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清(9)(1 / 3)

張之洞(1837-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縣)人,清末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注重教育,提攜人才,創辦學校,對清末教育文化有著極大的影響。他還創辦了教授近代科學文化的兩廣書院。他曾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在創辦我國近代工商業方麵有突出貢獻。他在興辦民用工業方麵頗多建樹。他先後創辦了湖北織造局、漢陽鐵廠,漢陽鐵廠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鋼鐵廠。

張之洞戲考官

張之洞從小就聰明好學,顯示了出眾的才華。

有一天,老師帶著他和幾個學生春遊,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非常開心,有的還在草地上翻開了跟頭。老師一看,心想你們別太高興了,我得出個題目難為你們一下。正好,這時來到一個土坡前,上麵長著一棵桃樹。要說這棵桃樹可是與眾不同:樹幹不高,中間拐了一個彎兒,就跟個駝背老人一樣。這棵樹可能歲數不小了,上麵沒什麼枝葉,拐彎兒朝下的地方長出個新杈來,開了七八朵花,花蕊都對著地麵,有幾隻蜜蜂正在采蜜,都仰著臉兒。老師一看頓時有了主意,對學生們說:“別鬧了,為師出個上聯,看看你們誰能對上來。”說完,臉上的笑容一下子沒了,學生們也都傻眼了,對不上來準沒好果子吃。

老師咳嗽一聲,手一指桃樹,慢悠悠地吟道:“駝背桃樹倒開花,黃蜂仰采。”這個景色一般看不見,老師的上聯又出得巧,就特別難對。學生們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出聲,還直往後退,有的把手都伸出去了,就等著挨板子了。老師把頭點了點,正要教訓他們,隻見張之洞不慌不忙地往前邁了一步。老師問道:“你能對下聯?”張之洞說:“老師,學生想試試。”老師一聽說道:“好,為師聽聽你說什麼。”張之洞先給老師行了一個禮,然後不緊不慢地吟道:“瘦腳蓮蓬歪結子,白鷺斜視。”老師聽罷一愣:“你見過這樣的景致嗎?”張之洞說:“學生見過,老師不是在學堂裏掛了這麼一幅畫,說是八大山人的真跡嗎?”老師一聽,不由暗暗生氣:想不到我的畫倒給他預備了!不過,張之洞這下聯對得好,挑不出毛病來,他隻好說:“哦,還行,還行……”

後來,張之洞參加童子試,他年齡小個頭也小,坐在椅子上夠不著,隻好站著寫。這樣一來,時間一長腿就麻了,不由悄悄活動了幾下。主考官一看,就想拿他尋個開心,隨口說道:“小孩子兩腿木耳。”這個“耳”字是個助詞,和“木”字連起來又成了木耳,按說也是很巧妙的。張之洞天生好強,怎甘心讓人奚落,立刻回了一句:“老大人一臉花椒。”花椒對木耳正合適,更何況主考官又是個麻子,就更貼切了。考生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主考官臉紅脖子粗,非常尷尬。

他一怒之下,本想把張之洞趕出考場,又怕人家笑話他胸狹量窄;忍了吧,又實在丟麵子,真是左右為難。這時,院裏有一隻小豬鑽進了竹叢,拱得竹子亂動。他忽然有了主意,對張之洞說道:“考場是有規矩的,不容你攪和。本官念你是個小孩子,就不過分計較了。現在本官出個上聯,你要是對出來就什麼事也沒有了,對不上來就別怪本官不客氣!”張之洞把筆一放,大大方方地說道:“那就請大人出上聯吧。”

主考官捋了捋胡子說:“小豬拱小竹,小豬動,小竹動。”這個上聯聽起來沒什麼,可“豬”、“竹”同音,又一起動,可就不好對了!張之洞從來沒為對對子犯過難,這回可是有點兒慌了。主考官得意地心說:你就收拾東西,準備走人吧!他拿起一把茶壺,對著胡子拉碴的嘴,美滋滋地喝開了香茶。張之洞一見,頓時眼前一亮,馬上說道:“胡嘴咬壺嘴,胡嘴動,壺嘴動。”話音剛落,考場立刻鴉雀無聲,誰也沒料到一個小孩子竟這麼厲害。主考官更目瞪口呆,他來到張之洞麵前,客客氣氣地說:“我的小老爺子,你快答卷吧,咱們什麼也不說了,行吧?”

張之洞清高失禮逸事

張之洞生於官宦世家,從小飽讀詩書,頗有學識。據傳,同治二年(1863年),他參加殿試對策。當時,他摒棄一切格式和忌諱暢論時事,很得閱卷官賞識,欲點他為狀元,後因慈禧幹預,得了個第三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