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保羅秘事(2)(1 / 3)

C.黑馬(HERMAs)可能是保羅在《羅馬書》(16:14)所問候的那一位,曾著“啟示書”一冊,其中引用以弗所書的“聖靈擔擾”等語。

D.保羅的同工巴拿巴在他的著作中也曾引用保羅寫給以弗所信徒的話。

E.羅馬教父革利免(CLEMENT)在他所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曾引用以弗所書以夫婦預表“基督與教會”的比喻。

F.偽教皇希波利都(HI PPo Lvus),曾著“駁斥異教論”。該書曾提及以弗所書在第二世紀對各地教會的影響。希波利都卒於公元236年。

G.宣講“神格惟一論”的提阿多都(TH Eo Do TUs)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以《弗所書》(4)的話。

H.曾著書六千種的大教父奧利金(Orio EN)也曾引用《以弗所書》,認為本書是寫給以弗所信徒的。

隻有一位瑪西安(MAR CioN),是“本都”的基督徒,他堅持《歌羅西書》(4:16)所說的“從老底嘉來的書信”一定是這本無地名的以弗所書,而認為《以弗所書》應改為“老底嘉”書。可是北非的特杜連(TER TULLIAN)教父曾為文駁斥瑪西安,說瑪西安自作聰明,表示是一位殷勤的研究《聖經》者,其實此書並非寫給老底嘉人,乃是寫給以弗所信徒的。

至於本難題最初質問的一點:“為何在書中不提及保羅提名問候以弗所教會的人物”,並不難解答。任何研究《聖經》者都覺得本書是一本“天書”,多次提到天上的奧秘,少談人間事,所以故意不提名問候地上什麼人,免得損害本書“天上的顏色與質素”。他連提摩太也不記在書中,可能保羅認為提摩太仍未能了解本書有關天上的事的全部。

本書隻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推基古,他要把這信送到以弗所去,同時要把保羅在羅馬獄中的情形告訴以弗所信徒,並用保羅在獄中仍能過屬天的生活景況,安慰掛念保羅的信徒們。

可是,蘇格蘭大主教“烏雪”(USSHER)一直堅信《以弗所書》是一封“公函”,是寫給以弗所附近地區各教會的公函,百餘年來歐美神學界均相信他的主張是對的,正如相信他所編的“《聖經》年代表”是正確的一樣。

其實,《新約全書》在聖靈引道下,給予那些編輯彙集及訂定的先驅們一種暗示,是不會有什麼錯誤的。我們仍認為第三個解釋是最合理的,應予推廣,稱本書為《以弗所書》。

提摩太是誰?與保羅有何關係?

1.提摩太其人

提摩太(TIMOTHY),意即“尊敬神”或“神所尊敬的”,英文《聖經》有時亦譯成與原文相近的TIMOTHEUS。

提摩太是路司得的居民,路司得是在南加拉太地區的一個城市。他母親友尼基是信主的猶太婦人,他外祖母羅以相信也是一位信主的猶太婦人,提摩太從他外祖母和母親接受“無偽之信”,而且從小學習《聖經》(舊約)。

提摩太父親即是希利尼人,《聖經》未記其名,可能是一位商人。按照當時的規矩,父親是猶太人的話,他的兒子們必須在出生後第八日行割禮。但如果隻有母親是猶太人,父親是外國人的話,則兒子行割禮與否,並不被重視。因此提摩太未曾行割禮。保羅為了要帶他一同去傳道,所以要為他補行割禮,使人知道他有猶太人的血統(母親方麵),同時可以堵住反對保羅的猶太人之口。

《使徒行傳》(16:3)所說的話,很多人不明白!

其實,因為他父親是希臘人,所以提摩太從小未受割禮,保羅就給他補行割禮,視之為猶太人。

保羅以後不給提多行割禮,是因為提多純粹是一名外邦人,與猶太人血統及禮節毫無關係。保羅曾為割禮問題引起反對者的爭辯。

2.提摩太與保羅的關係

A.保羅因為欣賞這少年人,在路司得和以哥念有好名譽,所以有意揀選他為布道同工。可是由《使徒行傳》(16:4)以後所記保羅傳道的記錄,隻提到保羅與西拉同工、同坐監、同受威協,並沒有提及提摩太曾同行。直到保羅獨自往雅典之時,送保羅去的人領了保羅的命令,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雅典去,此時才再提及提摩太,以後保羅由雅典到哥林多去,西拉和提摩太才趕來“會師”。

因此,有些解經家認為,保羅欣賞提摩太可堪造就之後,曾把這位青年交給路司得當地的信徒們,並為他舉行“按手授職禮”,由保羅與當地教會的長老們一同為提摩太按手,將傳道聖職授與他,於是提摩太在路司得和以哥念等地開始為主工作。

當保羅吩咐人回去告訴提摩太與西拉一同到雅典之時,提摩太可能一時未能離開正在發展的聖工,直等到適當的時候,才與西拉由庇哩亞出發到哥林多去。

B.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3:1)透露一件使徒行傳未曾記錄的事。那就是保羅曾打發提摩太往帖撒羅尼迦去增強信徒的信仰。這事是否應該插在《使徒行傳》(17:9—10)之間值得研究。因為保羅離開帖撒羅尼迦是與西拉一同去的,顯然提摩太未同行。這時候保羅把他留在帖撒羅尼迦亦未可料。

至於《使徒行傳》(17:4)說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亞,則可能是提摩太由帖撒羅尼迦往庇哩亞去與西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