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盛———
土木建築工程分院土木工程072班班長,中共黨員。在校期間,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成為較早加入黨組織的學生之一;熱愛專業學習,用刻苦的學習精神和優異的學習成績,連續多次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並被初評為省級優秀畢業生。樂於實踐,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並取得優異成績,2010年9月,代表浙江省高校參加全國結構設計大賽並力壓浙江大學奪得大賽的一等獎,成就了第一次參加全國結構設計大賽、奪得省級一等獎、國家一等獎等多個第一。
王仁盛即將畢業,在校期間的優異表現為他的就業贏得了足夠的資本,他曾經被介紹到寧波大學設計院、杭州設計院,但他有自己的夢想———考事業單位或公務員,所以決然拒絕了。現在,他已與台州榮安地產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
大學四年,王仁盛從從容容一路走來,身後,成績斐然,好評如潮。所有這一切,他說:“這方土,建未來。”
比賽前夜的小插曲
俗話說:“好事多磨。”回憶起浙江省第九屆“設計院杯”大學生結構設計比賽的前夜,王仁盛不由自主地說起在去溫州大學比賽的前夜,不小心把已經做好的結構模型給砸了的事情。
正在準備比賽
在比賽前夜,王仁盛與組員的另外兩人經過商量,一致同意把質量最輕而且重複過很多次加載測試都成功的模型拿到溫州去參加比賽。但當他們剛決定好的那一刻,“啊”、“劈啪”兩個聲音接連出現。這是王仁盛小組成員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因為這模型花費了他們30多個小時去討論、修改。看到自己準備好的模型輕易毀在自己眼前,王仁盛感到一陣辛酸,因為這是由於自己的不小心而造成的不幸結果。王仁盛不僅為自己辛勤的付出付之東流而難過,更為自己對不起小組其他成員而愧疚。
然而,王偉軍、楊蓉麵對支離破碎的模型,他們兩個不但沒有絲毫埋怨,反而安慰隊長王仁盛,並很快地投入到再一次的模型製作當中。在接下去的30多個小時裏,他們同心協力,重新著手做又輕又具有強抗震性的模型。經過組員們的齊心協力,終於在比賽前完成了模型,並且也做了加載測試。
對於破碎的模型,王仁盛選擇了從容麵對,而不是選擇逃避與放棄。一方麵是他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麵是他與成員們各司其職,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王仁盛是個理論知識很豐富的人,主要負責方案設計和理論測試;王偉軍具有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而且動手能力很強,負責模型的製作部分;楊蓉是組裏唯一的女生,細心、認真,主要負責模型的材料準備等。
這次出乎意料的插曲,不僅表現出了王仁盛頑強的意誌,不言放棄的態度,還表現出了他與組員間的團結與體諒。
這方土,建未來
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是教育部確定的全國九大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加強高校間的交流與合作。
土建分院的査老師一直負責學校的結構設計大賽,據他介紹,參加比賽的進程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在全校內進行選拔;晉級者參加浙江大學的比賽;最後是全省範圍的比賽。省內的比賽是自由組隊,老師任命隊長,隊長自行挑選隊員。另外,査老師還說,由隊長自組隊伍,隊員之間比較熟悉,默契性良好,分工明確,有利於賽前準備工作的順利進行。
王仁盛經過重重選拔,參加了浙江省第九屆“設計院杯”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與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競賽內容包括:方案設計與理論分析、結構模型製作、作品介紹與答辯、模型加載試驗等方麵。
在討論、修改、製作的過程中,三個人難免會發生意見上的不合。當三個人對結構設計產生矛盾時,作為隊長的王仁盛總是需要進行調節,並進行意見上的斟酌。為了達到符合要求的結構設計,三個人忙著改進設計方案、模型製作、加載測試,每天都要熬到深夜,甚至連續幾天通宵。盡管很累、很忙,但是王仁盛感到很充實,他覺得自己沒在浪費時間,他找到了目標,找到了事情做。他說:“在從預備黨員到黨員的轉正期,我感到很迷茫,因為沒有目標。”他還說,忙很重要,不管忙什麼。因為忙了,你就不會白白浪費時間,忙了自然有東西在收獲。
浙江省第九屆“設計院杯”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中,雖然是在匆忙中完成的模型,但在質量上絕對是上乘的。再加上嚴密的方案設計、精密的理論測試和嚴謹的敘述答辯,使得王仁盛他們順利完成了滿載測試(10千克),拿到了浙江省第九屆“設計院杯”結構設計大賽的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