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和隔閡(1 / 3)

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寫好呢?雖然寫下了這個標題,但是心底的話還是無法寫出來。恩,就從那裏講起吧。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說過:我這個人的妹控屬性十分的高,不過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我還是不得不說這是事實。

YAMI之中的劉川幾乎是把我自己完全的代入了進去,說真的我對於熟悉的人會漸漸的衍生出一種難以表達的依賴感,也許是因為我到此為止的生命實在缺少了太多的東西的緣故吧。

記得又一次(很早之前了,初中的時候吧)我在CCTV的節目上曾經看到一則心理訪談,講的是青少年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

這種行為具體的來說就是對別人表現得過分親密,像是喜歡勾肩搭背啊之類的,而且是不分對方是什麼人,就是父母也會很自然的做出這樣的動作。

當時專家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青少年這樣的行為是下意識的想要得到他人的關心而做出的行為。不過大多數的家長對於孩子這樣的行為十分的不喜不明白孩子為什麼做出這樣“怪異”的行為,對此表現出反感,甚至於為此對孩子打罵。

青少年這樣的行為用現下流行的一個詞語來講的話就是寂寞,吧。

一晃我都已經二十了,早就過了那樣會去撒嬌的年紀了,而且當初雖然心底有太多的東西想要講,但是我還是沒有說出來,隻是一味的悶在心底。

說回來,“妹妹”這樣的角色在我的生命裏完全不缺少,算一算我總共有四個妹妹(雖然都是表妹)一個姐姐(當然,也是表姐)。

這妹妹的角色中包含了很多的性格,她們每個人的性格都是那個的不同,唯一的相同點大概就是她們至少曾經都對我表現出親密的感情吧。

先從最大的妹妹講起吧。

我最大的表妹,她和我同歲僅僅比我晚了幾個月,但是就是這幾個月我成了哥哥。

曾經一次在電話裏和母親講起這個最大的表妹的時候母親曾經說過:“就是那個小時候長得很難看的那個小丫頭嗎?”

對於審美觀這樣的東西我一直都認為自己是缺乏的,我其實無法分辨出“美”和“醜”的區別,在我的認識當中,有的隻是讓我覺得“親切舒服”的人和“討厭厭惡”的人。

無疑,大表妹是讓我感覺到“親切舒服”的那種。

小的時候我們經常黏在一起,雖然一年都幾乎沒有幾次能夠見得上麵,但是我們玩得很開心。我們一樣喜歡玩鬧,一樣喜歡養狗,一樣的喜歡音樂,就是這樣,太多的共同點讓我們的感情不比任何的親兄妹來的差。

但是,初中之後我們之間漸漸的產生了一種看不見的隔閡,到底是我走得太快了,還是她走得太慢了?

大表妹是我三姑姑家的孩子,三姑姑一家的性格都十分的親和,三姑父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活到老都能夠是個老頑童的人物,這樣的家庭讓我十分的羨慕。

但是,由於我和表妹分居兩地,我們接受的教育甚至有很大的區別。

母親把我送到了一個在我們縣裏出了名的管理嚴格的學校,而表妹則是像其他人一樣在當地的學校升學。

初中的時候我在學校我的寫作天賦比較突出,這讓老師經常誇獎我,也是我到此為止最值得誇耀的事情之一。

但是,當時和表妹聊天時我卻發現,她說的一些事情我根本搞不清楚,而我說的一些東西她也不明白,這就是我們最初的,也是最淺薄的“語言障礙”。

然後,我和三姑姑一家的來往漸漸的少了。其實當時開始我就已經封閉起自己的心靈了,不單單是三姑姑家,其他的親戚我也甚少來往,由於父母都不在身邊,甚至一個拉著我去串親戚的人都沒有,我和家族表現出的隔閡越來越大,漸漸明白了一些事情的我甚至對不在身邊的父母表現出一種“恨”的情緒。

然後,我開始在小說的虛幻世界沉迷了,雖然成績依然保持著原狀,但是這隻是虛假的表象罷了,就像是玻璃一樣脆不可碰。

升入高中,我看的小說從剛開始的適合自己年齡的那種關於動物之類的科教書演變成了純屬YY的網絡意淫小說。雖然接觸了很多本來還不該接觸的知識,但是我也接觸到了很多自己之前無法想象的知識。

魔法,修真,科幻,一本一本,我甚至無法想象自己到現在為止到底看過了多少書,不過我看過的小說它們的總字數加起來的話應該已經超過了誇張的一億吧。

雖然為此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成績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