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美洲神秘地帶一覽(2 / 3)

1874年,在亞速爾群島以西的海麵上,又有人發現叫“瑪麗亞·米列斯特”的雙桅船在海上漂流,船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食物,甚至半杯咖啡還沒喝完,而船內空無一人。

另一個突出事例是裝載著錳礦的美國海軍輔助船“獨眼神”號在1918年3月失蹤,這艘巨型貨輪擁有309名水手,並有著當時良好的無線電設備,竟然沒有發出任何求救信號就無影無蹤消失了。1935年,意大利藉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眼看著美國蕎帆船“拉達荷馬”號在海浪中一點點地沉沒。但五天後,他們親眼看到這艘帆船居然又漂浮在海麵上。水手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是當他們連同被救起的“拉達荷馬”號船員一起跳到這艘船上,他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白日夢。

1945年12月,美國第十九飛行隊的隊長泰勒上尉帶領14名飛行員,駕駛著五架複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從佛羅裏達州的勞德代爾堡機場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泰勒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有著在空中飛行2599小時的飛行記錄,他的飛行技術對完成這樣的訓練任務根本不成問題。但當飛行的機群越過巴哈馬群島上空時,基地突然收到了泰勒上尉的呼叫:“我的羅盤失靈了!”,“我在不連接的陸地上空!”之後兩個小時,無線電通信係統斷斷續續,但是還能顯示出他們大致是向北和向東飛。下午四點,指揮部收到泰勒上尉的呼叫:“我弄不清自己位置,我不知自己在什麼地方。”接著電波訊號越來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指揮部感到這事不大對頭,立即派一架水上飛機起飛搜索。半小時後,一艘油輪上的人看見一團火焰,那架水上飛機墜落了。

在短短的六個小時,六架飛機,15位飛行員一下子都不見了。他們消失得莫名其妙。這件事使美國當局受到極大的震動,軍方決心查個水落石出。次日,在廣達600萬平方千米的海麵上,出動了300架飛機和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1艘艦艇,進行了最大規模的搜索。搜索範圍從百慕大到墨西哥灣的每一處海麵,時間達五天之久,可仍沒能找到那6架飛機的蹤影。

1951年,巴西一架水上飛機在搜尋他們的一艘在這片海域失蹤的軍艦時,發現百慕大海域的水麵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正以驚人的速度掠過。

1977年2月,曾有人駕駛私人水上飛機飛過百慕大海域,發現羅盤指針偏離了幾十度,正在吃飯的人發現盤子裏的刀叉都變彎了。飛離這裏後,他們還發現錄音機磁帶裏錄下了強烈的噪音。美國海難救助公司的一位船長曾說,有一次他乘船途經百慕大海域時,船上的羅盤指針突然猛烈擺動,正在運轉的柴油機功率突然消失,濁浪滔天,船的四周都是大霧。他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衝出大霧。但這片海域外的海浪並不大,也沒有霧。他說,從未見過這種怪事。根據不完全統計結果顯示,在“魔鬼三角”失事的船隻達100艘以上,飛機30架以上,失蹤人數一千人以上,而且大多數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在百慕大群島發生這種奇怪的現象呢?為了揭開“魔鬼三角”的神秘麵紗,科學家們紛紛冒險前往該海域進行考察。

百慕大三角發生的種種事件,引起了各國科學家和有關方麵的注意,許多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百慕大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因此會造成羅盤失靈。1943年,一位名叫裘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作了一次實驗,以兩台磁力發生機輸出十幾櫚的磁力。磁力發生機開機後,船體周圍湧起綠色煙霧,船和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複正常,事後裘薩卻自殺而死。因此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有人認為百慕大區域有著類似宇宙黑洞的現象。但“黑洞”是在太空中的一種狀態,在地球上是否有黑洞,還有待於證明。有人認為百慕大海域海底有一股與海麵潮流發生衝突時,就會造成海上事故的潛流,但這股海底的潛流又是怎樣形成的並沒有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

此外,還有次聲破壞論、空氣湍流論等種種說法,但這些解釋也都是一種假說,既缺乏足夠的依據,也未能為人們普遍接受。

在科學界,有一種說法是:這個海區的海底地貌特別複雜,這裏有巨大深陷的北美海盆,有麵積廣闊的百慕大海台,有巴哈馬群島及其周圍遍布的珊瑚島礁,也有波多黎各深邃的海溝,而且海底火山,地震也非常的頻繁,因此是引起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裏是災害性的颶風發源地,變幻莫測的氣流、龍卷風和暴風雨,波濤洶湧的流海,墨西哥灣流與中層逆流,強力旋轉和渦旋等複雜的海流,這些原因可能是導致各種事故發生的原因。另外還有人認為是海浪以及風暴產生的次聲波產生的巨大的破壞力。

