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鴻章鬥智
翁同龢與李鴻章雖同朝為官,然而由於政見不合,故互為仇敵。一日翁同龢巧書一副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意為諷刺李鴻章雖貴為當朝宰相,卻治國無方,國家貧瘠卻肥了自己口袋。李鴻章知曉翁同龢是在故意給他難看,於是不慌不忙對出下聯“司農常熟世間荒”,意為諷刺翁同龢雖主管中國農業,卻致使農民多貧窮,自己卻富足得很。這副對聯巧妙地利用了兩人的官職“司農”、“宰相”和出生地“合肥”、“常熟”,一語雙關,互相打擊,實為清末兩大政治風雲人物間互相鬥法的縮影。
兩袖清風翁同龢
翁同龢是晚清一位重要的曆史人物,他27歲中狀元,36歲授讀同治帝,47歲授讀光緒帝,為兩朝帝師,後來又入值軍機,參與國家最高決策,倡導變法,一生的顯赫可見。翁同龢雖身居高位,為官卻十分清廉。
維新變法失敗後,翁同龢告老還鄉,啟程時,身無長物,所帶行李十分簡陋,至死過著清貧樸素的生活。他一生不曾貪汙,這是可以蓋棺而論的。當然,他身處腐敗的朝廷,與官場不可能不有所周旋,他所收禮贈,都一一記錄在日記上,待機回報,決不肯占別人半點好處。1889年,翁同龢仕途輝煌,權勢正顯,一次回鄉修墓,李鴻章討好地備重禮“贈行”,翁同龢礙於麵子,不便推辭,隻好違心收下,他特別把此事記於日記之上,於兩年後李鴻章60大壽之際,悉數退還。
翁同龢是一位了不起的書法大家,他一生對書畫碑帖的癡迷程度和高超傑出的鑒賞能力,是令人驚歎和感動的。他在上海曾見到一部好帖,可囊中羞澀,無力購買。他的侄子用俸錢購得贈他,他就十分高興,作詩曰:“家書新購千金帖,江上愁懷暫一舒。”翁同龢這樣的詩作很多,對藝術品的品題和詠唱是他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主題。雖然對藝術品的嗜愛幾乎達到狂熱程度,但他決不妄取。一次,他的老朋友孫燮臣得到一部日本國的唐代寫經卷子。這部經卷無論在書法意義上,還是在文物的意義上都是極其珍貴的。孫燮臣要贈給他,並賦詩一首一同送贈。他收到後,“次韻卻之”,用孫詩同樣的韻腳作詩回贈,並拒絕接受經卷。孫又賦詩送來經卷,他複和詩退之,直至三贈三退。他在詩中寫道:“落葉敲窗夜坐深,挑燈展卷重推尋。”他是真的對那部經卷愛不釋手的,但“自笑酸寒戒律嚴,木名交讓水稱廉。評量書畫風流在,愛敬朋儕道義兼”,他是自有對喜歡之物取舍的原則和底線的,即使是好朋友誠摯無私的真心贈與。
翁同龢還在一首詩中寫道:“自笑寒酸老居士,摩挲殘墨抱餘香。”生動傳神地表明他見到寶物,不管怎樣喜愛,也要恪守清廉的高貴品格。他經常為別人贈一枝桂花或一根竹杖而欣然賦詩寫字,格調之高,在貪汙受賄成風的晚清官場的確卓爾不群,難能可貴。
張之洞——中體西用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