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股神忠告(3)(2 / 3)

邱永漢也經常告誡大家不要輕信專家的意見。他說:第一,大學裏的經濟學科同實際的股票投資毫無關係。證據是教經濟學的理論深奧的教授、講師,沒有聽說有通過股票投資而賺了大錢的。第二,所謂專家,並不是專門學習這一門的,而是在長期從事一件工作,對這件工作比較地有經驗和有豐富的知識而已。在股票預測上,條件一次一次都不相同,或者是看似相同而實質有了變化,依靠過去的經驗反而會導致錯誤的判斷。假使拿出一千個經濟學理由或者複雜的算術模式,證明一隻股票不可能上漲,但如果它上漲了,就隻有一個理由:因為它該上漲了。股民還常把信息的靈通和與股票接觸的遠近看做是成功的首要因素,邱永漢卻不以為然。他說,證券交易所的職工整天盯著電腦的股票行情,信息也比別人靈通,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占盡,按道理,個個都可以成為百萬富翁。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反而是大膽的外行人賺了大錢。股場如賭場,一半靠運氣,一半靠預測和決策。相反,在現時的股市,由於情況千變萬化,外行人反而有時不被太多的信息蒙住眼睛,對於情況有一種新鮮的看法,不受條條框框束縛。

其實,盲目聽信專家意見在本質上是由於投資者缺少一種實用的研判大勢的方法。所以投資者首先必須充實自己的頭腦,學會自己去判斷,運氣和其他人是靠不住的。隻有掌握了這些正確的方法,才會有冷靜的頭腦,才能作出自信的判斷。

影響股指升降的各種因素

一般一個事物都會有多種的因素影響製約它,投資者關心的就是影響股指升降的各種因素。眾股神門通過歸納總結,指出了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大致如下:

政治人物

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是經濟正常發展的基本保證,對證券投資者來說也不例外。倘若一國政治局勢出現大的變化,如政府更迭、國家首腦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國內出現動亂、對外政治關係發生危機時,都會在證券市場上產生反響。

例如:1982年9月23日,撒切爾夫人訪華,中英兩國圍繞香港前途的談判正式開始了。在談判中,鄧小平坦率地指出,主權問題是不能談判的,1997年中國要收回香港,這是談判的前提。這讓撒切爾夫人遭受到了強烈的挫敗感,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舉行的這場會談,比預定的一個半小時多出了50分鍾。撒切爾夫人走出來時,臉色凝重。忽然,她一腳踩空,跪倒在地上。這件事立刻成為街談巷議的轟動話題。消息傳到香港和英國。人們議論紛紛,輿論倒向香港必定回歸這邊,對撒切爾夫人的談判之旅倍感失望。頃刻間,香港股市因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了“信心危機”,發生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數跌至750點。直至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恒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奧運經濟

每個申奧成功的國家,從申奧到奧運會舉辦前後,該國的股市都升幅巨大。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股市都存在這種情況,其中與奧運相關的股票在走勢上更是遠勝大盤,有很多股票出現上漲。

伴隨著我國2008年奧運會的到來,許多股民已經嗅到了股票伴隨奧運會上漲的信息,尤其是與奧運相關產業的股票更是一路飆升。

發行國債

股市與債市的關係到底是聯動還是蹺蹺板,業界紛說不一,有時債市與股市齊漲齊跌,有時此消彼長。事實上,這是由於資金聯動所導致,資金的聯動將導致債市往往領先於股市一段時間,這就形成了時而聯動、時而蹺蹺板的股市、債市波動曲線。

按照資金性質分類,債市資金容量大、厭惡風險,追求無風險的較低收益;而股市資金愛好風險,善於融資,追求高風險高收益。債市與股市的資金也通過無風險收益率來平衡,當債市資金過多,便會推高國債價格,由於收益率降低,部分債市資金流入股市;而當債市資金不足,則國債價格下跌,提高債券收益率,吸引股市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