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人民群眾的貼心人——邱娥國(1 / 1)

第六十六章人民群眾的貼心人——邱娥國

【模範檔案】

邱娥國,男,漢族,江西省進賢縣人,中共黨員,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1946年出生,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原副政委兼筷子巷派出所教導員。

【無上榮譽】

邱娥國先後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公安係統一級英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三屆當代中國雷鋒、全國敬老愛老十大楷模、敬老愛老金榜獎等榮譽稱號。2009年9月14日,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好事

邱娥國出生於南昌市進賢縣一個普通農民的家庭,家境貧寒,是當地黨組織、政府和熱情的鄉鄰幫助他們家渡過一道道難關,幫助他讀完小學,送他參了軍,入了黨。他能深刻體會人們孤苦無助時的心情,也深知及時的幫助是多麼的珍貴。從人民子弟兵到人民警察,他始終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頭,隨時隨地向老人、孩子和需要幫助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

1979年年底,33歲的邱娥國從部隊轉業,被分配到江西省南昌市廣外派出所擔任戶籍民警,1990年調往筷子巷派出所繼續幹戶籍民警。在戶籍民警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邱娥國默默奉獻,心懷百姓,他的工作幾乎都是和老百姓的生活與工作息息相關,有很多工作既瑣碎又花費時間。邱娥國就是這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深得百姓敬意的工作業績。

在27年的基層民警生涯中,邱娥國走過的大街小巷超過12萬公裏,相當於繞地球三圈。他有一本孤寡老人幫扶記錄簿,上麵詳細記錄著轄區每位老人的基本情況,先後奉養了11位孤寡老人,為9位老人送終。轄區一居民去世後,邱娥國不僅幫助辦理後事,而且把他兩個年幼的女兒接回家照顧,幫助她們完成了大學學業。

僅在2003年,他就率領派出所民警資助了8名生活困難的少年重返校園,讓6名孤寡老人找到了歸宿,幫扶了20餘戶殘疾人特困戶。猴年的大年初一,前來拜年的特困戶子女把早早來到所裏的老邱團團圍住,感謝他每月把全部津貼都資助給他們這些幾乎麵臨失學的孩子。

名揚全國的邱娥國工作法

1997年邱娥國被中組部、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模”榮譽稱號,他的事跡開始在神州大地上傳播。他創造的工作經驗被譽為“邱娥國工作法”,在公安戰線推廣。

按照他自己的解釋,“邱娥國工作法”就是“一圖、二本、三訣、四勤、五心”。具體來說就是給社區內的每幢房屋畫上草圖;熟悉掌握好社區內的重點人口本、學生本、戶籍本等本(證);辦事要遵照“態度要和善……見事多觀察……熱心辦民事,溫暖送到家”的口訣;勤走、勤問、勤記、勤想;工作有責任心,為人民服務有真心,處理問題有公心,金錢麵前不動心,老百姓的平安牢記在心。

祖國和人民給予了他極大的榮譽,他的工作崗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管段民警到分局副政委,從轄區萬餘人口到全區60萬百姓。正是有了這種極其樸素而有效的工作方法,無論榮辱升遷,他仍然保持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色,仍然對社區的老百姓充滿感情,被譽為“群眾的貼心人”。

唯有真情最可貴

邱娥國常說:“當戶籍警就要姓‘戶’,要把家家戶戶連在一起,拴在一起,把百姓當親人、當父母。心中就要裝著轄區的家家戶戶,時刻幫大家排憂解難。”從警一生,他幾乎沒有休息日,加班加點達3萬多個小時。他實在太累了。2003年,他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倒在工作崗位上,經緊急搶救才得以死裏逃生。2007年,他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卻依舊忘不了那一方百姓。他深情地說:“雖然不再上班了,但我一顆服務人民群眾的心永不退休。我的心永遠牽掛著轄區,牽掛著那一條條小街小巷。”

幹好工作關鍵在於對群眾有沒有感情。他常說:“我們隻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好事,愛民為民,以誠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群眾當父母,群眾就會把我們當親人。”“人間感情千萬種,唯有真情最可貴。”這是邱娥國的人生觀。幾十年如一日地踐行這種人生觀,使他在群眾心中立下了豐碑。

【精神傳遞】

邱娥國以自己的滿腔的愛和真摯的情,體察一方情,贏得一方民心,保護一方安寧,創建一方文明,用青春和熱血樹立了一個人民公仆的形象。在他的身上,既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風範,還有雷鋒助人為樂、愛憎分明的高尚品德,更有善於總結、勤於學習的工作態度。在他幾十年如一日為民服務過程中,閃爍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耀眼光芒。他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道德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