關於“魔鬼三角”形成的原因很多,但莫衷一是。

近幾年來,又有科學工作者聲稱“魔鬼三角”之謎與外界太空中的所謂黑洞有關。黑洞是指一些死亡的星,它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會把從此地區經過的船隻和飛機“吸”進去。當然,也有人認為根本沒有神秘三角的存在,因為從這裏經過的船隻和飛機也有許多安然無恙的返回,發生事故也偶然。

近幾十年來,百慕大三角已經被開發成旅遊勝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來此地度假。當然,這一帶還會有航海事故發生,但也不是因為一些媒體對“百慕大魔鬼三角”所解釋的恐怖現象,這些事故是自然或者人為情況導致的後果。

第八節 特奧蒂瓦坎

特奧蒂瓦坎古城,又名提奧提華坎,是一個曾經存在於墨西哥境內的古代印第安文明,大致上起源於西元前200年,並且在750年時滅亡,在印第安人納瓦語中就是“創造太陽和月亮神的地方”。特奧蒂瓦坎古城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東北約40千米處。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特奧蒂瓦坎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簡介

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地處於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爾火山以及依斯塔西瓦特爾火山山坡穀底之間,距墨西哥城40千米,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遺址,它是拉丁美洲規模最大的城市遺址。主要建築沿城市軸線逝者大道布置。特奧蒂瓦坎建築的主要代表是太陽神金字塔、月亮神金字塔、羽蛇神廟等,目前仍在保留。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用沙石泥土壘砌而成,表麵覆蓋石板,再畫上繁榮複雜並且豔麗的壁畫。沿逝者大道南行,終點有一座城堡,內有神廟、住宅等建築。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是墨西哥的主要旅遊勝地。

二、幾個重要的日期

公元前2~1世紀:居民散居在特奧蒂瓦坎山穀中,這裏可能已經形成一個非常活躍的朝聖中心(也許在一個岩洞附近)。

公元1~200年:人口聚集起來,這裏開始建造一座聖城。太陽金字塔為第一座神殿,死者大道是人們列隊前進的路線,與中軸線垂直。修建月亮金字塔、“城堡”和魁紮爾科亞特爾神廟。

公元300~650年:城邦的全盛時期,麵積達36平方千米,居民12萬人,成為新世界最大的都市以及世界第六大城市。其影響還波及到其他文化,墨西哥灣地區的托托納克文化,瓦哈卡的薩波特克文化,墨西哥西部的諸多文化以及南部的瑪雅文化。

約公元650年:特奧蒂瓦坎突然間滅絕,從此結束了它的輝煌。

三、對後世文化的影響

城市的設計與四周的景致渾然一體,從死者大道的正中央,可以看到不遠處塞羅戈多山的頂峰正佇立在月亮金字塔的塔尖上,城市的布局非常嚴格,都是按照幾何圖形。儀式中心建在死者大道的南北軸線上,而管理中心、市場以及“城堡”位於東西軸線上。舉行宗教和祭祀活動的紀念物都布置在太陽金字塔的中軸線上,正巧同太陽從初升到最高點的軌道相吻合。這種布局反映出了人們對天文學的尊崇,崇拜太陽與研究星體對特奧蒂瓦坎社會來說一定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這裏是一個依靠貿易發展起來的等級森嚴的社會,由神權政府管理,城市的財富來源於豐富的黑曜岩礦和肥沃的土地。按人們的職業可清楚地劃分社會階層:陶工、油漆匠、寶石拋光工、農民、漁民等等。特奧蒂瓦坎曾經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都市,不同種族的居民分別居住在城市的不同地區。這裏曾是整個中美洲最重要的經濟、宗教和政治中心。當時的人們對幾何、建築、天文和藝術都有著相當深的認識。裝飾宮殿四壁的繪畫所表現的神話故事以及各種建築的布局都代表了特奧蒂瓦坎人重視天文高於軍事。由此可以推斷出來,這個以崇拜土地和農業神祇為根基文化的人群肯定是一個熱愛和平的群體。

