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財富哲學--百位富豪超凡的經營智慧(14)(3 / 3)

科學家公寓是大連市築巢引鳳的重點發展戰略的一項工程,全國矚目,成為大連建設國際化城市的代表作。

梁慶德:從零開始,坎坷創業為夢想格蘭仕以前是一家羽絨製品廠,梁慶德接手後,該廠完全是一個無資金、無廠房、無設備的“三無企業”,當時,他們基本上是用肩挑手提的方法擦洗雞毛、鴨毛用的濾清池,用土辦法上馬製作機器設備。當時,大家都一起抬鋼架,扛水泥,打木樁,一門心思撲在工地上。沒有技術,就邊幹邊學,組織人員開展攻關,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日以繼夜地工作。渴了,喝幾口生水;餓了,吃幾口冷飯;累得實在受不住了,就靠在機器上打個盹。就這樣,一家手工洗雞毛、鴨毛做雞毛帚、雞毛扇的桂洲羽絨製品廠終於試產成功了。

羽絨廠投產後,梁慶德心裏的壓力很大,當時就隻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幹出名堂來,要對得住一起創業的父老鄉親們。就這樣,有時外出辦事,誤了回來的班車,隻好步行幾十裏路趕回來;有時上下班沒有了渡船,也隻好泅水來回。可以說,完全是靠當時自己的努力拚搏和驚人毅力,才使得企業擺脫了原始困境,從最初的雞毛帚、雞毛扇發展到加工出了高檔的羽絨製品,形成了初步的資金積累。1979年,實現產值46.81萬元,創利潤3.68萬元,此時,也算是他們掘到了第一桶金。

格蘭仕在創業過程中,也遭遇過危機。

20世紀80年代末,由於經濟風雲變幻,中國的輕紡工業麵臨著嚴峻的挑戰,所以格蘭仕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市場危機之中。但通過這場危機,梁慶德意識到了,沒有一批高層次的管理人員,格蘭仕就無法越過市場危機,企業也就無法獲得突破性的發展。所以從那以後,格蘭仕就提出了全麵實行“以人為本”的戰略方針。

一個企業成長的曆史,也就是一部企業家品嚐酸甜苦辣的曆史,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家都不得不忍受各種各樣的煎熬。梁慶德也不例外,也遭遇過困境,他說:“經營企業,確實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酸甜苦辣,基本上天天都會碰到,太多了。我印象最深的恐怕應該是1994年,珠江三角洲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洪災,一夜之間格蘭仕廠區一片汪洋,整個廠區水深2.8米,上千萬元的高精密電機連續被水浸泡後幾乎成了廢銅爛鐵,數千萬元的羽絨被、床上用品、服裝和各種原料被洪水無情地吞噬,直接損失達1億多元。這場洪水持續了半個月之久,留給格蘭仕廠區近50厘米深的汙泥和積水。麵對這種慘不忍睹的景象,看著辛辛苦苦十幾年創下的家業就這樣被淹在洪水裏,當時許多人都流下了痛心的淚。”

梁慶德當時就對員工們說:“要走的,馬上清算工資,並發給路費;願留者,歡迎,原工資一分不少,免費食宿,全麵投入抗洪救災。”令梁慶德欣慰的是麵對這種情景沒有一個人離開格蘭仕。

如今,“德叔”(親近的人都如此稱呼他)的兒子早已成人,但歲月並沒有抹去他兒時的記憶,那些朋友、那些江水、那些春天、那些眼淚,連同那許多被現實摧折的構想,無不引來他對生命的懷念和友情的珍視。

翻開梁慶德的簡曆,我們就會發現,這位全國優秀企業家腳踏實地走向人生與事業頂峰的腳步是如此厚重,以至於你不得不在內心深處油然而生一份對奉獻者的敬意。

他的的確確是一位奉獻者。從供銷社業務員到鋼鐵廠主任,從香精廠工會主席到印刷廠、羽絨廠廠長,再到20世紀90年代初轉產微波爐,直至今日將1200萬台格蘭仕微波爐銷往全國、全球,產銷量第一,梁慶德把他的一生交給了企業,交給了廣東順德市一個叫容桂鎮的彈丸之地。所幸的是,梁慶德可以終其一生去觀察、體驗並參與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最偉大的一場變革,對此,他感到幸運而驕傲。幸運的是在8年間夢想成真;驕傲的是替國人和民族經濟做出了一個堪稱業內之冠的微波爐品牌——“格蘭仕(Galanz)”。

梁慶德從零開始,艱苦創業有幸在市場經濟的春天裏擁抱第一輪太陽,足以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