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股神忠告(3)(1 / 3)

所以,“三思而後行”,並不隻能是說說而已。麵對結構性泡沫,投資者需要控製風險。低價股雞犬升天是泡沫膨脹的集中積聚,投資者千萬不能以買菜心態擇股。巴菲特慎言股市整體泡沫,隻談股票板塊泡沫,並堅持價值投資的原則。因此,要選擇真正的成長股進行價值投資,這也是短期規避泡沫風險的最佳選擇。

請永遠記住的巴菲特的一句話吧:“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公司,遠勝過用非同一般的好價格買入一家一般的公司”。輕度高估的成長股估值回歸合理的過程中,估值的降低以贏利成長為主,股價下跌的方式空間極其有限(碰上1929年、1973年這種幾十年一遇的大熊市另當別論)。等待,最好的結果也許是獲得百分之十幾、二十的差價,卻可能麵臨失去幾倍、幾十倍獲利機會的風險。看準增長背後的實質,把握時機買入,最壞的結果是輸時間和少許的差價,卻把巨大的利潤緊緊握在手中。這一切以對投資標的透徹的研究為前提。

另外,我們也可以利用PEG和PE兩個指標進行輔助判斷,當PEG在適合的區間時(如小於1),PE可以適當定高一點(如30-40倍),當然有適合的PEG和PE後也還要結合股票的基本麵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量力而行,留有餘地

量力而行,對所有的事情都實用。中國自古就有“過猶不及”的說法。凡事適可而止就行,不能過於貪婪。在股市上也是如此。

所以,不要想著投機,此一時彼一時也,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如果把事情作得太僵而沒有留有餘地,這是非常危險的。

股神巴菲特就告訴我們:“華爾街會把任何東西賣給投資者,當投機看起來輕易可得時,它是最危險的。理智的人們會漸漸趨向如童話舞會中灰姑娘的行為:他們知道,總是投機於已大大高估的公司。就像在舞會中待得太久一樣,隻招來傻瓜和老鼠。然而,他們從來不願錯過哪怕是舞會的一分鍾,於是,這些轉得暈頭轉向的參與者,都希望在臨近午夜前的最後一刻離開。可是,在他們跳舞的房子裏,時鍾並沒有指標。”巴菲特的這一番話,是在揶揄愛投機跟風的投資者,往往高追股票,又不切實際地希望自己能在股價升至最高一刻前跳車,贏取最大利潤,但往往事與願違。他們盲目而行,瘋狂跟風,沒有留下任何餘地,最後隻會輸得更慘。這是股神對投資者的提醒。他說:“我很重視確定性,如果你能理性地投資,風險對你就不具任何意義了。”

每個投資者都盡量避免風險,但是他們不知道從小事入手,會做的更好。有的投資者甚至更加過分,他們容易聽信傳言。散戶在追逐市場熱點時,應從基本價值的角度出發,尋找優質企業長期持有,而不是到處打聽消息,承擔太多不確定的風險。他們瘋狂買入熱門股,一點不會量力而行,甚至還借錢炒股。當前股市出現了“賺錢效應”,許多散戶動用全部家庭積蓄,甚至利用杠杆效應借錢或抵押房產炒股。結果搞的傾家蕩產,身無分文,甚至還欠下一屁股的債務,使自己狼狽不堪,臉麵盡失。他們隻是貪圖眼前的小便宜,忘記了股市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即使在牛市中也會出現較大幅度的震蕩調整。於是在這種“賺錢效應”的情況下,許多投資者就盲目追求利潤,投資了超出自己力量很多的股票。

股神提醒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理性的心態。量力而行,給自己留出足夠的餘地和退路。

不要迷信專家意見

不要迷信專家,股市裏沒有專家!

巴菲特認為股市像我們周圍的世界一樣,不一定按照嚴格的規律運轉,不一定遵循一定的程序,股市的行為與其用經濟學來解釋,還不如用人類學來解釋才對,恐慌與貪婪影響著股價。所以,股市裏沒有所謂的專家,但是因為驚恐,許多投資者天天燒香拜佛,尋找專家,想取得真經。於是就陷入了一種盲目迷信的狀態。專家說一就是一,不敢違背一點。索羅斯的“反射理論”強調:觀念可以改變事物,而事物反過來會改變觀念,即所謂“反饋”。投資者的這種觀念,不但使其自身誠惶誠恐,惴惴不安,還影響了其股票的投資和贏利。甚至還令一些所謂的“專家”得以招搖撞騙。

華爾街一位著名操盤手就曾說過:“股市中賺錢很快,但虧錢也很快,而且,每次虧錢大都是我賺了錢後洋洋自得之時發生的。”這就是所謂的“專家”嗎?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把這樣的專家供仰為“神”呢!可見靠得住的就隻有自己,那些所謂的專家如果預測得百發百中,批講得頭頭是道,他們為何不去大撈一把呢?還在這裏為了你這幾個小錢白費口舌?就像那些騙人的算命先生,從來都算不出自己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