特奧蒂瓦坎的影響遍及中美洲,我們現在知道受其影響的地區有三分之二在墨西哥,還有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伯利茲。特別是其製陶藝術和陶器,對瑪雅文化和瓦哈卡文化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其他民族在幾個世紀內依然還供奉著特奧蒂瓦坎的神靈:掌管濕潤與肥沃的羽蛇魁紮爾科亞特爾和雨神特拉洛克。

第九節 墨西哥神秘的寂靜之地

“寂靜之地”地處墨西哥北部杜蘭戈州木馬皮米盆地國家生態保護區,位於北緯27°,與百慕大三角和埃及金字塔處於同一緯度,這裏出現的一些奇怪現象至今沒有人能給予合理的解釋。在德克薩斯州艾爾帕索以南644千米處的北墨西哥,有一片崎嶇荒蕪的地方,那是高原荒漠所在的地區,毗鄰薩瓦約斯鎮,被當地人稱為“寂靜地帶”。這裏是地球上最為奇異現象發生的中心區,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在此地區正常工作。把手機帶到這裏,手機無法使用,帶著收音機來,照樣無法使用,帶著指南針來,指針隻會不停的旋轉,另外,還有隨處可見的奇怪岩石。在這片荒漠上,還存活著相當奇怪的變種動物,如果你身在此地區時,身體會感到有怪異的刺痛。

一、寂靜之地的發現過程

十億年前,陸地漸漸浮出海麵,這裏成為墨西哥第一塊見到陽光的陸地,此後的漫長歲月中,人類沒有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任何的痕跡,它依然保持著當初的寧靜。

直到1966年的某一天,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的工程師哈裏·貝裏亞在這裏勘探時發現,收音機、電視、無線電對講機、衛星遙感係統到這裏就完全失去了作用,“這裏如同電磁風暴的風眼一般,不能夠接收人類世界的信息”,因此,當時貝裏亞給這裏取名為“寂靜之地”。人們稱這裏是“墨西哥的百慕大三角”,它幾乎與埃及金字塔位於同一緯度,由此可見,它可能與埃及及金字塔有某種關係,所以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寂靜地帶與地球上其他異常區域好像有著某種不可獲知的聯係。

1969年,英國天文學家伯納德·洛弗爾觀測到一顆正在接近地球的流星,於是開始跟蹤它的運行軌跡。進入大氣層後,這顆流星開始燃燒解體,其中最大的一塊突然改變原來的飛行方向,朝著北美洲的方向飛去,最終墜落在“寂靜之地”的邊緣地區。

二、發生在寂靜之地的離奇事件和人們的猜想

關於“寂靜地帶”最離奇的一個案例,發生在1970年7月11日,當時美國空軍正在猶他州綠河的軍事發射場發射導彈雅典娜導彈,這枚導彈原本計劃墜落在700千米之外的墨西哥白沙導彈試驗場,但是由於某些未知原因,雅典娜導彈飛行了數百千米,並跨越了白沙試驗場,飛向了“寂靜地帶”。這枚導彈不僅偏離了方向,還越過了目標,它就像是被拉或者被推到這裏的。一位美國宇航局的發言人也曾說過,這件事很奇怪,它就像是被拉到那個區域的,最後墜落在那裏摔得粉碎。據有關人證明,被離奇拉到這個區域的並不僅僅隻是這一枚導彈。

有大量不尋常的隕石離奇墜落在這裏,大量證據表明,似乎“寂靜地帶”有某種強大的能量旋渦,能把隕石和太空碎片吸引到墨西哥北部的這塊小區域來。這個區域有著高強度的磁力,科研也已經證明,這裏整個區域都帶有著磁性特性。

目前,關於這些奇特現象的解釋有很多,當然,有一些也摻雜了人類對於未知領域的想象。然而這其中最流行的一種還是有關科學家提出的“磁場說”,這一地區的地下可能存在一個很強大的電磁能量場,這樣便可以對火箭隕石墜落以及雷達係統失靈等現象而作出合理的解釋,但為何隻有這裏具有強大的磁場呢?有人猜想,地核在這個位置更接近地表從而產生比其它地方更強的磁場;還有人猜測,這裏的地下曾經是外星人儲存能量的倉庫,但猜測終歸是猜測。也許有些存在的事實並不需要解釋得一清二楚,這樣可以留給人們一個想象馳騁的空間,而“寂靜之地”也將會永遠的寂靜下去。

