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第一先生:二十一世紀的多利·麥迪遜_ ?(2 / 3)

還有一次,在舊金山,比爾·克林頓和切爾西當時男朋友的父母共進晚餐,那次他顯然非常開心。那是他第一次見到他們。布依爾回憶說:“然後,他回來了,說了一句可能每位父親都會說的話:‘我想他們喜歡我。’他希望給女兒男朋友的家人留下好印象……看到這一幕,真讓人……感動不已。” 67

切爾西現在的男友馬克·梅茲文斯基是她斯坦福大學的同學,他們十幾歲時在華盛頓就認識,他曾經在白宮擔任實習醫師,現在是紐約高盛集團的一名投資銀行家——《紐約》雜誌報道說,他買了一套價值380萬美元的住宅。他是馬喬裏·瑪格利斯·梅茲文斯基和愛德華·梅茲文斯基的兒子,梅茲文斯基夫婦二人均為美國國會前民主黨議員。

據《紐約時報》報道,愛德華·梅茲文斯基因“詐騙多名投資者高達1000萬美元的錢財”現正在監獄服刑。克林頓執政期間,梅茲文斯基夫婦是國宴上的常客。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報道說,有人舉報“梅茲文斯基利用與克林頓的關係以及他兒子與切爾西的關係,誘使人們給他錢財,從而參與了詐騙。”

馬喬裏·瑪格利斯·梅茲文斯基於1994年失去了她在眾議院中的席位。在此之前,比爾·克林頓在解決財政赤字問題上因得到她的幫助才打破僵局,兩張決定性選票的其中一張就是她投出的,克林頓因此以218比216的選票結果得以通過。她曾經向她富有的持共和黨傾向的委托人承諾反對增加任何稅收。68

希拉裏的總統競選改變了克林頓的一切。沒有充滿魅力的演講和令人豔羨的四星級晚餐,2008年1月底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前往達沃斯,而是一直呆在家裏,或是和大家一起為競選做準備。當然,他獲得了掌聲,可是也同樣因為發出汙言穢語而被人們嘲笑和奚落。很難想像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或者吉米·卡特會做出他這種舉動。

在早期的競選中,克林頓像往常一樣努力工作——這是為了希拉裏,更是為了他自己。他明白自己的政治遺產仍然帶有難以抹去的汙點並且是不穩定的,希拉裏的競選比他在非洲做的任何事情都更能洗清並鞏固這些遺產。當比爾·克林頓在非洲抱著患艾滋病的孩子和蹣跚學步的孩子時,全世界的政治家和慈善家都認為他應該暫時離開。

克林頓時代的美國一直維持著比較好的狀態,所以在2007年末和2008年初,當他親自出席“同時代最優秀的頭腦”活動時,幫助號召她成為第一位女總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克林頓卸任後碩果累累,但是也出現了一些笑柄。就連喬治·沃克·布什也因為他們的工作而獲得了稱讚,像其他一些基金會一樣,克林頓的非洲倡議已經失去了一些激情。克林頓全球倡議(CGI)就備受矚目地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是在2008年的第四次會議上,它的興奮度和新鮮感已經開始衰退了。克林頓演講的費用又一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的少數死黨和資金支持者因為錯誤的原因被卷入新聞輿論的中心。有時候他看起來仍然是可笑地窘困;有時候他的行為讓人覺得很尷尬。

實際上,在克林頓啟程為妻子的總統競選籌款時,險些成為一個令人厭煩的人,他完全沉醉於自己的聲音。克林頓的朋友霍華德·塔爾曼非常擔心他會變成“第二個傑西·傑克遜”,到哪兒都是一副演講架勢,或是聚光焦點。69

要解釋克林頓為什麼能引起公眾注意,很少有觀察者會不提起公眾的愛戴。“他想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來取悅民眾”,阿肯色州的記者比爾·西蒙斯說。70盧·威斯巴赫說:“他是一位深諳如何獲取民眾喜愛的大師。” 71

然而,一位曾與克林頓共處過並在白宮留宿過的女士卻表示,克林頓的醜聞讓他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變得“對環境的感知不像以前那麼敏感了,好像永遠都在思考什麼”,並且失去了他的觀眾。她還說克林頓對夥伴的需要是非常強烈、超乎尋常的。“他是喜歡群居的,他在任何時候都渴望與人接觸和交流。”現在那種孤獨感加劇了,因為他現在完全獨自生活,因此特別想念切爾西。72

