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後記(2 / 2)

既然我們衰老的腳步趕不上思緒的追憶,那為什麼我們還不快馬加鞭呢?我幾乎就沒有停止過用腳步來丈量地球,體力上的疲勞隨著年歲的增長如期而至,而天真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假如說,旅行者使得景色出現,那麼,文學家則重新虛構他自己曾是的那個旅行者;而我,則撿了個便宜,在一條2000多年來由古代先輩們所走出來的絲路孔道上,靠記錄古人的傳奇,居然成了一個寫故事的旅行者。那麼,接下來,讀者朋友們為什麼不可以與我一道,做一次輕鬆的旅行,做一次旅行文學的創造呢?也就是說,通過自己的獨行吟唱,我們歸還給自己真正的生活,並消失在其中,恰如旅行者消失在景色中……

誠然,生成的鏈條在延續著:旅行者,文學家、思想家做著解釋,同時做著結構和解構的讀者,再就是我自己,在圍繞這個獨行吟唱的大綱,所做出的全部訪談和講座中,分析著讀者、批評家們對我作品所做出的指責和批評,而這一切恰恰構成了我新的旅行過程,我在這一旅行中應邀為自己辯護……

如果你問我:“你為什麼寫作?”那麼我隻能這樣回答說:“我寫作是為了試圖明白我為什麼渴望寫作。”

然而,當我煞有介事地介入我所渴望的發現和敘述的曆史地理事件中時,我才發現自己介入的程度,恰恰是我不自由的程度。

“經常,噢!旅行者,這片蒼白的景象凝望著你,你這同樣蒼白的人。”

但願我們在一個人的旅途中,時常這樣來調侃自己,因為這是麵對蒼穹的自我激勵,讓我們的生命不再蒼白,而賦予這生命非凡的意義。

在此,我必須要感謝那些支持和鼓勵我的家人、朋友,以及新浪微博和博客上那些從未謀麵的網友與粉絲。尤其是我的愛人,曉雯老師自始至終都是書稿的第一個閱讀者、欣賞者和批評者,她運用她良好的基礎語文功底為本書做出了大量、及時的語法修改;我的老師,南開大學的李冬君教授,在我的寫作過程中,一直給予我鼓勵和指導,令我在三個月的孤獨筆耕中,灑滿了一地的友誼花種;李老師的夫君,劉剛兄更是不嫌棄我的才疏寡陋,為本書作跋,讓我倍感欣慰和幸福;北京報業的白繼開兄弟知道我在寫他家鄉的故事後,也給予了我有力的幫助與關切,並拿出了他在達裏雅布依鄉的珍藏攝影作品,而攝影師庫爾班江·賽買提兄弟,更是不吝筆墨,讓我把遙遠的喀拉古塔格村鑲嵌在了我西域南疆的和田之旅;最後,我不得不感謝中信出版社的王強與何寅,沒有你們,以及你們身後的團隊,就不可能成就我一個人的西域。

陳達達

2013-02-28於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