第十節 叢林中的謎語——瑪雅古城

科潘瑪雅古城的遺址位於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西北部大約225千米處,臨近危地馬拉邊境。科潘瑪雅古城的遺址坐落在13千米長、2千米多寬的峽穀地帶,海拔600米,占地麵積約為15公頃。科潘瑪雅古城在這裏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科潘是瑪雅文明中最古老並且最大的古城遺址。廣場中有金字塔、廟宇、雕刻、石碑和象形文字石階等建築,是考古學十分重要的探究地區。它吸引了許多外國學者到此進行考古研究,也是洪都拉斯境內重要的旅遊點之一。

一、關於瑪雅古城的傳說

尤卡坦半島南端洪都拉斯境內的科潘是瑪雅人最大的城邦之一,也是瑪雅人最著名的雕塑之城。關於科潘的傳說:古代有一位瑪雅人的王子,他來到一片樹林旁邊,聽到一個頑童說話的聲音,頑童告訴他,在森林的深處有座城堡,城裏住著一位漂亮的公主和正在受難的人民。王子憑著好奇心進到城堡,發現那裏有一個邪惡的女巫,用咒語控製的人民,被詛咒的人民都動彈不得,整個城堡成為了一個死城。王子愛上了也被詛咒的沉睡的公主,於是勇敢地與女巫戰鬥。最後戰勝女巫,後來,王子深情的吻了公主,公主醒了,接著城堡裏的人民也醒了,後來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那個城堡就是後來的科潘市。

當年史蒂芬斯來到這裏的時候,居住在附近的瑪雅人對森林中的遺跡的來曆毫不知情,更不知道這是他們先祖的文明豐碑。瑪雅人村落中一個村長以50美元的價格將科潘賣給了探險者們,這段經曆在史蒂芬斯的遊記中描寫的非常滑稽有趣,但是卻讓我們從文中讀到文明的失落與悲涼。

二、輝煌的瑪雅文明

廣受世人關注的瑪雅文明,堪稱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瑪雅文明也因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是美洲印第安瑪雅人在與亞、非、歐古代文明隔絕的條件下,獨立創造的偉大文明。其遺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瑪雅文明誕生於公元前十世紀,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以及後古典期三個時期,其中,公元三至九世紀為瑪雅文明的鼎盛時期。

瑪雅文明的建築工程達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對堅固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通過長期觀測天象,已經掌握日食周期以及日、月、金星的運動規律;雕刻、彩陶、壁畫都有著很高藝術價值,被稱為美洲的希臘。

瑪雅文明基本上屬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工具武器全為石製與木製,黃金和銅在古典期末才開始使用,不過一直不知道用鐵。農業技術簡單,耕作粗放,不施肥,也沒有飼養家畜,後期有水利灌溉。手工製品有各種陶器、棉紡織品等。不同村落與地區間還有貿易對換的關係。瑪雅文明建築主要以布局嚴謹、結構宏偉而著名,其金字塔式台廟內以廢棄物和土堆成,外鋪石板或土坯,並且還設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頂。其雕刻、彩陶、壁畫等都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畫表現了貴族儀仗、戰爭與凱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堪稱世界壁畫藝術的寶藏。

瑪雅文明的天文、數學都達到很高成就。通過長期觀測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曆年以及運行規律。當年瑪雅人計算出曆年為584天,而現如今人類用科技所計算出的數字為584.92,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數字。

約在前古典期末,瑪雅人已創製出太陽曆和聖年曆(傳統曆)兩種曆法,前者計算出一年約有362.42日,遠遠精確於歐洲人使用的愷撒曆法;後者為瑪雅人的傳統曆法,規定每月二十天,每年十三個月。這個傳統曆在地球上毫無用處,但為什麼瑪雅人還要代代相傳下去呢?難道他們在過去的什麼地方就用這傳統曆嗎?這一點已被列為世界未解之謎。瑪雅人每天都記兩曆日月名稱,每五十二年重複一周,其精確度超過同代希臘、羅馬所用曆法。數學方麵,瑪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歐洲人早八百餘年,計數使用二十進位製。

瑪雅文明的另一獨特創造是象形文字體係,其文字以複雜的圖形組成,一般刻在石建築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寫需經長期訓練。現已知字符約800餘種,但除年代符號及少數人名、器物名外,有許多還沒有被釋讀成功。當時還用樹皮紙和鹿皮寫書,內容主要是曆史、科學和儀典,至今還沒有辦法解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