羅伯特·薩姆·安森曾在2004年6月的《名利場》雜誌對克林頓卸任後所做的事情做了報道。安森悲傷地說:“一個來自曼哈頓的人提到說邀請克林頓參加一個雞尾酒會,時間是六點到八點之間”,克林頓七點才來,而且一個半小時以後,人們仍然圍著他,聆聽他說的每一個字。尊貴的客人們來這裏是參加宴會的。一直待到9:15,“我不能再待在這裏了,”他說,“或許我隻能吃點甜點。”他又坐下來開始談論,談論切爾西(堅持“一夫一妻製”的人,他曾經這樣形容她);談論希拉裏(他說希拉裏是他遇到的最有意思、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人);談論他的“工作”(他最懷念在白宮的日子)。直到半夜他還在講(關於隻能‘老是看電影’的事情),參加宴會的其他人不停地看表。“比爾,”最後一個人忍不住說,“我們明天還要上班呢。”聽到這句話,克林頓的臉色沉了下來。“他看起來很失落,”那個主辦人說,“好像在說,‘我現在將去向哪裏呢?’”73

梅爾·基特勒和他的妻子參加了2006年希拉裏競選參議員的資金籌措活動。她完成不了,因此就向她丈夫求助。那天已經是夜裏11點了,這位前總統仍然在高談闊論,基特勒說“女主人累了”。他本想講到晚上10點結束,卻不想停止回答問題。“他可能會說一個晚上。” 基特勒說。男主人得到了他妻子的一個暗示,“站起身說我們還有兩個問題,然後今天晚上到此為止。” 74

有時候,當他做演講時,特別是在周末的晚上,他講的時間太長了,以至於有的觀眾希望落下一個掛鉤,把他從講台上拖走。2005年11月在芝加哥舉行的猶太人聯合基金會晚宴上,他注意到,1800名居住在郊區的人都擠在賓館豪華的歌舞廳裏,保姆在外邊等著,一直講到第二天早上開始工作。下邊的人偷偷看表。最後那天晚上的一名主辦人走向講台,感謝克林頓花費這麼長時間講話,並且宣布,讓這位前總統再回答一個問題。

在多倫多,康拉德·布萊克在類似場合的一次收費演講上也看到過克林頓。“他對加拿大的公共醫療保險計劃很了解……但是人不多的時候,他看起來話很多……而且淩亂,顯然沒有經過斟酌。那不是能給你個概括,使你得到一個結論,並能提高你自身水平的一種演講。” 75

如果有好的聽眾,並且借著下午的約會上,他很可能會把房子都給說倒。2006年6月,比爾·克林頓在小石城舉行的周刊協會年會上無償地發表了演講。然後AAN的主編帕特麗·卡爾霍恩說,這位前總統告訴“管理人員”他的演講會持續20分鍾,不回答提問,包括卡爾霍恩手裏預先準備好的問題。“我敢說當他回來向《阿肯色時報》總編和出版商致意的時候,所有信誓旦旦的承諾都失效了。” “‘嗨,我要回答聽眾的問題,’他說。”

克林頓一個小時才結束演講,卡爾霍恩說,500名聽眾代表著100多家媒體,都聽得如癡如醉,神魂顛倒。而人們通常會懷疑,偏倚,並且比較粗魯。她說,沒人問起莫妮卡、盧旺達或福利改革的事情。“在我們這群人中竟然沒有人問起莫妮卡·萊溫斯基,實在是太有趣了……那屋子裏的人可能都會想‘你這麼聰明,怎麼會幹出如此愚蠢的事?’”但是沒有人問那樣的問題。“好像埃爾維斯(貓王)在屋子裏,” 卡爾霍恩說,“他是一位搖滾明星。” 76另外一名主編記錄了那時的歡呼和喝彩,並且寫成了日誌,“你可能會認為他正在競選活動上對著滿屋子的支持者發表演講。” 77

丹佛市《Westword》雜誌的編輯卡爾霍恩登台向克林頓提問,然後讓觀眾提問題:“管理人員提示我,就是現在時間到了。他輕輕拍著胸口……他伸出兩個手指,意思是說還有兩個問題。我說‘克林頓總統,您坐在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位置上,但是你的管理人員好像掌握著您的日程表’……克林頓總統說,‘不,讓我們再多問幾個問題吧。’”

