間

在上述的好光景與壞情況之間,我們作為電視業者以及社會成員,還是看到了一些較緩和、趨互動、有融會的景象。比如,哪怕是周傑倫2008年最新專輯《魔傑座》的主打歌《稻香》中,在前幾句就提到了日常電視收視行為,歌詞如下:

對這個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

跌倒了就不敢繼續往前走

為什麼人要這麼的脆弱墮落

請你打開電視看看

多少人為生命在努力勇敢地走下去

……

同時,周傑倫也曾經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他是通過看電視上的MTV節目來了解並掌握流行音樂動向的——諸如此類的偶像言行,對於年青一代收看電視的行為影響不可小覷。

而且,在當下,較年青的網絡使用者對於電視還是有相當的偏好,一如尼爾森公司在2008年的兩次調查顯示:

尼爾森周二(11月25日)公布的報告稱,網絡視頻和手機視頻的流行並沒有影響到傳統的電視業,在07-08電視收視季,每個美國家庭每天開電視的時間是8小時18分鍾,這是1950年代尼爾森開始跟蹤電視業以來的最高紀錄。(參考《網絡未能撼動電視美家庭開電視時間創下新紀錄》,搜狐IT,2008年11月26日,http:it.sohu.com20081126n260850744.shtml。)

尼爾森公司周五(10月31日)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互聯網使用發生在用戶看電視時,這意味著新老媒體更多的是在分享注意力而不是競爭。研究發現,使用互聯網最多的用戶往往屬於最積極的電視觀眾。(參考《尼爾森報告顯示網民上網看電視兩不誤》,搜狐IT,2008年11月1日,http:it.sohu.com20081101n2603759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