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完美詮釋師者情操——孟二冬
【模範檔案】
孟二冬,男,漢族,安徽省宿縣人,中共黨員。生於1957年,1980年參加工作。2006年4月2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生前係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教授。
【無上榮譽】
孟二冬曾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等稱號,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2009年9月14日,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1957年1月12日,孟二冬出生於安徽蚌埠。他認真執著、心無旁騖的性格,從上小學時就開始顯露出來。在泗縣中學讀書期間,孟二冬的勤奮好學、吃苦耐勞、淳樸厚道,給老師和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學習成績突出,品學兼優,對同學友善親和,謙遜質樸,樂於幫助別人。無論是學習上的事還是日常生活上的事,他都是有求必應。
1978年3月,21歲的孟二冬順利通過高考,成為宿州師範專科學校中文係的學生。他讀書時表現出來的那種凝神聚氣的“定力”,令同學們歎服。1980年2月初,孟二冬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專科學業後被擇優留校,成為中文係的一名老師。係裏先後安排他到安徽師範大學、北京大學進修兩年。此後,十餘年中,他三進北大,走過了進修學習、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求學曆程。
甘於奉獻的好老師
1994年,博士畢業後的孟二冬留在北大中文係任教。在北大教學期間,他依然保持並提升了當年宿州師專時的授課風格,備課縝密周詳,課前靜坐“過電影”,課後“回放”找得失。除了教材上的內容外,他還博覽群書,大量查證資料,對每一個問題都力求做到詳解。每個問題的來龍去脈、每個論點的論據都有翔實的文獻資料作支撐。因此,他講課能駕輕就熟,深入淺出,突出重點和難點。
孟老師每次上課都會早一點到,下課後也會晚一點走,希望與學生有更多的交流時間。課上課下,學生們看到的孟老師,是一位博學而又酷愛運動、儒雅而又專注學術、敬業而又熱愛生活的老師和朋友。學生回憶起他時說:孟老師非常紳士。在他的課堂上,坐在前排的同學,就會非常自覺地上去幫老師擦黑板,每次擦完黑板,孟老師站在講台的一邊,然後微微一鞠躬,輕輕地說謝謝。每次同學擦完黑板,他都會這樣做,同學們都覺得上去擦黑板是一件無上榮耀的事情。
孟二冬勤於治學。他的妻子回憶說:“從結婚一直到最後,他隻要是在家的,每天看的都是他的背影,每天下班回家開門就是看見筆直地坐在那裏,無論天氣再冷,我都睡覺了,在被窩冷得縮著頭,你伸出頭他還是筆挺地坐在那裏。” 他先後出版了《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登科記考〉補正》、《陶淵明集譯注》、《韓孟派詩傳》、《中國詩學通論》等多部論著,獲國家圖書獎等多個獎項。
工作到最後一刻
經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幾十年的建設,石河子市變成了年輕的新城。但石河子大學的師資力量仍比較薄弱。2004年3月1日,孟二冬受北大委派來到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為了多給學生們講課,他主動要求增加課時,達到了正常工作量的3倍。除了給學生上課,他還為中文係教師們開設了“唐代科考”的選修課。
在到石河子大學的第二周,他就出現嚴重的嗓子喑啞症狀,盡管每天打針、吃藥,他仍堅持上課。隨著聲音越來越微弱,他不得不在課堂上用起麥克風。校領導和老師們多次勸他休息,但他都微笑著說:“沒關係,我還能堅持。”2004年4月26日,他在劇烈的咳嗽中堅持講完《唐代文學》最後一節課,倒在講台上。經醫院診斷,他已患食管惡性腫瘤。
回到北京治療期間,他仍以頑強的毅力坦然麵對病痛折磨,堅持課題研究和指導研究生的工作。
【精神傳遞】
作為一名教師,孟二冬教授身上浸透著師者的博大、尊嚴與熱情;作為一個病人,孟二冬教授是一位鬥誌昂揚的勇士,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殘酷的病魔時,仍然堅持在教學崗位上盡職盡責,人性的可貴與輝煌愈加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作為丈夫和父親,他是不合格的,因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他熱愛的教育事業。在他的生命之河裏,無論是風平浪靜,還是急流險灘,他都永遠保持著一份讓人心儀的恢宏而又恬靜之氣,他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卓越的師者所具有的風範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