45分鍾之後,當克林頓繼續鼓勵大家進行提問時,卡爾霍恩對他說,“總統閣下,您的幕僚對您無限期的拖延時間已經快要崩潰了。”他說,“哦,那沒關係,他會挺過去的”。然後他繼續回答提問。78提問過後,克林頓衝過警戒線,又花費一個小時跟人們聊天,並給他們簽名。79

卡爾霍恩在沒見克林頓之前,覺得他看起來很偉大。“穿著得體講究,白發梳理地整整齊齊”,整潔,特別“光滑的雙手”。像其他人一樣,她注意到與觀眾待的時間越長,他看起來越有精神,“與人接觸好像能使他充滿活力”。

有一點不雅的地方就是有一次他的鞋上粘了一片衛生紙。80

2006年8月19日,比爾·克林頓就60歲了,對此他並不覺得開心,哀歎餘下的日子越來越少,他曾一直是屋子裏最年輕的,可是現在他變成了最年老的人。他通過一而再、再而三地慶祝生日表現出來孩子氣的一麵,不像其他上了年紀的人那樣簡單地吹滅蠟燭,就匆匆結束。

在他確切的生日那天,他在馬薩葡萄園島的瑪麗·斯汀伯根和特德·丹森家慶祝。在馬薩葡萄園島派對上,蘇茜·湯普金斯·布依爾也在那兒。她說,“他吹著薩克斯,希拉裏和切爾西伴舞,她們都為他感到驕傲,那天玩得很開心。希拉裏很喜歡跳舞。”布依爾說,那天大概有一百人左右,有莫裏斯·坦伯斯曼,傑姬·奧納西斯前任男友,梅格·瑞恩,弗農·喬丹,還有沃爾特·克朗凱特。81

那天晚上,克林頓不用擔心他的心髒會出問題。他吃了最愛吃的食物——小排骨,雞肉,土豆沙拉,涼拌卷心菜。蘇茜·布依爾回憶說他“在場地中央,他打開了他的禮物,他為擁有如此多的朋友,得到這麼多的書而感到驕傲……竭力不為已經六十歲這個事實感到沮喪。”克林頓一家在斯汀伯根的客房裏一直玩到很晚。82

在小石城的克林頓圖書館,也有一個為前總統舉辦的派對,盡管他不在那裏。

第二天,他再次慶祝了自己的生日,這次在茵尼斯弗利,斯密斯·巴格萊(繼承了煙草財富)和伊麗莎白·佛羅利·巴格萊(前克林頓政府駐葡萄牙大使)的避暑地。那晚,卡莉·西蒙和她的兩個孩子為他唱了《生日快樂歌》。83(他也是在巴格萊家舉行的一個資金募集活動上慶祝了他的六十一歲生日,當時在場的每個人都要為希拉裏捐出2300美元)84

9月9日,他在多倫多慶祝生日。85

在此期間,比爾·克林頓給了《美國旁觀者》的創始人和主編——羅伯特·埃米特·泰裏爾有關他的新書《克林頓的失落:年輕總統離開白宮後的生活》的一些資料。康拉德·布萊克是泰裏爾的朋友,他也是克林頓老相識——克林頓鼓吹的布萊克寫的有關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的傳記——得到了一張參加派對的門票,他讓總統擺出個姿勢與他合影。(克林頓的助手最後查出了泰裏爾是誰,不讓他在其不見經傳的書中使用這張照片。)泰裏爾說前總統漫無目的地走著,不停地進出洗手間,很顯然並不認識是誰首先爆出克林頓性醜聞的,那時州長以及他派出記者到阿肯色州調查保拉·瓊斯,因而導致了對克林頓來說很痛苦的彈劾事件。86

10月27日到29日是周末,他和切爾西·克林頓和特裏·麥克奧利弗作為主辦人,2100個“朋友”送來了生日禮物,價值從六萬美元——一年1千美元——到50萬美金不等,甚至更多。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那個周末有高爾夫比賽,早午餐和接待,以及在自然曆史博物館的晚宴。那個給他寫了一張50萬美金支票的人和送出“生日禮盒”的人可以享有後台的晚宴,並且和克林頓合影,可以獲得周六晚宴的白金席位,欣賞滾石樂隊在紐約百老彙上層的碧康劇院(Beacon Theater)舉行的私人演唱會。接著還可以去克林頓基金會。音樂廳裏,他的朋友羅恩?伯克爾坐在他後邊,他和社會名流們聚在一起,克林頓促使他們來支持其基金會、克林頓全球倡議(CGI)以及他的妻子。87

