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了,小卡丹該上學了,但在學校裏同學們對他並不是太友好。他常被同學們惡意地稱作是通心粉、窩囊廢。小卡丹很苦惱,又是老卡丹幫助了他,他告訴小卡丹不要總是要求別人適應你,你應該努力去適應別人,在適應的過程中雙方都可以得到改造。
小卡丹照著父親的話做了,他贏得了一幫新朋友,並且他對美的獨特領悟力使他很快就從同學中脫穎而出,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這時,家境異常艱難。為了承擔起一部分家庭負擔,年僅14歲的皮爾·卡丹中途綴學,到一家很小的裁縫店裏去當學徒。在這家店裏,皮爾·卡丹真正開始了服裝設計實踐。工作十分辛苦,他時常疲憊不堪,但對服裝的濃厚興趣令他忘記了一切煩心事,他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衣服,一點一滴地積累著知識。經過兩年實踐,皮爾·卡丹成長了起來。他從生手變成了熟手,並在服裝設計方麵如魚得水。他的手藝已經超過了師傅,並在當地小有名氣。
新奇高雅、款式多樣的舞台服裝是皮爾·卡丹最偏愛的,他時不時到劇場去看歌劇,研究演員身上的服裝。後來,他索性白天在裁縫店工作,晚上就到一家業餘劇團當演員。他的視野得到了很大的開闊。
小小的聖萊第昂已經容納不了他的遠大誌向,他決心向巴黎進軍,這座以服裝和藝術著名的城市。
第二天一早,皮爾·卡丹就上路了。上天似乎特別愛開皮爾·卡丹的玩笑,他把皮爾·卡丹阻在了巴黎之外。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了序幕,巴黎戰雲密布,四處是逃難的人群,德國人封鎖了巴黎,不讓陌生人自由出入。
皮爾·卡丹不甘心就這樣回聖萊第昂,他在巴黎城外逡巡不去,遭到了德國兵的刁難與詰問,還把他投進了監獄。由於他是意大利人,德國人又把他放了出來。皮爾·卡丹被困在了巴黎郊外的一個小旅館裏。他縮在被窩裏,思索著自己的前途和命運:“難道我就這樣放棄了嗎?”皮爾·卡丹又上路了,他要去的是巴黎附近的一個小城市——維希。
比起巴黎來,維希所受的戰爭創傷要好一些,正常而基本的商業活動仍然維持著。但皮爾·卡丹是真正的身無分文。在經過一家時裝店的時候,他停住了腳步。也許我該進去試一試,他對自己說。
對著櫥窗整理了雖然破舊卻仍然整潔的衣裳,皮爾·卡丹硬著頭皮闖進了這家時裝店。麵對著這個衣裳襤褸的家夥,老板先是驚訝,但慢慢地就轉驚為喜了,他很高興一碰上了一個令他滿意的學徒。
不出3年,皮爾·卡丹又成了該店最好的裁縫。顧客十之八九是因他上門的。
皮爾·卡丹更加勤奮,他閱讀了大量的時裝書籍,在實踐技能不斷增長的時候也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他裁出的時裝品味一流。
一天,因與店員發生了口角,皮爾·卡丹再次光臨了他平素最愛來的酒吧,躲在角落裏獨自喝起酒來,在酒精的作用下眼前的景物迷離起來,他的心情也好了許多。
“能在這兒坐下嗎?”一絲沙啞的聲音打斷了皮爾·卡丹漫無邊際的思緒,他抬起頭,發現是一位神態高雅的老婦人在向他問話。
“當然可以。”皮爾·卡丹彬彬有禮地站了起來。
寒喧幾句之後,老婦人主動介紹起自己的情況來:“我是從巴黎來的,到這兒定居已經有十幾年了。這幾年我發現街上有了不少新穎的時裝,我開始以為是巴黎那邊傳來的,一打聽才知道是一個叫皮爾·卡丹的小夥子設計出來的。”
看著老婦人慈祥的眼睛,皮爾·卡丹敞開心扉,說明了他的苦惱,他的夢想。
夜已經很深了,老婦人環視了一下漸漸冷落的酒吧,對他說:“孩子,我該走了。不要喪失信心,不要放棄希望。記住,你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的,這是命運注定的!這張條上有我的好朋友在巴黎所開時裝店的地址,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