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當歐洲各國的高層得知英國這次動用的軍事力量,將遠遠超過英軍曾在緬甸和埃及調用的軍力,他們就更隻能對南非大使聳聳肩,深表遺憾了,從英國人的舉動來看,這次約翰牛們是勢在必得的,列強根本不可能去觸英國的黴頭,為了一個小小的南非而站在這個強大國家的對立麵上去,更何況他們也沒有合適的幹涉借口。
如果德國此時是威廉二世這個頭腦容易發熱的家夥掌權,那麼他倒有可能因為對英國的不滿或是對李慕菲的感情宣布支持南非,可偏偏眼下掌權的是老奸巨猾的俾斯麥,他走的是穩妥的道路,用自己高明的外交手腕在幾大強國之間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自然不會去公開得罪英國,而中法戰爭之後上台的法國布裏鬆內閣奉行複仇主義,主張要從德國那裏討還普法戰爭的損失,更是使得俾斯麥德國不得不將注意力集中於歐陸本土,顧不得遙遠的非洲南端了。
國際形勢如此,因而雖然在戰場南非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勝利,但列強們卻絲毫沒有介入的意思,南非依舊不能指望德國、法國這些國家的幫助或是調停,一切都隻能靠南非自己。
戰爭之前,華人和布爾人之中都彌漫著一股樂觀的情緒,認為憑借布爾人與荷蘭、比利時的特殊關係,再加上南非與德國長期合作經曆,南非是能夠得到荷蘭、德國等國的公開支持的,但是戰爭爆發之後,除了荷蘭有限的支持之外,列強們的反應實在是讓華人們大大失望了一把,甚至連李慕菲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太過於樂觀了,幸好他從來不曾真正指望過外國的援助。
沃爾斯利上將的失敗早在22日當天便傳回了英國國內,一萬八千人被消滅,這可是極其嚴重的軍事失敗,最先得知這個消息的是沃爾斯利上將的頂頭上司,英軍總司令喬治.威廉.弗雷德裏克.查爾斯親王,第二代劍橋公爵,這位六十多歲的英國陸軍元帥大為震驚,幾乎沒有勇氣將這個消息告之首相,而同樣愕然的首相索爾茲伯裏也喪失了將此事告之女王的勇氣,結果這樁倒黴的差事就落在了外交大臣身上。
據說,當神情灰暗的外交大臣走進白金漢宮的時候,維多利亞女王正在喝下午茶,外交大臣向女王通報了最新的戰事之後,女王陛下麵色發白,呆了片刻,端著杯子的手在微微顫抖,她隻用幹澀的聲音回了一句話:“知道了。”那一刻,外交大臣才發覺原來女王陛下如此蒼老,她也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六十多歲的婦人,前線戰事的暗淡前景無疑對女王陛下的健康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慘敗之後,沃爾斯利上將卻保住了他的位置,首先,他的地位很高,絕非科利、布勒等人所能相比,其次,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連續解除兩位英軍高級將領的職務,英國豈不是要在國際上遭到更多人的恥笑?英軍高層的那些老家夥不得不考慮一下大英帝國的尊嚴。
更重要的是,放眼南非周圍,能拿得出手的英軍將領隻有沃爾斯利一人了,臨陣換帥是兵家大忌,如果此時撤換沃爾斯利,且不說軍心渙散的英軍很可能會一路敗退回開普敦,光是尋找替代沃爾斯利的人選就足夠英軍高層頭疼的了。
沃爾斯利身為英國陸軍上將,若是要找一個足夠分量的人物來接替他的職務,那麼就要找到一位陸軍元帥才夠格,可惜的是,英軍此時恰好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期,1886年倒是有三位英軍將領獲得元帥的軍銜,但是這三位都是十九世紀頭十年出生的軍人,如今都已八十多歲了,讓他們指揮英軍,且不說他們是否能夠在軍事才能上超過沃爾斯利,單單隻提一條,以他們的身體,能夠平安地從英國本土來到南非嗎?