就在他生日前不久,克林頓出席了在多倫多舉行的世界艾滋病會議。“幾天後,我就60歲了。我雖然不喜歡這個年齡,但是這卻是事實啊,”他說,“在我大部分工作中,我都是最年輕的,做我該做的事情。然後有一天我醒來,卻發現我是屋裏最年邁的人。既然之前我經曆了很多的事情,所剩的日子也越來越少,因此每天我都會懷著感激之心從睡夢中醒來。”

一篇名為《克林頓的前列腺也60歲了》的專欄標題,保守評論員本·夏皮羅在他的演講裏說“60歲對於一個依靠前列腺生活的人來說的確很殘酷,克林頓也是如此。克林頓的演講是他以自我為中心的極好例子。誰會在談到一種致使安哥拉人平均壽命39.9歲,讚比亞人平均壽命39.7歲,津巴布韋人平均壽命隻有37.9歲的疾病時,還抱怨後中年危機?又有誰會向滿屋子擔心全球瘟疫導致災難的人說出每增加一歲就意味著是自身毀滅的話呢?” 88

比爾·克林頓,就是那個人。但觀眾們都喜歡他。

不管哪裏有某個傑出人物的遺體紀念儀式,克林頓總是在那兒。他成了首要哀悼者:如果有遺體,他就會到那裏,致頌文,不過這種謳歌往往會跑題,談到他自己的篇幅和死者的一樣多。

2006年11月,在曼哈頓的河濱教堂(Riverside Church)他以“神秘嘉賓”和致辭人的身份出席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著名新聞人艾德?布拉德利的葬禮。出席的娛樂媒體人士還包括有吉米·巴菲特和溫頓·馬薩利斯。索尼的首席執行官霍華德·斯金格說“整個屋子”有2000名哀悼者。“我知道我接觸到了國家政治,”克林頓在他的悼文裏說,“當艾德·布拉德利想要采訪我時。” 89

2007年2月,他參加了在曼哈頓的庫伯聯合學院的大廳舉辦的曆史學家小亞瑟·施萊辛格的葬禮。1860年,也是在那個大廳裏,亞伯拉罕·林肯就獲得總統候選人資格進行了精彩演說。亞當·克萊默在《紐約時報》報道過此事。克林頓回憶到施萊辛格當時正在修訂一係列的傳記時,曾經要求過他寫一篇關於林肯的傳記。克林頓解釋說他已經簽約寫他自己的回憶錄。關於這點施萊辛格曾回複說“林肯是比較好的故事素材,不過比較短。” 90

他確實“參加”了很多富有且頗具名望的人或他們親屬的葬禮:特裏·麥克奧利弗的父親91;前德克薩斯州長安·理查茲。他也在參議員羅伊德·本特森的葬禮上誦讀主要悼文。“羅伊德覺得克林頓是他遇到的最有才華的人”,休斯頓市長比爾·懷特說。克林頓把悼文的原稿和親筆簽名送給了他。“他真的是學到了怎樣在那些特殊場合扮演好角色。” 92

“不像其他我認識的人,他很善於表達同情,”梅蘭妮·維微爾說。93 “我知道比爾·克林頓在葬禮這樣的場合做得非常好。”特德·索倫森說,而那聽起來一點兒都不像是恭維。94

克林頓也在公眾不熟悉的人的葬禮上誦讀悼詞以及說一些安慰的話。2005年11月,他成了卡爾·維洛克葬禮的主角,維洛克曾是克林頓第二任期內的特別助理。不過,更重要的是,在1974年克林頓計劃參選眾議院時,維洛克陪著克林頓走遍了第三選區的每一個城鎮,將他所了解的克林頓介紹給每一個人。雖然克林頓的那次競選失敗了,但是克林頓說如果沒有維洛克他不可能會成為總統。維洛克的妻子瑪格麗特也曾在克林頓任期時的白宮工作過,她當時擔任來賓接待辦公室的副主任。《阿肯色民主黨人公報》的菲利斯·布蘭頓說,在那次葬禮上,克林頓“就坐在瑪格麗特的身邊握著她的手”。95

