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陝北印象(1 / 2)

陝北的古跡,陝北的美人,陝北的名菜,陝北的朋友

陝北該有極多的古跡,古極古極的古跡。但是現在往什麼地方去找呢?而且毫無頭緒,手邊一本書也沒有,想找一本《延安府誌》都找不到。

延安,看看好像遠遠及不上我家鄉的一個村鎮的大,但是,它還是“府”呢,老百姓至今還叫“延安府”。延安又叫“膚施”,在外邊時,一個熟人曾說這是有典故的:仁慈的黃帝為救一個人,把他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來給一隻貪饞的神鴉吃,所以叫“膚施”,就是施膚的意思。小時候我曾看過一本古時傳說的書,曾談到這個,現在已經記不清楚,可是,就使記得清楚,也並沒實際用處。

有人說楊六郎就死在這一帶地方,他的墳墓就在附近。延安的城外有一個很大的墳墓,墓身已看不出來了,隻看見許多蟠龍的石柱、石碑,這些東西給了我很多的想象,但僅僅是想象。

在從前,因為這裏接近京城——長安,每次統治者的變換,這裏的人民總是最早受到影響的,同時,又是軍事上極重要的地點。陝、甘、寧、青這些地方過去有多少血染成的曆史!古詩裏有許多歌頌塞外的詩,從那些詩裏我們也可以想見一點當時的情景。

離延安不遠的地方,聽說有一個“馬超洞”,不知道與馬超是不是有直接的關係?延安附近有一個山,叫清涼山,上麵有幾株樹,還有一個很大的破廟,跑到山上遠望,延水若帶,群山像一隻一隻的盆子。

究竟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祖先開始陸陸續續往海邊一帶移?恐怕已不易查考。現在我是浙江人,但聽從前家裏老年人說,我們原來本是河南人。許多人都要集中在海口這個情形,實在是並不好的。抗戰以後,我希望我們國家,要有眼光來建設內地,而特別要注意建設邊疆。建設邊疆,就是保衛邊疆,同時人們也不會因貪海口都市的繁華而集中在那些地方。譬如一個人的發展,腦、心、肺、胃、腸、手足……都要平衡,才能健康。邊疆,猶如人的四肢,如果邊疆弱,哪怕心肺……都好,這個人也是不健全的。

在曆史上,陝西是出產美人的,楊玉環就生在陝西。陝北的美人,現在如我所見的,就是同我小時候家裏那些“繡像繪圖”的小說上所有的簡直一式一樣:楊貴妃式的,圓圓而粗粗的身材,圓圓的鵝蛋臉,眼睛是單眼皮,厚厚的腫腫的,眉毛稍些上豎一點。有許多女孩子,她們生得健康而美麗,可惜她們很少洗臉,麵孔上總是有鼻涕幹,灰沙同汗所積成的東西。頭發也總是蓬蓬的,最可憐而又討厭的,很小年紀,她們大部還裹了腳。

我剛到延安,住在城裏,那家老百姓家有一個女孩,生得有我一樣高,這是一個美麗的女孩,長圓麵孔,壯圓的身材,完全是典型的陝北美人。我曾同她搭話,問她識字不,她回答說不識,問她為什麼不進識字學校?她說她年紀大了,其實也還隻十五六歲。她又說她的弟弟是進學校念書的,現正放暑假。原來,沒有幾天之後,她就出嫁了,我卻一點也不知道,一點也沒猜想到,隻在一個中午,看見院子裏有許許多多的男子,哄哄的熱鬧得很,問了人,才知道這是房東人家做喜事。很簡單的,前麵有些穿短褂的男子引著,新娘穿著紅衣服哭哭啼啼上了鋪著紅氈(陝北是出產氈毯的)的毛驢子,媒人騎在後麵的毛驢子上跟著;在媒人後麵,有人扛著一些圓的餅,小小大大地積疊起來,像我們那裏的塔餅,但這裏是用麥粉做成的,也沒有餡子。下一天,她回門來了,滿頭戴了紅紅綠綠的紙花,打著哈哈的笑聲,旁邊機關裏的小勤務們向她問長問短,她快樂地回答他們,但我可替她有點不好意思,竟不敢望她。

美的觀念與美的標準是隨著風俗習慣而改變的,歐洲人認為希臘式的鼻子——額角到鼻子是平垂的——是最美的;大眼睛,雙眼皮,也算是美的。中國人愛單眼皮的眼睛,與細小的眼睛。一位南方熟人對我說,陝西人說話多鼻音,認為多鼻音話的地方的人,是很媚人的,這是根據什麼說的?不過我不歡喜陝西美人的單眼皮眼睛,好像永遠睡不醒似的,那倒是我的實話。

延安除了合作社外,老百姓開的館子也不少,但是如果問到陝北有什麼特別的菜,我卻回答不出。

“我會做三不粘。”有一次一位朋友說。“三不粘?”我不懂。“這是陝北的名菜!”人家對我說,怎樣地好吃,而且是甜的,待我吃了一次,天知道,其實就是溜黃菜,不過是甜的。做法頂簡單,把麥粉與豬油、蛋黃及糖和水放在一起燒,燒到一個沸的適當的程度,就成了。我呢,把它變通辦法,因為不能多吃油,隻放了一點點油,把麥粉與蛋黃及蛋白都在內和糖與水燒起來,就像Crème(乳蛋配製品)一樣。有時我把它做了冷下來吃,那就像冰淇淋。朋友們讚許我這一點小小的發明,“三不粘冷吃”!可惜買不到茴香精,如果放一點香味,那就十足像冰淇淋。在延安,也許可以賣到四五角錢一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