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袁林峰:生命是舟,夢想是帆(2 / 2)

回憶起那時,他總是不忘 Jan‐Christer Janson教授。他非常感謝Janson對他的幫助。他給了袁林峰許多指導,教會了他怎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達到最佳效果,他是他的良師也是他的益友,他說:“我們無話不談,爭論研討,嬉鬧。他非常注重開發我的創造動手能力,到現在我們一直保持這種密切聯係。”

抓住機遇,努力奮鬥

在瑞典攻讀完碩士學位時,想要找工作的他,一開始並沒有打算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所以畢業的時候還是留在瑞典一邊做研究助理,一邊找工作。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整個歐洲的就業形勢都不容樂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站上看到諾維信的工業博士項目,剛好符合他想進企業的理想,所以就申請了這個企業跟學校合作的博士項目,經過過五關斬六將的層層麵試,最終通過申請。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他笑笑說:“生物研究工程是我的理想與興趣所在,我絕不輕言放棄,可能是我的恒心與毅力打動了他們吧。”

在丹麥科技大學,袁林峰認真學習、虛心求教、嚴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讚賞。博士期間,他不僅做好自己學術方麵的工作,而且也在諾維信建立了很好的Network,像一些項目的合作,還有人際方麵,對他最後獲得博士學位後,在諾維信留職,都有一定的幫助。所以說機遇也是靠自己努力爭取的,有了機遇還要你肯付出,天上是不可能掉餡餅的。

“我十分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就是這樣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念,支撐、鞭策著他一路走下去。現在的他就職於丹麥哥本哈根知名企業諾維信。正在這裏努力實現他的夢想。在國外闖蕩的這些年,他感觸最大的就是國外教育與國內教育的不同,國外完全是素質教育,他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他們課堂上的group work互動性非常強,學生能真正得到有益終身的教導,師生之間平等,相互間尊重,能像朋友一樣交流,包括整個社會都是這樣一種平等、自由的氛圍,你可以有任何想法,用他的話來說:這裏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他有自己的想法計劃,並且一旦有了目標就會為之努力拚搏,持之以恒,這也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吧。生活中的他,熱情好客,喜歡結交朋友,健談開朗,熱愛運動旅遊,是一個很會享受生活的人,他和他的愛人走過許多城市,看過許多美景,到過雅典、挪威等許多國家,曾經因為來不及趕車在火車站露宿了一晚,他的經曆相當豐富多彩,生活、工作、玩樂都兼顧的他,每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身在國外的他心裏仍然時時掛念母校的發展,現在他還是經常瀏覽學校的網站,看看學校的動態,關心學校的進展,采訪中他也不忘對母校獻上自己真摯的祝福:希望理工越走越好,創出自己的特色,不與其他高校一樣,與企業接軌培養更多理工的人才,穩健地走好每一步。最後他還不忘告誡理工的學弟學妹們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不要為了出國而出國,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不是國外的就會比國內的好,也不是每個出國的人都能成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博士,要走適合自己的,做自己喜歡的,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然後腳踏實地,努力獲取,無論你在什麼樣的地方,隻要你有夢想,肯努力肯付出,你就是成功的。

袁林峰用自己的經曆詮釋著一句古老的諺語:“當你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時,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采寫:鄔思思 項耀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