2006年2月,克林頓參加了他很多年的好朋友和助手伊萊·西格爾的葬禮,西格爾死於一種罕見的癌症。2006年3月,他發表了對史蒂夫·葛利森的悼文,葛利森生前是愛荷華州醫師,死於自殺,他曾為克林頓時期的醫療保健組織工作。愛荷華州州長湯姆·威爾薩克——葛利森曾是其幕僚長——也送來了悼文。“他沒有必要來的,” 威爾薩克說,“他來完全是發自於對員工的關愛……顯然,他有一套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也知道如何表達同情和關心……他比較高大,像我一樣,像這樣的人擁抱或是用手撫著我的肩膀時,我想那是一種令人寬慰的感覺。” 威爾薩克在葬禮上與克林頓坐在一起:“我發現這個人不會唱歌,我也不會。我們倆拉開嗓門大唱讚美詩,好像我們真的會唱一樣。” 96

2006年4月,克林頓與他的州長繼任者——吉姆·蓋伊·塔克一起參加了在阿肯色州為吉姆·普萊傑舉行的葬禮,普萊傑曾是克林頓任州長時的幕僚長。克林頓為他寫了悼文。97

2002年6月,當艾比·萊德爾(即安·蘭德斯)身患癌症,彌留之際,在芝加哥的東湖岸公寓,克林頓專門去探訪她。隻有克林頓和谘詢專欄作家知道這件事。她在一個月之後就逝世了。

無論是他執掌白宮還是離開白宮,他都會打電話詢問那些不太有名的人,誰有親屬逝世了——1999年12月,他半夜打電話給餐廳老板菲爾·史蒂芬尼;他的父親在第二天早上去世。“我們聊了大約十五分鍾,他告訴我他是怎樣在沒有父愛的環境中長大的。他剛從波士頓的大火現場回來,那裏牆也倒了,消防員死在裏麵。在華盛頓時的一天早上……我正在想,美國的總統抽出時間打了個電話……再者,我也不是作家……他不是簡單地告訴我說,‘嗨,對你父親的去世,我感到很傷心,一會兒再和你說話。’” 98

當克林頓還是總統的時候,他剛因患心髒病做了心髒搭橋手術,在心髒周圍植入固定片以疏通動脈,手術後不久他就給湯姆·基恩打電話。“典型的克林頓風格,他跟我談了這麼久,護士要求我放下電話。我那時一直不停地流汗。”外科手術結束後,基恩已是昏昏欲睡,但是克林頓還是在不停地說著。他和共和黨議會激烈地商討政府預算。“你對這個人……紐特·金裏奇了解多少呢?”克林頓問道。99

注 釋

1. Melanne Verveer, Interview with author, January 27, 2007.

2. Kate Snow, “Bill Clinton as First Gentleman,” Nightline, ABC News, July 13, 2007; Ryan Lizza, “The Legacy Problem: Hillary and Her Rivals Take On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NYer, September 17, 2007.

3. This Week with George Stephanopoulos, September 30, 2007.

4. Peter Hart, Interview with author, September 7, 2006.

5. Sarah Wilson, Interview with author, February 16, 2007.

6. Leon Panetta, Interview with author, October 17, 2006.

7. Patrick Healy, “Clinton’s Altered Iowa Speech” NYT, September 3, 2007; Jackie Calmes, “Two-for-One Deal, Take Two: Hillary Clinton Eases Her Husband into the Campaign Limelight;” WSJ, September 4, 2007.

8. Lanny Breuer, Interview with author, October 30, 2006; Interview-source wishes to remain anonymous.

9. Alan Solomont, Interview with author, August 9, 2006; “Bill Clinton: I’d Sit in on Hillary’s Cabinet Meetings ‘Only IfAsked,’” ABC News, December 5, 2007.

10. Jonathan Darman, “Does Bill Clinton Help or Hurt Hitlary? It’s Another First: The Spouse of an Ex-President Running for the White House. What Role Is He Playing, and What Would He Do as, Yes, 'First Gentleman’?” NW, May 28, 2007.

11. Bob Kerrey, Interview with author, July 5, 2005.

12. Patrick Healy, “Clinton as First Spouse,” NYT, May 9, 2007.

13. Alan Solomont, Interview with author, August 9, 2006.

14. Bob Kerrey, Interview with author, July 5, 2006.

15. Kate Snow, “Bill Clinton as First Gentleman” Nightline, ABC News, July 13, 2007.

16. Mark Buell, Interview with author, August 22, 2006; Chris Jennings, Interview with author, August 2, 2006; Alan Solomont, Interview with author, August 9, 2006; Larry King Live, CNN, April 19, 2007; Patrick Healy, “Clinton as First Spouse;” NYT, May 9,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