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勉一聽,得知自己死裏逃生,謝過叔父和宰相後,轉頭便欲穿戴衣冠回家去了。這時,趙稟卻湊過來,找包勉要那承諾了的三千兩銀子。這下包勉就不樂意了,說道:“人情又不是你講下來的,還管我要什麼銀子?”趙稟當即大怒,便對包拯說道:“包拯,你將令侄饒過了嗎?”包拯便說道:“看在大司馬的麵上,便饒了他了。”趙稟卻冷冷地說道:“對啊,你可不能鍘了他,要不你們包家可就少了一顆搖錢樹了。”
包拯聽了這話,便如棒當頭,頓時舌短語塞。過了好半晌,包拯高呼道:“王朝、馬漢,將包勉給鍘了!”便有差役撲進來將包勉拉出去行刑了。
包拯命人將包勉的屍體收拾裝入棺木中後,含淚寫了封書信道明緣由,讓王朝一起送到廬州家中。處理完一切事宜後,包拯便向王延齡和趙稟告辭奔赴陳州了。
王朝奉命前往合肥送信,一路行來,走進包府內堂,向老夫人行禮後,便將書信交給了崔氏。崔氏看完信後,轉眼便昏厥過去。崔氏醒來後,立即便叫人準備好車輛,往赤桑鎮去了。
再說包拯前行抵達到赤桑鎮後,仍是心情沉重,在堂上悶坐。正沉思間,便有人進來稟報,崔氏老夫人已經到館驛門外了。包拯聞報大吃一驚,當下也顧不得整理衣冠,便急忙到館驛門外迎接。崔氏下車,見包拯躬身侍立在門外,也不予理睬,徑直往廳堂走去。
崔氏坐在堂上怒問包拯為何要斬了包勉,又心痛又惱恨。包拯見狀,便耐心誠懇地勸解道:“請嫂娘息怒,弟弟自幼蒙嫂娘撫養訓教,時刻不敢遺忘。嫂娘曾經訓教我,為人須正直,居官要清廉。正義之士,忠良之臣,人人敬仰;貪贓枉法,禍國殃民,人人唾罵。終於到得如今,弟弟能夠身居開封府,執掌國法,理所應當殺贓官,除惡霸,為民做主。可是,正人先正己,責人寬,責己嚴,這樣才能算是國家棟梁。包勉他犯了國法,我豈能輕輕放過?我若是徇私情饒過了他,豈不是上欺君、下壓民,敗壞了朝廷綱紀,更是辜負了嫂娘的教導,我還有什麼麵目再見到嫂娘!”
崔氏見包拯情真詞切,知道自己的兒子貪贓枉法,確實是罪有應得。可是,自己都已經到了這般的年紀,卻失去了唯一的親生子,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不如一死了之。想到這裏,崔氏竟然猛地站起身來,就要向牆上撞去。這一舉動,可是嚇壞了包拯和王朝、馬漢等人,眾人趕忙上前護住了崔氏。包拯更是跪倒在崔氏麵前,對崔氏又是一番勸慰。
崔氏見包拯跪在自己麵前,所講的都是肺腑之言,句句合情在理,為黎民而不徇私情。崔氏便表示原諒了包拯,讓他安心赴陳州放糧。
包拯聽了如釋重負,吩咐人安頓好崔氏後,便再次起程了奔赴陳州完成他的使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