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術在順昌城戰敗後,率兵和龍虎大王疾速地退回開封府,在潁昌、淮寧、應天府三地派大軍駐守,並且以這三府作為開封的前衛,開封作為這三府的後盾,以圖決一死戰,來個魚死網破。
根據密探探到的情報,嶽飛決定主力軍的第一步戰略目標,是掃蕩開封的外圍。
嶽飛派張憲、姚政率兵抵達光州,往順昌府快速前進,解了順昌之圍後,又指揮軍隊向西北方向進發。
嶽家軍英勇善戰,不久就擊破了敵軍,將蔡州攻下了。
接著牛皋也帶兵出戰,很快地就擊敗了京西路的金軍,牛皋率領的軍隊勢如破竹,攻克了好幾個地方後,又帶兵返回,與嶽飛的大部隊彙合在一起。
在獲得一係列的勝利之後,嶽家軍重新整頓了軍隊,發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勢。嶽飛最得力的部將、能征善戰的張憲依然是第一個出兵。他指揮軍隊,在離潁昌府四十裏的地方,同金朝的韓常軍對陣。宋軍士氣高昂,將金兵殺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不久,宋軍又占領了淮寧府城,並活捉了許多金兵,繳獲了大批的戰馬和武器。這樣,金軍為保護開封府所設的三個戰略據點,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嶽家軍拔掉了兩個。
而其他各路軍隊,也屢戰屢勝,張憲帶領軍隊收複了開封以南的地區,戰果非常輝煌,而另一支嶽家軍在王貴的指揮下,攻取了開封以西的地區。中軍副統製郝晟統領軍馬,直向西京而去,在離洛陽城60裏外紮營。金朝河南知府李成手下有七千多“番人”,三千多食糧軍,五千多匹戰馬。
宋軍到後,李成率幾千騎兵向宋軍挑戰。郝晟命令將官與李成的軍隊作戰,給了敵人迎頭痛擊,並且乘勝追擊,將敵兵逐趕到洛陽城下,郝晟在後麵擂鼓助威,並率領全軍一同追擊,李成嚇得肝膽俱裂,害怕得連夜棄城逃跑,城裏的敵兵也紛紛舉手投降。第二天,嶽家軍就順利地光複了西京。
在不到半個月的短短的時間內,嶽家軍捷報頻傳,如一陣狂風般席卷了京西,兵臨大河,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開封外圍的作戰計劃。這些都極大地鼓舞了南宋人民的鬥誌。
嶽飛把這兩次勝利及時向朝廷報捷。宋高宗雖然發布了一係列調兵命令,但並沒有一戰到底的決心,隻想稍事抵抗便收兵求和。他對嶽飛的戰略部署感到憂慮,擔心戰局擴大,難以控製,便派出使者到嶽飛的大營,指示嶽飛帥府仍駐鄂州,以重兵防守,以輕兵進取,把他的軍事行動限製在盛夏,入秋便進入全線防禦,有重大舉措必須首先奏報朝廷,獲準後方可行動。同時還警告嶽飛不要超越自己的作戰範圍。
充當使者的是司農卿李若虛。他曾長期在嶽飛營中做謀士,兩人的關係非常好。李若虛帶著宋高宗的命令前往鄂州。他除了帶著高宗的詔書,還帶了高宗的口傳密令。
李若虛趕到鄂州時,嶽飛已經到達德安(今湖北安陸縣)。李若虛又趕到德安,將宋高宗的命令交給嶽飛。嶽飛看到這個命令非常不滿,當即向李若虛表示不能接受。李若虛又向他轉達了宋高宗的口頭密令:“不可輕易動兵,隨時班師。”
嶽飛在感情上太難以接受這樣的旨意了。他回想起幾年來為策劃北伐進行的精心準備,為了促進北伐,他不惜得罪權臣。如今既然有了支援劉錆的命令,就可以乘機出兵,直取汴京,收複故土,有可能的話,還要直逼燕京,徹底趕走金兵。想到這裏,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再一次抗拒宋高宗的命令,決不半途而廢。隻要能收複中原,死而無憾。
李若虛不愧是嶽飛的知音,他也不讚成宋高宗的指令。他見嶽飛如此堅決果斷,便毅然站到嶽飛的立場上,並且主動承擔責任。他向嶽飛表示,進兵的責任由他承擔,若皇上追究,就說是他假傳聖旨令嶽飛進兵的。
當然,嶽飛是不會把責任推給這位知心好友的。在這種時候,朋友的支持給他極大的信心,於是嶽飛解除了後顧之憂,一心一意指揮北伐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